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8-医学源流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方论
属性:单方者,药不过一二味,治不过一二症,而其效则甚捷。用而不中,亦能害人,即世所 
谓涨上方者是也。其原起于本草。盖古之圣人,辨药物之性,则必着其功用,如逐风、逐寒、解 
毒、定痛之类。凡人所患之症,上一二端,则以一药治之,药专则力浓,自有奇效。若病兼 
数症,则必合数药而成方。至后世药品日增,单方日多,有效有不效矣。若夫外内之感,其 
中自有传变之道,虚实之殊,久暂之别,深浅之分。及夫人性各殊,天时各异,此非守经达 
权者不能治。若皆以单方治之,则药性专而无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故医者不可以此 
尝试,此经方之所以为贵也。然参考以广识见,且为急救之备;或为专攻之法,是亦不可不 
知者也。 

卷上方药
禁方论
属性:天地有好生之德,圣人有大公之心,立方以治病,使天下共知这,岂非天地圣人之至愿 
哉 
之高下,以为效验,故或用之而愈,或用之而反害,变化无定,此大公之法也。若禁方者, 
义有所不解,机有所莫测。其传也,往往出于奇人隐士,仙佛鬼神,其遇之也甚难,则爱护 
之必至。若轻以授人,必生轻易之心,所以方家往往爱惜,此乃人之情也。一则恐发天地之 
机也。禁方之药,其制法必奇,其配合必巧,穷阴阳之柄,窥造化之机,其修合必虔诚敬慎 
,少犯禁忌,则药无验。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有不神,此又阴阳之理也。《灵枢》禁服篇 
∶黄帝谓雷公曰∶此先师这所禁,割臂歃血之盟也。故黄帝有兰台之藏,长桑君有无泄之戒 
,古圣皆然。若夫诡诈之人,专欲图利,托名禁方,欺世惑众。更有修炼热药,长欲导淫, 
名为养生,实速其死。此乃江湖恶习,圣人之所以诛也。又有古之禁方,传之已广,加载医 
书中,与经方并垂,有识者自能择之也。 

卷上方药
古今方剂大小论
属性:今人以古人气体充实,故方剂分两甚重,此无稽之说也。自三代至汉、晋,升斗权衡, 
异同,以今较之,不过十分之二。(余亲见汉时,有六升铜量,容今之一升二合。)如桂枝汤 
,伤寒大大剂也。桂枝、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共八两为一剂。在今只一两六钱,又分三 
服,则一服不过五钱三仞零。他方有药品多者,亦不过倍之而已。况古时之药,医者自备, 
俱用鲜者,分两以鲜者为准,干则折算。如半夏、麦冬之类,皆生大而干小。至附子,则野 
生者甚小,后人种之乃肥大,皆有确证。今人每方必十余味每味三四钱,则一剂重一三两矣 
。更有熟地用至四两一剂者,尤属可怪。古丸药如乌梅丸,每服如桐子大十丸,今秤不过二 
三分,今则用三四钱至七八钱矣。古末药用方寸经匕,不过今之六七分,今服三四钱矣。古 
人用药,分两未尝从重。(《周礼·遗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 ,六斗四升曰 ,四 共 
二石五斗六升,为人一月之食,则每日食八升有余矣。盖一升只二合也。)二十年来,时医误 
阅古方,增重分两,此风日炽。即使对病,无气不胜药力,亦必有害,况更与病相反,害不 
尤速乎?既不考古,又无师授,无怪乎其动成笑柄也。 

