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商之魂-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际市场上有关信息,两家的竞争、伙伴关系又加深了一层。
  “同舟共济”使两家企业各有所图,各有所得。有对手,才有自身发展的动力,蓄意毁灭对手,自己最终也会被毁灭。所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在竞争中互滋互补求团结,在团结中取长补短求发展,“同舟共济”,共获利益。
  在运用经营谋略时,其目标首先应该是取得我方利益,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即使其中一方暂时不得不作出重大牺牲,但整个格局也应该是各有所得。而且,优秀企业家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也就是要基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利益,那种短视、势利及一锤子买卖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大凡成功的生意人都能深刻理解这样一个道理: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暂时的对手。所以他们在生意上总能抱着这样的态度:宽容大度、广交朋友、争取合作、主动成人之美。而这样的生意人也会处处逢源,生意兴隆。
  ——把对手当成未来的合作伙伴
  在商场上,今天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因为是针锋相对的对手、或者为争一单生意搞得两败俱伤;然而,说不定明天就会为共同的利益而携手,有可能共占市场,互相得利。所以,有经验有涵养的老板总是把对手当成未来的合作伙伴。他们在谈判时面带微笑,永远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使谈判不成,还是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
  ——多交朋友,少树敌人
  李嘉诚认为,朋友是人生的财富,没有敌人,多交朋友,才是赢得人缘之道。在生意场上大家要相互帮衬,做到和气生财。这就是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所谓和气生财,“和为贵”,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
  ——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
  做人以求和为本,生意场上更是如此,“人和为宝”、“和气生财”,没有和气的人脉环境作基础,就不会得到众人的扶持与帮助,也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打开局面的。生意场上也会看见很多人因为理不顺人际关系而误人误己。成大事者是不会被情感左右的,因为他们牢记“和”字,力戒感情冲动。
  ——与人合作,一起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某种利益或目的,他们在各个方面把自己联合起来。建立在和谐与谅解的精神上的,这一联盟中的每一方将因此倍增自己的成就能力。
  ——主动帮助他人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如红杉林根部相连,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屹立不摇的伟业。


承担社会责任之义(1)


  乔致庸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王朝日渐衰落的时代。由于朝廷腐败,国库空虚,为了抵御外国列强,加强海上防务,清政府向全国各地摊派捐款。
  山西商人众多,号称饶富,因此派给山西省的海防捐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山西的三分之一,又作为大头派给了祁县、太谷、平遥三县,且不是按家捐,而是按商铺捐。每个商铺捐款不得少于50两银子。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山西商人打算联络乔家一起抗捐。重病在床的乔致庸并没有像其他商人那样弃国家安危于不顾,在他看来,农民种地是为了供天下人吃粮,匠人做工是要供给天下人使用器具,读书人做官是为了治理天下,商人做生意则是为天下流通财物。在外侮犯境、国难当头之际,天下所有的士农工商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报效国家。同时,他认为万里海防系国家安危,山河破碎则百姓受苦,捐50两银子太少,因此决定捐1000两。为了给其他商人做出榜样,乔家敲锣打鼓,把银子送到县衙。在乔致庸的带动下,其他商人不再抗捐,也捐了大量银两。
  乔致庸一生经商,一生都挂念民族荣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同治十三年,乔致庸已经46岁了,这一年阿古柏在新疆勾结外敌,自立为王,发动叛乱。朝廷派陕甘总督左季高出兵征讨,却筹措不到粮草。左季高与乔致庸有过数面之缘,知道乔致庸心存民族大义,因此亲自到乔家堡求乔致庸筹措粮草。乔致庸义无反顾地接下了为朝廷三路大军筹措粮草的重任,一半用乔家的银子,一半从表妹雪瑛那里借贷,然后亲带辎重队随左大帅出征,为平息新疆叛乱做出了巨大贡献。
  乔致庸晚年时期,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丧尽天良的山西巡抚与英商福公司秘密签订了由英国人包办山西平定、盂县、潞安、泽州、平阳的煤铁矿的开采合同。名为包办,实为出卖。
  山西百姓认为这是一个丧权辱国、背叛民众的耻辱合同。平定州民首先起来反抗,接着省城士绅、学会集会反抗,群情激愤。在山西人民迅速觉醒,要求废止福公司合同,维护省民权利的同时,山西商人也积极行动起来,向清政府提出招商筹集股本,设立保晋矿务公司的意见。清政府终于迫于民众的压力同意撤销同英商福公司的合同,赎回自办。但福公司坚持要山西赔偿福公司275万两银子的损失。
  年迈的乔致庸听到这个消息后,积极响应,与其他商人共同出资,终于赎回英国人所据晋矿。山西保晋矿务公司的成立,挫败了帝国主义的阴谋,乔致庸等山西商人的名字也永载史册。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永远不可能离开社会环境而单独生存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做个有钱的老板不是目的,只有心忧天下、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同。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企业只要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并适当地回馈社会,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支持。而这些支持,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的好:“企业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尽到社会责任后,利润将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不能把利润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目标,否则,可能就得不到利润。”
  李嘉诚的儿子曾经问他:“爸爸,我们赚这么多钱到底有什么意义?”李嘉诚的回答很简单:“赚钱多可以爱国,回报社会。”
  李嘉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后,更热爱他的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他曾在一封给家乡潮州政府的信中写道:“……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乡中若有何有助于福利等事,我甚愿尽其绵薄,倘有此需要,敬烦详列计划示知为荷。”
  1978年底,李嘉诚获知潮州市居民住宅紧张,提出营建“群众公寓”,所需建筑费用182万人民币全部由他无偿捐赠;1981年,李嘉诚又捐款2200万港元,在家乡兴建了两所设备完善的大型综合医院,1982年已竣工交付使用。他还投资550万港元,为汕头医学专科学校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教学仪器,其中不少医疗设备在广东医疗界尚属首次采用。李嘉诚还和岳父庄静庵先生,岳母李庄碧琴女士,夫人庄月明女士多次捐款,在内地兴办中小学校,修缮历史古迹……尽管他为当地民众的福利事业做出很多贡献、捐赠,但他一律谢绝用他的名字为任何大厦、医院、学校命名。
  李嘉诚没有进过高等学府受科班教育,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勤奋。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切体会到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的重要。他早就萌动了兴学的强烈愿望。他看到祖国和家乡教育事业尚不发达,于是毅然决定:为家乡捐建一所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大学——汕头大学。他亲自选定校址,在家乡潮州平原一处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的地方,委托香港3家建筑事务所派员实地勘察,各自提供土建规划设计,从中择优录取,使校园布局、建筑结构、园林造型均有独特优点。为此,李嘉诚首捐1亿元人民币,后来增至17亿元人民币,最终增至3亿多元人民币。
  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热心祖国公益事业,兴资办学,有光荣的爱国传统。过去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在福建倾囊办学,在家乡创办了厦门大学,在集美先后创办了小学、中学、航海、水产等学校,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早在1946年就希望潮州也能办起一所大学,为此还写下了《论潮州大学》一文。他没有能够实现的这个美好愿望,终于由李嘉诚实现了!1990年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