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美龄和江青都属“女强人”,只是一个雅,一个“野”。她们都对丈夫的事业、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不过,宋美龄乃“明媒正娶”,蒋、宋的婚礼在上海豪华的大华饭店举行,上千人出席。婚后,宋美龄便以蒋介石夫人的身份,活跃于各种公众场合。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第一次显示了她的政治才干,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江青则不然。她和毛泽东的结合,是在悄悄中进行。没有正儿八经的婚礼。徐明清所参加的,只是悄悄的宴席,连这宴席的名目都未曾说穿!正因为这样,江青最初成为毛泽东夫人的日子是静悄悄的,“锁在云雾中”。她坐了多年的冷板凳,这才终于“露峥嵘”……    
    


第六部分:皖南突变蒋介石着手“溶共”

    自从进入一九三九年,国共关系由晴转多云,转阴天,后来甚至下起倾盆大雨来了!“气候”的转折点,是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在雾都重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会议前一个多月,“气候变化”已经显露了端倪。    
    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六日,蒋介石即将离开桂林飞往重庆,他约见正在那里的周恩来。蒋介石忽地对周恩来说,他过些日子要去西北巡视,可否届时请毛泽东到西安来,与他一晤?!屈指算来,这是蒋介石第三回邀晤毛泽东了:先是邀毛泽东出席南京国防会议;接着邀毛泽东出席武汉国民参政会。    
    蒋介石邀毛泽东到西安谈什么呢?    
    蒋介石对周恩来如此说:    
    共产党跨党,大家不赞成。共产党既信三民主义,最好与国民党合并成一个组织,力量可以加倍发展。如果同意,在西安召开华北西北将领会议后,就约毛泽东面谈。如果共产党全体加入做不到,可否以一部分党员加入国民党,而不跨党?原来,蒋介石想把共产党“吸收”到国民党中来。说得更明白,即“溶共”!当天,周恩来在致毛泽东的电报中,这样记述蒋介石的意见:    
    一、跨党大家不赞成,共党既信三民主义最好成一个组织,力量可加倍发展。    
    二、如果可谈他拟于到西北后约毛同他面谈。    
    三、如全体做不到,可否以一部党员加入国民党而不跨党。    
    四、大家怕共产党的革命转变。    
    周恩来深知毛泽东不可能同意蒋介石的“溶共”方案,当即作了如下答复:共产党信三民主义,不仅因其为抗日出路,而且为达到社会主义必由之路,国民党员则必不都如此想,故国共终究是两党……加入国而退出共,这是不可能而且做不通。《周与蒋谈国共关系问题的报告》,《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六册,一九八五年版。    
    周恩来在电报中还提到:“毛泽东不宜此时见蒋。”    
    蒋介石原来要“剿共”,此时要“溶共”,其实是一个意思。他始终把中共视为心腹之患。尤其是国共联合抗日以来,中共迅速发展,使蒋介石深感不安。毛泽东呢?他不失时机地来了个“三扩大”:扩大中共,扩大八路军、新四军,扩大根据地。面对着日军的长驱直入,蒋介石不得不联共抗日。不过,他的心中,仍时时不忘提防中共!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两周年的纪念日。这天,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了出席国民参政会的中共参政员,即王明、博古、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又提起国共合并的话题。蒋介石的谈话,可从王明十三日致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中见到。    
    蒋介石说: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或共产党取消名义将整个加入国民党,我都欢迎,或共产党仍然保存自己的党我也赞成,但跨党办法是绝对办不到。我的责任是将共产党合并国民党成一个组织,国民党名义可以取消,我过去打你们也是为保存共产党革命分子合于国民党,此事乃我的生死问题,此目的如达不到,我死了心也不安,抗战胜利了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的这个意见,至死也不变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据吴玉章后来回忆,蒋介石对他说:“你是老同盟会,国民党的老前辈,还是回到国民党来吧!”蒋介石还对他说:“如不取消共产党,死也不瞑目!”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又提统一两党事”。看来,蒋介石已在加紧“溶共”了!    
    


第六部分:皖南突变毛泽东坚决拒绝“溶共”

    来自蒋介石的一次次“溶共”讯号,通过电波,飞向延安,引起了毛泽东的百倍警觉。毛泽东这时已经迁到延安城西北三公里处的杨家岭。他在日军飞机轰炸延安的当天夜里,即他和江青举办婚宴的那天,考虑到城里不安全,撤往城外的小山村杨家岭。    
    杨家岭,原名杨家陵。那是因为明朝太保杨兆的墓在那里。自从毛泽东迁此,中共中央机关也迁此,遂改名杨家岭。杨家岭其实无岭,只有几座小土山而已。窑洞傍山而筑,倒是极好的防空所在。毛泽东和江青住两孔窑洞,一孔作办公室及客厅,一孔作卧室。毛泽东与众不同之处,乃是客厅里放了张帆布军用躺椅——那是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缴获的战利品,可坐亦可卧;另外,他的床上一年四季挂着蚊帐。    
    当蒋介石从首都南京迁往行都武汉,又迁往陪都重庆时,毛泽东一直坐镇延安。    
    蒋介石对于中共态度的变化,毛泽东作出了分析: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相持阶段。在此之前,日军处于大规模进攻阶段。在淞沪会战、南京会战、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大量损耗,再说占领了一大片中国国土,又牵制了一大批军队,不得不减缓了对蒋介石的进攻。另外,汪精卫的投日,使日军加强了对蒋介石的诱降。这样,双方相持着。蒋介石也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共产党了。对此,蒋介石和毛泽东倒也有着“共识”。    
    当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上,对形势作了分析:我们一定要持久抗战奋斗到底,不但敌人过去“速战速决”的目的不能达到,而且要使他现在“速和速结”的狡谋成为粉碎。毛泽东所说的“相持阶段”和蒋介石所说的“速和速结”,异词同义。果真,蒋介石在会上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对中共是要斗争的,不好怕它。”“我们对中共不像十五、十六年那样,而应采取不打它,但也不迁就它,现在对它要严正—管束—教训—保育—现在要溶共—不是容共。它如能取消共产主义我们就容纳它。”    
    蒋介石这一回,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溶共”。“容”和“溶”,不过相差三点水,含义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就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确定了对中共的八字方针:“防共、限共、溶共、反共。”会议秘密地通过了《整理党务》决议,决定设立专门的“防共委员会”。    
    会议还决定,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以代替原先的国防最高会议,并规定国防最高委员会居为党政军最高领导地位。蒋介石被推选为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由于汪精卫已经叛变,蒋介石成了国民党独一无二的权威。从此,“蒋委员长”又有了新的含义,即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新动向,迅即作出反应。一月二十五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蒋介石。这一电报,由周恩来面交蒋介石。毛泽东在电报中针对蒋介石的“溶共”,明确地指出:两党为反对共同敌人与实现共同纲领而进行抗战建国之合作为一事,所谓两党合并,则纯为另一事。前者为现代中国之必然,后者则为根本原则所不许……共产党绝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之信仰,绝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任何政党。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这就是说,毛泽东非常干脆地拒绝了蒋介石的“溶共”企图。    
    也就在发出致蒋介石的电报的前两天——一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对中共发出了党内指示,即《中央关于我党对国民党防共限共对策的指示》。毛泽东清醒地向中共全党敲响了警钟:“国民党目前的进步同时包含着防共限共工作的强化,这种进步中的恶劣现象,一时尚不会降低。”②蒋介石要“溶共”,毛泽东反“溶共”,双方如同针尖对麦芒。    
    


第六部分:皖南突变“磨擦”成了最流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