卷上方药
药误不即死论
属性:古人治法,无一方不对病,无一药不对病。如是而病犹不愈,此乃病本不可愈,非医之咎也 
。后世医失其传,病之名亦不能知,宜其胸中毫无所主也。凡一病有一病之名,如中风,总 
名也。其类有偏枯、痿痹、风痱、历节之殊,而诸症之中,又各有数症,各有定名,各有主 
方。又如水肿,总名也。其类有皮水、正水、石水、风水之殊,而诸症又各有数症,各有定 
名,各有主方。凡病尽然。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遵古人所主何方,加减何药,自有法度可 
循。乃不论何病,总以阴虚阳虚等笼之谈概之,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然亦竟有愈者。或其病 
本轻,适欲自愈。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亦奏小效。皆属误治。其得免于杀人之名者,何也 
?盖杀人之药,必大毒,如砒鸠之类,或大热大寒,峻厉之品。又适与病相反,服后立见其 
危。若寻常之品,不过不能愈病,或反增他病耳,不即死也,久而病气自退,正气自复,无 
不愈者。间有迁延日久,或隐受其害而死。更或屡换庸医,遍试诸药,久而病气益深,元 
气竭亦死。又有初因误治,变成他病,展转而死。又有始服有小效,久服太过,反增他病而 
死。盖日日诊视,小效则以为可愈,小剧又以为难治,并无误治之形,确有误治之实。病家 
以为病久不痊,自然不起,非医之咎,因其不即死,而不之罪。其实则真杀之而不觉也。若 
夫误投峻厉相反之药,服后显然为害,此其杀人,人人能知之矣;惟误服参附峻厉之药,而 
即死者,则病家之所甘心,必不归咎于医。故医者虽自知其误,必不以此为戒,而易其术也 
。 

卷上方药
药石性同用异论
属性:一药有一药之性情功效,其药能治某病,古方中用之以治某病,此显而易见者。然一药 
不止 
一方用之,他方用之亦效,何也?盖药之功用,不止一端。在北方,则取其此长;在彼方, 
则取其彼长。真知其功效之实,自能曲中病情,而得其力。迨至后世,一药所治之病愈多而 
亦效者,盖古人尚未尽知之,后人屡试而后知,所以历代本草所注药性,较之《神农本经》 
所注功用增益数倍,盖以此也。但其中有当有不当,不若《神农本草》字字精切耳。又同一 
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 
同。一或误用,祸害立至。盖古人用药之法,并不专取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也。或取其气, 
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嗜好之偏,其药似与病情之寒热温 
凉补泻若不相关,而投之反有神效。古方中如此者,不可枚举。学人必将《神农本草》字字 
求其精义之所在,而参以仲景诸方,则圣人之精理自能洞晓。而已之立方,亦必有奇思妙想 
,深入病机,而天下无难治之症也。 

卷上方药
劫剂论
属性:世有奸医,利人之财,取效于一时,罔顾人之生死者,谓之劫剂。劫剂者,以重药夺截 
邪气 
也。夫邪之中人,不能使之一时即出,必渐消渐托而后尽焉。今欲一日见效,势必用猫厣之 
药,与邪相争;或用峻补之药,遏抑邪气。药猛 厉,则邪气暂伏,而正亦伤;药峻补,则 
正气骤发,而邪内陷。一时似乎有效,及至药力尽,而邪复来,元气已大坏矣。如病者身热 
甚,不散其热,而以沉寒之药遏之。腹痛甚,不求其因,而以香燥御之。泻痢甚,不去其积 
,而以收敛之药塞之之类,此峻厉之法也。若邪盛而投以大剂参附,一时阳气大旺,病气必 
潜藏,自然神气略定,越一二日,元气与邪气相并,反助邪而肆其毒,为祸尤烈,此峻补之 
法也。此等害人之术,奸医以此欺人而骗财者十之五。庸医不知,而效尤以害人者,亦十之 
五。为医者可不自省,病家亦不可不察也。 

卷上方药
制药论
属性:制药之法,古方甚少,而最详于宋之雷 ,今世所传《雷公炮炙论》是也。后世制药之 
法, 
日我一日,内中亦有至无理者,固不可从;若其微妙之处,实有精义存焉。凡物气浓力大者 
,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 
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或以相 
喜为制。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此皆巧于用药之法 
也。古方制药无多,其立方之法,配合气性,如桂枝汤中用白芍,亦即有相制之理,故不必 
每药制之也。若后世好奇眩异之人,必求贵重怪僻之物,其制法大费工本,以神其说。此乃 
好奇尚异之人造作,以欺诳富贵人之法,不足凭也。惟平和而有理者,为可从耳。 

卷上方药
人参论
属性: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必破其家。破其家,未必杀其身。先破人之家,而后杀其身 
者, 
人参也。夫人参用之而当,实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然不可谓天下之死人皆能生之也。其 
为物,气盛而力浓,不论风寒暑湿、痰火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