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需要与人为伴。
  ◎他们会在第一二次见面即理想化那些潜在的照顾者或情人,要求长时间的相处,并在关系刚开始时便分享非常亲蜜的事情。然而他们又会很快的开始贬低那些人,认为他们照顾的不够、给的不够、在身边的时间不够。他们也很能同理及照顾其它人,但前提是对方必须在他身边并能回报他的需要。
  ◎他们会快速而戏剧化的改变其自我形象,这样的特征会表现在突然改变对生涯的计画、性认同、价值或朋友的类型;他们的自我形象是自认不好或邪恶的,但有时也会感到自己好像不存在似的,这种感受常发生在他们觉得缺乏有意义的关系、照顾或支持时。同时他们在非结构的工作或学校环境中的表现也可能很糟。
  ◎自杀成功率约8%…10%。他们借着重复的自杀或自伤来寻求他人协助;有时这些自伤行为会在解离经验出现时发生,他们在自伤中会因为感觉到自己还有感受的能力而得到纾解,或是用来补偿那种觉得自己是邪恶的感觉。
  ◎他们的不稳定情感反应着对人际压力的过度反应。他们很容易感到无聊,有慢性的空虚感,不断的找事情做;他们也经常表现出强烈且不适当的愤怒,并且无法控制他们的愤怒。他们会表现出极端的讽刺或口不择言,尤其是当照顾者被看成是忽视、退缩、不照顾或遗弃他们时。但在表现后又会感到羞耻及罪恶,因而又加深了他们认为自己是邪恶的看法。
  ◎他们的解离现象并未严重或持久到可以作为其它诊断,这种现象最常发生在面对真实或想象的遗弃时,这些症状是短暂的,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当照顾者的关心照顾恢复时(真实或想象的),这些症状会有纾缓现象。
  相关特征或病症(DSM…IVP。652)
  ◎具有边缘性人格异常的人,或许会有在一个目标快要达成的时候,就将其毁掉的模式(例如在毕业前辍学、才刚讨论完治疗的成效后就严重退化、在关系可能延续时就将关系破坏等)。有些人在有压力的时候则会发展出一种类似精神病的症状(例如幻觉、身体形象扭曲、关系意念、HYPNAGOGIC现象)。
  ◎他们也可能觉得和替代的客体在一起比真正的人际关系更有安全感(如宠物、无生命的物体)。他们可能会因自杀而死亡,特别是伴随著情感性异常或与物质有关的异常发生时,或者他们也可能因自虐行为或自杀企图而变成残障。
  ◎一再失业、求学中断、婚姻破裂也是很常见的,在他们的童年历史中,也往往会发现身体或性虐待、忽视、敌意冲突、早年失亲或分离的记载。
  ◎经常与第一轴的异常同时发生,如情感性异常、与物质有关的异常、进食异常(明显的易饿症)、创伤後压力异常及注意力缺失或过度活动。
  ◎边缘性人格异常也经常与其他人格异常同时发生。
  特定的文化、年龄与性别特徵
  ◎有认同困扰的青少年及年轻成人(尤其是当伴随著使用药物),可能会短暂地表现出一些看来像是边缘性人格的行为,例如情绪不稳定、「存在」困境、不确定、焦虑烦躁的选择、性取向冲突、及在竞争的社会压力下选择生涯等等。
  ◎女性(约75%)较易被诊断为此症。
  流行率
  ◎一般人约2%。
  ◎心理健康中心个案约10%。
  ◎精神病住院患者约20%。
  ◎人格异常者中约有30%至60%为此症。
  病程
  ◎病程变异相当大。最常见的模式是成年早期的慢性不稳定,伴随著严重的情感与冲动控制不良,及经常使用健康与心理健康资源。
  ◎此病症的伤害及自杀的危险以成年早期最高,而後随著年龄增加递减,大部分的患者到了三、四十岁时,他们的关系及职业功能会渐趋稳定
  家庭模式
  ◎直系亲属患此症的比率为一般人的五倍,同时家中的反社会人格异常、情感性异常及物质相关异常也会增加。
  区别诊断
  ◎边缘性人格异常经常与情感性异常共同发生,如果同时符合两种标准,应做两种诊断。
  ◎几种人格异常的特徵相似,在区分时应注意彼此的差异。但若同时符合数种人格异常的诊断标准,皆应标记出来。
  ◎虽然戏剧性人格异常也被视为寻求注意、操弄行为、情绪快速改变;边缘性人格异常与其不同之处在自毁行为、以愤怒破坏亲密关系、慢性的深沈空虚寂寞感。
