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盾与剑 作者:[苏] 瓦季姆·科热夫尼柯夫-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狱方法的切实有用的情报,想知道集中营里实行怎样的警卫制度,如何防止越狱,如何追捕和搜索逃犯等等。魏斯和他们“谈心”时总是唯唯诺诺,流露出敬佩之意和同情之心,这种“谈心”使他获得了不少马上可以利用的有益情报。
  有个获得博士学位的党卫队特勤队长卫戍长官对快速大批屠杀囚犯的做法表示疑义。他提到元首论著中关于“辅助性民族”的讲法,说这是指从事奴隶劳役的人。德意志帝国一旦征服全世界,对这种劳役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他意味深长地说,从前根据魏玛宪法总统任期七年,如今希特勒被授予终生国家元首的权力。元首拥有一个真正帝王的无限专制大权;他亲口说过,今后“一千年内德国的生存形式业已确定下来”。元首主宰世界之后,就要动用大量劳力来修建使他流芳千古、规模远远胜过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工程。博土还谈到,古罗马非常重视奴隶,倘若杀死别人的奴隶,元老院法庭要罚以重金。
  但是有个党卫队少尉反驳博士说:“近期内帝国的奴隶劳力已绰绰有余。仅波兰战俘就向帝国农业部门输送了一百万人。前一时期工业缺少劳力,现在也有了剩余,在德国工厂干活的全是法国战俘。战俘数量太大,不可能也不适宜在德国全部使用,所以成千上万荷兰和比利时战俘被遣返回国了。”他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说:“因此,大规模消灭东方民族纯粹是一项卫生措施。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太安全的,因为所有的斯拉夫人都或多或少染上了布尔什维主义不治之症。”
  特勤队长博士在营务之暇著书立说。这个时间内营内禁止开枪,因为博士喜欢静静地做他那闭门造车的学问。
  魏斯从集中营卡片上摘录的材料以及他积累的其他许多资料,需要有个宽敞的存放处。他预先把这些珍贵材料用棉花裹好,做成细长的香肠形状。有一天他割开一个完好的汽车内胎,把材料塞进去。魏斯觉得这样保存很好,就把内胎粘上,塞进外胎,打满气放入汽车行李舱。他装好的备用轮胎用起来决不会比那四个轮子差。
  魏斯在这些极度紧张的日子里累得精疲力竭,但他头脑清醒,思路不乱。奇怪的是,持续的紧张兴奋状态反而有助于他更敏锐地感受外界,更好地分清主次,从别人的言谈中迅速捕捉每一句可能有用的话。然而他体力不济,两眼红肿发痛,指尖酸麻,由于长夜不眠总想打盹,一躺下来就象昏迷过去一样。
  他完成了大量工作,例如抄录集中营文件,译成密码;在碎纸片上画出集中营地形图、警卫部队部署图,记下屠杀统计数字,开列看守人员以及英雄和叛徒的名单。他特别注意敌人采用何种方法招募人员。
  招募的办法很多。例如,某囚犯本应在惩戒囚室的水泥牢房里罚站几天,但突然被带出去,给他温水淋浴,刮脸,穿上体面的便服,用汽车送到市里某个“快乐之家”。在那里将他灌醉后交给一个女人。天亮后再装进汽车,重新送入惩戒囚室,回到那个阴森可怖的石穴里。几天后盖世太保叫来这个囚犯,要他作出选择:要么处死,要么叛变。
  还有更恶毒的手法,比如派进奸细,让他们伪装成反法西斯人士。这里含有双重目的;一是为了赢得好感,了解囚犯们的真面目;第二个目的比较复杂,包括同继骛不驯的犯人交朋友,向他们灌输勿作无谓斗争的思想,并让他们明白,苏联战俘回国后一定会受到惩处。为了更加真实可信,还多决策划奸细越狱,把他们送过前线或派往游击队,让叛徒去诋毁那些在集中营里英勇顽强,忠于祖国,敢于同敌人斗争的人们。
  魏斯逐渐学会了识别这种奸细的方法。他首先注意那些在惩戒囚室也能领到较好食物的犯人。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接着又研究了伙食账单。他还发现了另外一个证据:在各个办公室都查不到上报越狱情况的报告副本和通缉逃犯的命令副本。这种人没有列入逃犯名单,在每月越狱人次统计表内也没有他们。他们的朋友也没有准被处决,因为这些人往在都是“卡波”。
