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增长理论-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最初日子里,人均资本不大,对机器的投资和机器的更换的需求
都不大。所以,消费品生产在制造业的就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特别是服装生产。
然而,在发展的以后各个阶段,总投资增大了——可能从比如说占国民收入的6%提高到
占20%,而且生产钢、机器、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的工业部门,比之消费品工业都有了
相应的发展。这种变化的速度是可以加快的。从理论上说,在积累大笔资本之前推迟扩
大消费的同时经过巨额投资的阶段,使经济得到增长,这是可能的,这是30年代苏联制
订计划的基础。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生产资料工业部门首先会大发展,然后才是消费品
工业的发展。这种进程的主要障碍当然是在实际收入仍然很低的时候,要为庞大的资本
投资计划筹措资金。生产资料工业方面的开支将引起消费者的需求,其结果是,如果生
产资料工业比消费品生产发展得快,国家除非有日益浓厚的储蓄风气,否则必定会遇到
通货膨胀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造成的种种结果。大部分国家发现用发展消费品工业的办法
来开始它们的工业化较为容易一些,因为它们完全靠储蓄或提高税收来为高水平的投资
筹措资金有困难。
    消费品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相对重要性还取决于自然资源以及对外贸易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工业是以廉价燃料和金属矿石为基础的,那些没有这种燃料和矿石的
国家无法建立很多这样的工业。我们能用多种多样的指数来检验金属的重要性。譬如,
加纳需要的制成品大部分是进口的,它进口的制成品(不包括矿物油)中,大约有40%
是金属制品。或者以联合王国为例,从事制造业的人中有47%的人是从事冶金或使用金
属的工业。再以世界制成品贸易为例,其中56%是金属制成品。因为燃料和金属矿石的
分布并不很广,有些国家必须比另外一些国家在更大程度上专事金属工业。有些国家进
口金属商品,另一些国家则出口金属商品。所以,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的,那些与
农业资源相比人口过剩的国家,如果燃料和矿产也贫乏,就会处在十分不利的境地,因
为它们不得不为了出口专事生产那种每个国家都可为本国制造的制成品;譬如日本,19
36年只有28%的工业人口从事金属工业,出口的制成其中只有20%是金属产品。
    农业人口所占比例的下降并不能被制造业人口所占比例的提高所完全抵销。如果我
们举最富有的国家为例,虽然农业可能已下降比如说55点(如从67%下降到12%),制
造业可能只增加25点(如从5%增加到30%),其余的30点则为其他各类就业机会的扩大。
政府活动、教学、医疗服务、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以及商务和金融发展通常很迅速。这
种活动有多少算是国民收入的净增部分(如用于旅游的那部分交通运输),有多少作为
使国民产出可资利用的成本(如载运货物或者载运职工去上班的那部分交通运输),这
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试图计算国民产出实际增加部分的人会把这些服务性行业
的大部分排除在外。他们计算农场、矿山和工厂的产出指数,为住宅建筑、教育、卫生
和娱乐只留出有限的余地,从而把公共行政、交通运输和商业部门的增加部分大部分排
除在外。我们在这里不需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因为讨论国民收入应如何计算不属本书
的目的(见第一章)。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普查记录表明,既不从事农业也不从事制
造的人口比例,在从事有报酬的职业的人口中从占25%左右或不到25%上升到50%或多
于50%,对于我们当前的目的,只要指出这一点就够了。有些最近的人口分布情况列表
如下。
    埃及日本意大利英国1937194719361931农业、采矿业71564912制造业8172235商业8
7916通讯2547建筑2455政府3458其他服务业67617总计100100100100值得注意的是,服务
性职业扩大的一个后果是,为挣工资而劳动的人口比例下降了——无论如何在城市地区
是如此,独立经营者和业主的比例增大了。这是因为在服务业中挣工资的人所占的比例
比较低。这一结果同卡尔·马克思的预言正好相反。
    因为经济增长使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下降了,经济增长就必然同城市化联系在一
起。居住在人口不到2000的城镇的人口比例,从80%或80%以上下降到30%或不到30%。
这是因为在做那种在城镇做的事情——制造、批发、公用事业、中央政府行政管理、戏
剧娱乐等——时实行规模经济。H.W.辛格博士已经表明,在任何国家,大小城镇的数
目都遵循特定的统计分布(帕累托定律),就是说城镇的大小和数目之间有一种简单的
倒对数关系。不过,这并不是说,人均实际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所有国家都已城市化到
同样程度,或者需要城市化到同样程度。
    不把农村人口降到80%以下的水平,期望人均实际收入增长是没有用的,道理很简
单,只有2000或者不到2000居民的城镇不允许规模经济发挥作用。如果农业需要的人口
比例下降到12%,即便大力奉行把那种不要求非常集中的制造业保持在农村地区的政策,
也阻止不了2000或不到2000居民的城镇人口下降到30%以下的水平。也不能想当然地认
为城市化就是不可取的。正如我们在第三章中已看到的,许多人认为,我们极为珍视的
一切——科学、宗教、艺术等等都是来自城镇。在产量或文化价值不受重大损失,而且
在其他方面或许还有相当大的益处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要压缩人口超过
1    0人的城镇数目。建立一些“鲁尔”区将永远有其必要,那里出产的燃料和矿石,
供拥有大量人口的广阔工业地区使用。危险在于这种地区往往会把那些在别的地方发展
也不会有重大损失的其他工业吸引过来。
    所以,如果人们希望防止过于城市化的话,就有必要对工业的布局有所控制,就是
对在那些被认为规模已达到适量水平的地区进行建设要严加控制。
    在经济刚刚开始增长的所有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就是一个问题。在这些国家里,
人口通常增长得十分迅速。农村地区也许还存在就业严重不足的现象,人们的倾向是逐
渐涌入城市去当临时工。大城镇也特别具有吸引力,因为大城镇首先享受到经济增长的
成果——有电影院、电礎E、自来水、运输系统,等等;而且大城镇的社会服务应有尽有,
有保健服务、学校、住房补贴、穷人救济之类。因此,即便经济没有什么大发展,城市
人口在20年内增加一倍也是很平常的。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积极奉行工业化政策的政府必须决定,它们是鼓励在几个大城
镇建立工厂呢,还是把新工厂尽可能广泛地分散,甚至就建立在农村。这个问题引起非
常广泛的问题。有政治性问题;在有些地区,为了平息失业者的愤怒,工业必须放在大
城市,而在另一些国家,边远省份可能的不满使人们更有理由感到关切。还有喜欢大城
市生活方式的人和另外一些认为大城市是地球表面污移之地的人之间的争论。
    所有那种经济分析能对这种争论作出的贡献是,把工厂集中起来——布在一个点上,
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的。由此可得出结论,从经济观点来看,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最
好是集中力量建设少数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工业中心。在这些工业中心牢牢确立和工业化
已经度过早期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困难之后,其他的中心可用差不多同样的办法开始兴建。
    我们已经指出的职业结构的变化——从农业到制造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受报酬的
差别的影响。因为农业正在衰落和城市的职业正在增加,在农业的人均收入和工业的人
均收入之间通常有很大的差别。货币收入的某些差别是人们的错觉;农村工人的有些收
入是以实物形式,他们购买的许多东西花钱较少(特别是食品和住房),有些生活和享
受的其他费用(如交通)不必像城市人花得那样多。尽管如此,如果把这一点考虑进去,
那么在农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正在衰落的国家,农业的人均实际收入还是低于制造业的人
均实际收入,这仍然是实情。条件是重要的,因为如果出现经济增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