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8-医学源流论-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医学源流论
作者:徐大椿  
朝代:清·乾隆二十二年  
年份:公元1757年  


自叙
属性:医,小道也,精义也,重任也,贱工也。古者大人之学,将以治天下国家,使无一夫不 
被其 
之近,不能兼及。况乎不可治者,又非使能起死者而使之生,其道不已小乎?虽然,古圣人 
之治病也,通于天地之故,究乎性命之源,经络、脏腑、气血、骨脉,洞然如见,然后察其 
受病之由,用药以驱除而调剂之。其中自有玄机妙悟,不可得而言喻者,盖与造化相维,其 
义不亦精乎?道小,则有志之士有所不屑为,义精,则无识之徒有所不能窥也。人之所系, 
莫大乎生死。王公大人,圣遇豪杰,可以旋转乾坤,而不能保无疾病之患。一有疾病,不得 
不听之医者,而生杀唯命矣。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系之人,其命又悬于医者。下而 
一国一家所系之人更无论矣,其任不亦重乎?而独是其人者,又非有爵禄道德之尊,父兄师 
保之重。既非世之所隆,而其人之自视,亦不过为衣服口食之计。虽以一介之微,呼之而立 
,至其业不甚贱乎?任重,则托之者必得伟人;工贱,则业之者必无奇士。所以势出于相违 
,而道因之易坠也。余少时颇有志于穷经,而肉数人疾病连年,死亡略尽。于是博览方书, 
寝食俱废。如是数年,虽无生死骨肉之方,实有寻本溯源之学。九折臂而成医,至今尤信。 
而窃概唐宋以来,无儒者为之振兴,视为下业,逡巡失传,至理已失,良法并亡。 焉伤怀 
,恐自今以往不复有生人之术。不揣庸妄,用敷厥言,倘有所补所全者,或不仅一人一世已 
乎? 
x乾隆丁丑秋七月洞溪徐大椿书于吴山之半松书屋x 

卷上经络脏腑
无气存亡论
属性:养生者之言曰∶天下之人,皆可以无死。斯言妄也,何则?人生自免乳哺以后,始而孩 
,既 
也。则绝嗜欲,可以无死乎?或者曰∶劳动贼之也。则戒劳动,可以无死乎?或者曰∶思虑扰 
之也。则屏思虑,可以无死乎?果能绝嗜欲,戒劳动,减思虑,免于疾病夭札则有之。其老 
而, 而死犹然也。况乎四十以前,未尝无嗜欲、劳苦、思虑,然而日生日长。四十以后 
,虽无嗜欲劳苦、思虑,然而日减日消。此其故何欤?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 
物之生死,何其促也,而不知我实犹是耳。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 
也。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报导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其成形之时,已有定分焉。所 
谓定分者,元气也。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其成形这时,已 
有定数。譬如置薪于火,始燃尚微,渐久则烈,薪力既尽,而火息矣。其有久暂之殊者,则 
薪之坚脆异质也。故终 无病者,待元气之自尽而死,此所谓终其天年者也。至于疾病之人 
,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而其中又有辨焉。有先伤元气而病者 
,此不可治者也;有因病而伤元气者,此不可不预防者也;亦有因误治而伤及元气者;亦有 
元气虽伤未甚,尚可保全之者,其等不一。故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 
亡,则百不失一矣。至所谓元气者,何所寄耶?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而 
其根本所在,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内经》所谓节节之旁中有小心, 
阴阳合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 
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皆赖此也。若夫有疾病而保全之法何如?盖元气虽自有所在,然实 
与脏腑相连属者也。寒热攻补,不得其道,则实其实而虚其虚,必有一脏大受其害。邪入于 
中,而精不能续,则元气无所附而伤矣。故人之一身,无处不宜谨护,而药不可轻试也。若 
夫预防之道,惟上工能虑在病前,不使其势已横而莫救,使元气克全,则自能托邪于外;若 
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事生悔,此神而明之之术也。若欲与造 
化争权,而令天下之人终不死,则无是理矣。 