  ◎被害意念与妄想在分裂型人格异常与边缘性人格异常中皆会出现,但後者的症状是更为短暂的、人际反应的及对外在结构反应的。
  ◎被害人格异常与自恋人格异常都会对轻微刺激有生气反应,与边缘性人格异常的差别是前二者在自我形象上相对较稳定,且较不易有自我毁灭、冲动、被遗弃的现象。
  ◎反社会人格异常也会表现操弄行为,但其目的较偏向获取利益、权力或其他利益;而边缘性人格异常的目的则为获取照顾者的关心。
  ◎边缘性人格异常与依赖性人格异常都害怕被遗弃,但前者对遗弃的反应是空虚、愤怒、要求,同时比後者出现更多不稳定及密集关系的典型模式;後者则会更加姑息、顺从或寻求替代的照顾与支持者。
  ◎边缘性人格异常必须与因一般药物状况导致的人格改变区分开来,因为後者是由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同时也需与慢性物质使用所引发的相关症状区分。
  ◎边缘性人格异常也需要与认同问题有所区分,後者是在某些发展阶段对认同的关心,并不视为心理异常。
  其他补充资料
  ◎BPD患者的自伤行为比慢性忧郁症、重郁症及精神分裂患者多。BPD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伤行为与神经认知不良(neurocognitivedeficits)有关。(Burgess;J。W。;1991)
  ◎儿童时期被诊断为BDP者(DSMIII…R),往往也有重大创伤後压力异常(78%)。(Famularo等;1991)
  ◎针对临床心理师所进行的半结构访谈发现:多数人皆认为DSMIII及DSMIII…R对BPD的诊断标准缺乏表面效度、标准不够具体、容易对心理师及研究者造成误导。(Zanarini等;1991)
  ◎BPD也会与其他病症同时出现,包括重郁症、燥郁症、饮食异常、酒精与药物滥用;50%的BPD患者会出现严重忧郁期。
  ◎开药时必须小心有些病人会服药过量。
  ◎在网路上查询时,与BPD时常一同出现的字眼有:童年时虐待、性虐待、忧郁、自杀、分裂(split)、投射认同等。
  原因(补充)
  ◎Kernberg(1975,客体关系取向)认为,BPD患者在出生的头几年会有许多强烈挫折与攻击的经验;当一个小孩在忍受长久的挫折後(尤其来自母亲),会产生强烈的愤怒与攻击,小孩会将这愤怒投射到母亲身上,扭曲了孩子心中的母亲影像,孩子一方面因愤怒而想离开,另方面又因害怕而想靠近,小男孩可能会藉走向同性恋来替代对母亲的需要,或是发展出自恋或混乱的生活型态来报复母亲;小女孩则会去寻求依靠父亲来替代母亲,但其父亲形象早已受到母亲攻击形象的污染,因此父亲亦无法依靠,最後用人际关系混乱或是抗拒异性来否认其需要。
  ◎BPD患者由於其内在的诸多冲突情绪,造成其早期的客体关系呈现出的是一种未能整合的型态,同时也反映出他支离破碎的自我,每一片段的自我都是一部分的自我,这些不同片段的自我随时等待不同的对应客体出现以作出回应,因此他们拥有的多为部份客体关系,他人部份的好会被视为全好,部份的坏又被感受为全坏,全好全坏交相冲突,及以攻击愤怒与挫折为基础的情绪本质,共同形成了BPD患者生活的主旋律。
  ◎比较有认同障碍与无认同障碍小孩的母亲发现,前者的母亲有较多的忧郁徵状及符合较多BPD诊断标准(53%:6%)。(Marantz等;1991)
  ◎被诊断为BPD的儿童有性虐待或身体虐待的经验比例,多於一般儿童。(Goldman;1992)
  ◎Muller(1992)提出BPD的分裂现象(splitting)可能有其生理基础:由於婴儿左右脑交互沟通与协调的功能尚未发展成熟,且未学会使用语言,而在分离…个人化期(18…36个月),若必须进行强烈的分裂过程(将母亲内在客体分裂为好妈妈与坏妈妈),将造成不同於一般人的脑侧化方式。
  ◎母亲养育方式与BPD有关:母亲「养育态度不一致」和「过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