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云,最初定下的渡江日期是四月十一日。因为长江汛期即将来临,晚了就不利于渡江作战。不过,国共谈判尚在进行,毛泽东还是把渡江日期推迟至四月二十日。又据传,斯大林曾劝阻过毛泽东不要过江。内中的依据之一是《司徒雷登日记》,一九四九年一月四日载,张治中向司徒雷登的私人顾问傅泾波说:“中共决心继续打下去,可并不是由于苏联的关系,盖苏联只劝告他们沿着长江停止进军。”    
    依据之二,毛泽东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讲话时,曾说:“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起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一九四九年、一九五○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其中,毛泽东所说的一九四九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指的就是斯大林反对渡江。    
    依据之三,一九五七年四月十一日上午,毛泽东在与王方名等人谈话时说:“中国革命开始时很困难,陈独秀、王明、李立三、瞿秋白、张国焘等人跟着别人跑,使中国革命遭受到一个又一个的失败。直到一九四九年,我们眼看就要过长江的时候,还有人阻止,据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中国就可能出现南北朝(的局面)。”毛泽东又说:“我没有听他们的。我们过了长江。美国并没有出兵,中国也没有出现南北朝,如果听了他的话,中国倒真可能出现南北朝。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正确的,而苏联领导人主张中国革命应当半途而废是一种右倾错误的观点。”    
    依据之四,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三日杨尚昆在和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会谈时,就曾提及米高扬在一九四九年初秘密访问西柏坡,向毛泽东转达了斯大林的警告,劝阻解放军过江。但是,也有人以为斯大林未曾发出劝阻过江的警告,主要是在有关档案里查不到依据两种不同意见,可参看陈广相《对斯大林干预我军过江问题的探讨》,载《党研究资料》一九八九年第七、八期;余湛、张光佑《关于斯大林曾否劝阻我过长江的探讨》,载《党的文献》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向青《关于斯大林劝阻解放大军过江之我见》,载《党的文献》一九八九年第六期。不管怎么说,毛泽东坚决主张过江,这是毫无疑义的。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发布了由他起草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四五一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不久之前,蒋介石下令通缉毛泽东。几曾何时,如今轮到毛泽东下令缉拿蒋介石了。尽管自一九四九年元旦起,国民党官方文件不再称共产党为“共匪”,此时毛泽东干干脆脆地称蒋介石为“匪首”。    
    蒋介石曾吹嘘长江为天险,国民党的江防固若金汤。    
    驻华美军司令魏德曼还有一句名言:“一支有战斗意志的军队,就是拿笤帚柄也能保卫长江。”《艾奇逊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    
    虽说国民党军队手中拿的不是“笤帚柄”,而是美式步枪、机枪,却是一支完全丧失战斗意志的军队。三月二十五日,蒋介石的“御林军”——首都警卫师师长王宴清在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大公报》记者陆平等策动之下,率部倒戈,震惊了南京……渡江之战,是在四月二十日子夜开始的——完全是按照毛泽东公开宣布的时间进行。    
    仅仅依靠木帆船,仅仅依靠“小米加步枪”,仅仅用葫芦和竹筒做成的“土救生圈”,那“固若金汤”的“天险”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了!    
    毛泽东的兴致特别高,居然亲自执笔,为新华社写了新闻稿,题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美国驻南京的大使馆也迅即电告美国政府:“由于要害地点守军的叛变、最高统帅部意见分歧和空军未能给以有效支持,共产党简直是可笑地一下子就渡过了长江。”蒋介石在溪口闻讯,于二十二日急飞杭州,把李宗仁、何应钦(孙科已于三月十二日辞去行政院院长之职,由何应钦继任)、白崇禧、汤恩伯、张群紧急召至杭州笕桥机场开会。    
    这次会议,是商讨“最后一仗的作战计划”。蒋介石强调,“天险”长江虽已被中共突围,但仍要坚守宁、沪、杭。    
    李宗仁向蒋介石表示,南京眼看着保不住,他要求辞去“代行总统职务”。李宗仁说:“现在这种政出多门、一国三公的情形,谁也不能做事,我如何能领导?”蒋介石当即说:“你还是要做下去,不论你要怎样做,我总归支持你!”蒋介石和李宗仁商定两条:    
    一、在政治上,宣布和谈破裂,政府今后唯有继续作战,党内不许再倡和谈;    
    二、在军事上,由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兼国防部长,统一陆海空的指挥权力,参谋总长直接向国防部长负责。    
    会议一结束,李宗仁便于当天傍晚飞回南京。这时,在南京已经可以听见枪声了!    
    


第十部分:风卷残云毛泽东通向李宗仁的“暗线”

    对于李宗仁来说,二十二日之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李宗仁知道,这是他逗留在南京的最后一夜了。眼看着南京就要落入中共之手。    
    李宗仁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在他的面前,有三条路:    
    一、遵蒋介石之嘱,明日飞往广州。因为国民政府已迁都广州,他作为临时元首,当应去广州。    
    二、飞回桂系老家桂林,重整桂系势力,保住西南一角。    
    三、留在南京,坐等中共的到来。    
    前两条是明路,谁都知道;后一条是暗路,毛泽东知道。    
    蒋介石和李宗仁的矛盾,早已公开化。毛泽东对于李宗仁,下了一步大胆的“暗棋”,即策反!    
    毛泽东选择了一位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充当密使。此人名唤刘仲容,湖南益阳人。    
    刘仲容早年留学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跟中共有过联系。回国后,他长期在李宗仁、白崇禧左右任参谋。西安事变时,刘仲容在西安跟周恩来有过交往。抗战之初,刘仲容作为广西方面的代表,派驻延安达半年之久,跟中共领袖们颇熟悉。这样,刘仲容既是中共老朋友,又是李宗仁、白崇禧的老部下,自然是非常恰当的密使。    
    就在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抵达北平前夕,刘仲容携带无线电密码,也从汉口到达北平。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代表团的顾问兼李宗仁联络员。    
    刘仲容在北平受到的礼遇,比正儿八经的国民党代表还高。毛泽东两次在北平西山双清别墅接见了他。四月二日,也就在国民党代表团到达北平的翌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跟刘仲容谈了对李宗仁问题的三点意见:    
    一、关于李宗仁的政治地位,可以暂时不动,还当他的总统。    
    二、如果谈判成功,欢迎何应钦来,关于桂系部队,只要不出击,我们也不动它,等到将来再具体商谈。至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是这样,如果他们不出击,不阻碍中共渡江,由李先生作主,可以暂时保留他们的番号,听候协商处理。    
    三、关于国家统一问题,国共双方正式商谈时,如果李宗仁出席,那么我们对等,我也出席;如果李不愿来,由何应钦或白崇禧当代表也可以,中共方面则派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参加,来个对等。谈判地点在北平。双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以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到那时,南京政府的牌子就不要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