卷上经络脏腑
躯壳经络脏腑论
属性:凡致病必有因,因受病之处则各有部位。今之医者曰∶病必分经络而后治之。似矣,然 
亦知 
病固非经络之所能尽者乎?夫人有皮肉筋骨以成形,所谓躯壳也。而虚其中,则有脏腑以实 
之。其连续贯通者,则有经有络贯乎脏腑之内,运乎躯壳之中,为之道路,以传变周流者也 
。故邪之伤人,或在皮肉,或在筋骨,或在脏腑,或在经络。有相传者,有不相传者,有久 
而相传者,有久而终不传者。其大端则中于经络者易传;其初不在经络,或病甚而流于经络 
者,亦易传。经络之病,深入脏腑,则以生克相传。惟皮肉筋骨之病,不归经络者,则不传 
,所谓躯壳之病也。故识病之人,当直指其病在何脏何腑,何筋何骨,何经何络,或传或不 
传, 传以何经始,以何经终。其言历历可验,则医之明者矣。今人不问何病,廖举一经以 
借口,以见其颇识《内经》,实与《内经》全然不解也。至治之难易,则在经络易治,在脏 
腑者难治,且多死。在皮肉筋骨者难治,亦不易死。其大端如此。至于躯壳脏腑之属于某经 
络,以审其针灸用药之法,则《内经》明言之,深求自得也。 

卷上经络脏腑
表里上下论
属性: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浅深。欲知病之浅深;先知病之部位。夫人身一也,实有表里 
上下 
之别焉。何谓表?皮肉筋骨是也。何谓里? 脏腑精神是也。而经络则贯乎其间。表之病易治 
而难死,里之病难治而易死。此其大略也。而在表在里者,又各有难易,此不可执一而论也 
。若夫病本在表,而传于里;病本在里,而并及于表。是为内外兼病,尤不易治。身半已上 
之病,往往近于热;身半以下之病,往往近于寒。此其大略也。而在上在下,又各有寒热, 
此亦不可执一而论也。若夫病本在上,而传于下,病本在下,而传于上,是之谓上下兼病, 
亦不易治。所以然者,无病之处多,有病之处少,则精力犹可维持,使正气渐充,而邪气亦 
去。若夫一人之身,无处不病,则以何者为驱病之本,而复其元气乎?故善医者,知病势之 
盛而必传也,预为之防,无使结聚,无使泛滥,无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说也。若其已至 
于传,则必先求其本,后求其标,相其缓急而施治之。此又桑榆之收也。以此决病之生死难 
易,思过半矣。 

卷上经络脏腑
阴阳升降论
属性:人身象天地。天之阳藏于地之中者,谓之元阳。元阳之外护者谓之浮阳,浮阳则与时升 
降。 
若人之阳气则藏于肾中而四布于周身,惟元阳则固守于中,而不离其位。故太极图中心白圈 
,即元阳也,始终不动,其分阴分阳,皆在白圈之外。故发汗之药,皆鼓动其浮阳,出于营 
卫之中,以泄其气耳。若元阳一动,则元气漓矣。是以发汗太甚,动其元阳,即有亡阳之患 
。病深之人,发喘呃逆,即有阳越之虞,其危皆在顷刻,必用参附及重镇之药,以坠安之。 
所以治元气虚弱之人,用升提发散之药,最防阳虚散越,此第一关也。至于阴气则不患其升 
,而患其竭,竭则精液不布,干枯燥烈,廉泉玉英,毫无滋润,舌燥唇焦,皮肤粗槁。所谓 
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孤阳无附,害不旋踵。《内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故阴气有余则 
上溉,阳气有余则下固,其人无病,病亦易愈。反此则危。故医人者,慎毋越其阳而竭其阴 
也。 

卷上经络脏腑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属性: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 
者。 
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膨胀为肠胃之病,此易知者。又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 
一疼痛而筋骨皮肉各别。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若不究其病 
根所在,而漫然治之,则此之寒热非彼之寒热,此之痒痛非彼之痛痒,病之所在全不关着, 
。无病之处反以药攻之。《内经》所谓∶诛伐无过,则故病示已,新病复起,医者以其反增 
他病,又复治其所增之病,复不知病之所从来,杂药乱投,愈治而病愈深矣。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