  有时一些叛徒企图混入集体越狱,这是受集中营管理当局的指使。众所周知,那些家伙常常去蹲单人四室,岂不是不打自招么!在一本花名册里,德国人以其特有的精确性记录着所有受惩罚囚犯的名字。但在上述诸人的号码后面从不注明惩罚原因。他们虽然常进惩戒囚室,他们的号码却不在应被消灭者之列。魏斯要弄清楚这一切确实不易。庞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求他付出大量精力、智慧,要求他头脑灵活、推断迅速,并具有极好的记忆力。魏斯耐心仔细、有条不紊地查阅几百公斤重的文件,心情很不平静。他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他明白,只要有一页摘录落人盖世太保之手而他又不能自圆其说的话,他将遭到怎样的命运。
  在敌人火车下埋设地雷、炸毁汽油库、干掉某个希特勒分子要员,这一切都比魏斯在办公室里完成的工作更见成效、更有声势和引人注目。
  魏斯想起了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想起作者对战地医院的种种描写和对战争龌龊内幕的有力刻划。集中营比那些都可怕得多,因为人们的心灵在这里遭受着闻所未闻、无休无止的磨难。这是魏斯迄今见到的最为可怕的事情,甚至比炮弹炸得稀烂的尸体更使人毛骨惊然。
  魏斯精疲力尽,他感到内心涌起一股冷冷的、深沉的憎恨和报仇雪恨的昂奋情绪。正是这种心情使他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果敢自信、斗志昂扬。
  他明白,他完成的“文牍”工作比所谓“暴力行动”重要得多。总部一旦收到他搜集的情报,经过参谋部分析研究后,苏联特别行动小组就会准确无误地去对付那些越过前线的叛徒,并且也会在这里,在敌后做好他们应做之事。多少勇敢忠诚的苏联战俘将不致蒙受奸细诬陷的不白之冤!这与拯救人的生命有何两样,而拯救一个人的荣誉,不是更胜于拯救他的生命吗?
  假叛徒之嘴诋毁爱国者,这是法西斯分子的一种破坏活动,它所造成的牺牲难道比一个携带炸药的特务要少吗?魏斯正在防止这种破坏活动,可以说,他是在履行肃反工作者最光荣的职责:拯救人,拯救他们的荣誉和清白。
  第一枚肃反工作者徽记上镌刻着剑与盾。是的,肃反工作者用惩罚之剑打败敌人,但授予他盾并非用于自卫,而是让他去保护全体苏维埃人。
  魏斯的教官,一位捷尔任斯基肃反工作者曾对他说:“盾就是你的共产党员良心。无论什么也比不上共产党员的纯洁良心能保护苏联人免遭灾难。”
  是的,魏斯恨不得把他在这里查明的叛徒、变色龙通通消灭,亲手处死。实验集中营的那只“兔子”大概已被矿工结果了,也许无需他亲自动手,他们那里建立了强大的地下组织。查明740014号是何许人,找到这位矿工,这一工作的重要性难道逊色于发现一个叛徒吗?现在魏斯要把矿工的情况报告总部,让他的亲属知道。失踪了的丈夫、父亲是一位值得崇敬的人物,并为他而感到自豪。
  又飘起了湿漉漉的小雪。眼前又是被坦克压得支离破碎的路面,城市的废墟,死沉沉、黑乎乎的村庄余烬,布满防御工事的被蹂躏过的土地和尚未掩埋的苏联军人的尸体。
  出差结束,车回华沙。
  迪特里希抱着图囊打盹,图囊里装着一张拟将招募的战俘的名单和一份由上尉口授、魏斯执笔的呈兰斯道夫的报告。这份报告措辞激烈,调子夸张,适合帝国的文风。
  迪特里希对魏斯非常满意,答应把他提升为二级下士。他喜欢魏斯那种迎合人意的谦虚态度,那种地道德国人的勤劳精神,以及向集中营长官索取材料时那副死皮赖脸的倔强劲头。魏斯竭力完成的工作本该是迪特里希亲自去干的。
  希特勒说过:“我要培养出世界为之战栗的一代青年。他们个个残忍无情、专横跋扈。智力教育根本不值一提。”迪特里希出身于普鲁士容克世家,这种家庭自古就把强烈的权力欲视为真正德意志性格的特征,并且认为对他们后裔唯一可行的教育是武功教育。
  按照迪特里希的看法,应当就地处决投降过来的敌兵以儆戒本国士兵,战俘营是多余点缀之物,想在战俘营中物色可靠谍报人员几乎是办不到的。他瞧不起集中营看守人员,认为这都是些盗窃集中营粮秣以自肥、从不放过任何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