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连续不断的日记,特别是重要人物的常年日记,记录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始末具备,最有价值。近代重要人物的日记主要有:《林则徐集·日记》(中华书局)。其中他领导的禁烟运动和反抗英国侵略期间的日记最有价值。《李星沅日记》,中华书局《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之一。这是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九年(1840—1849)李星沅历官豫、陕、川、苏、云南、两江监司、督抚的日记,所记颇详。曾国藩日记,先有1809 年据手稿影印的《曾文正公手书日记》,1965 年台湾又出版手稿影印本,增添了道光十九、二十两年的日记;近年岳麓书社编印《曾国藩全集》,《日记》部分据以上两本校点排印出版。《郭嵩焘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他的日记自咸丰五年(1855)起,至光绪十七年(1891)止(缺三段约39 个月)。翁同龢日记,1925 年有影印手稿本,名《翁文恭公日记》,中华书局近年编入《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中,出版标点排印本,名《翁同龢日记》。起咸丰八年(1858),至光绪三十年(1904)逝世止,前后46 年(只缺咸丰九年四月以后9 个月)。另有《军机处日记》,为他第一次充军机大臣时(1883—1884)的办事备忘手记,有1938 年影印本,现亦校点整理附印在《翁同龢日记》中。《王文韶日记》,中华书局《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之一。(1830—1908),字燮石,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历官湖南巡抚、云贵总督,其日记起自同治六年(1877),止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稿本有缺失,大部分完整。记事比较周全,内容丰富。
  还有些常年日记,作者并非身居要职的达官显宦,但所记者抑或涉及大事要事,特别是数十年不断,遂亦为世所重。这样的日记有赵烈文的《落花春雨巢日记》(1852—1856)和《能静居日记》(1858—1889);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1863—1889);《赵缦堂日记补》(1854—1862);《郇(荀)学斋日记》(1889—1894);王辏г说摹断骁猜ト占恰罚1869—1916);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1870—1917);孙宝瑄的《忘山庐日记》,仅存光绪十九年至三十四年(1893—1908)间的十年的日记。
  宋教仁的《我的历史》,是他留学日本时的日记,起1904 年10 月30日,迄1907 年4 月9 日(缺1905 年9 月22 日至12 月),多记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1920 年在宋氏故乡湖南桃园石印出版。近年收入陈旭麓主编之《宋教仁集》,中华书局出版。
  还有一些从常年日记中分类摘抄(不是全抄)重行编次的有:曾国藩《求阙斋日记类抄》,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吴汝纶《桐城吴先生日记》。这样的分类日记其好处是便于按类查找材料。
  野史、回忆录、笔记等野史,也叫稗史,是相对正史而言。大多是作者回顾某一历史事件中的经历之作,凡属个人经历的,就是回忆录,也有于个人回忆之外,兼采其他材料的。近代这类野史很多,比较有史料价值的,大都已能择要稍作介绍。甦庵道人(杨綮)撰《出围城记》(《鸦片战争》第3 册),作者镇江人,此文记鸦片战争时英军陷镇江事,于乱离之状言之甚悉。
  涤浮道人撰《金陵杂记》、谢介鹤撰《金陵癸甲记事略》、张汝梅撰《金陵省难纪略》(《太平天国》第4 册),太平军攻占南京时,作者皆在南京城里,所记为亲身见闻,为研究太平天国建都初期情况的重要史料。
  陈思伯撰《复生录》(《近代史资料》总第41 号),作者在武昌参加太平军,后随军北伐进至天津附近,又40 年后写成此文,这是从太平军内部记述北伐全过程的回忆录。
  李召棠撰《乱后记所记》(《近代史资料》总34 号),作者是安徽贵池人,是他在当地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写的回忆录。
  《庚子西狩丛谈》,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录。庚子年(1900)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时,吴永正官怀来知县,于混乱中接驾,并随扈西行,“回銮”时又自西安随行至开封,亲见往返情形,并得与闻行宫琐事。所记慈禧太后的多次谈话,为其他记载所不及。
  《辛亥革命回忆录》,是解放后为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发动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撰写的回忆录的结集,间亦有写于解放前的,共300 多篇,编为6 册,1961 至1963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文史出版社有增编。作者各据所经历的和所知道的情况撰写,有很多是过去未曾见于记载的。
  近代笔记甚多,内容亦杂,记人,记事,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记典章制度,记风俗人情,总之,所记内容并无限定。其中,以记亲身经历和直接见闻者可信性强;记间接传闻的,其可信度就要看情况来判定了。亲自经历和见闻的笔记,如《水窗运呓》2 卷,上卷湖南湘潭欧阳兆熊撰,下卷浙江嘉善金安清撰,内容记述道光、咸丰、同治各朝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等情况,共约100 条。《梦燕亭杂记》2 卷,陈燮龙著。作者以兵部司员追随荣禄,庚子之变时以顺天府尹留京,此后十年间外任督抚,杂记所记其这段时期内亲身经历闻见之事,多涉及清末政局。内容既有直接见闻,也有兼采其他材料写成的笔记。又《革命逸史》6 集,冯自由著,中华书局1981 年新版。此书记述清末革命党人的种种活动,根据作者的亲身见闻,并参考一些当时报刊等文字材料,所记内容丰富,翔实具体,为治辛亥革命史者所不能不读。
  有些主要是根据过去文字记载抄撮而成的笔记,如《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42 卷,又《四笔》11 卷,陈康祺著。此书记述清初以来掌故,属于近代者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都是涉猎书籍,摘抄而成。但多不注出处,文字亦随手变动,不是第一手资料,其价值较差。《花随人圣盦摭忆》,黄浚著。他在南京时,以《摭忆》为总题撰写遗闻轶事,连载于《中央周报》,1943 年集印成书,1983 年上海古籍书店又影印出版。书中所记以晚清史事居多,间亦述及更早的和民国初年的人和事。作者生活的时代较晚,书中所记大多是他不能亲历的;但他多引用当时人的文集、笔记、日记、书札、公牍、密电,所以所记的价值并不低。
  近代笔记完全来自亲身经历的或完全不是亲身经历的并不多,大多数是既有亲身经历的,也有间接的;其价值高低也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来自亲身经历。
  以下大体按内容先后举出比较著名的笔记:梁章钜《归田琐记》、《浪迹丛谈》,黄钧宰《金壶七墨》,薛福成《庸庵笔记》,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徐宗亮《归庐谈往录》,王之春《椒生随笔》,史念祖《彛八姹省罚ㄤ啤陡嗨鑫拧罚跎尽盾沙姹省罚跆迦省兑齑锹肌罚耐⑹健段懦九技恰罚钤廊稹洞罕乙俺恕罚季础豆疟赋恕罚涸酢都岜尽贰ⅰ豆庑菰亍罚鹆骸端某隆罚滩缎兴卣蛹恰罚胃盏隆洞好髅温肌贰ⅰ犊妥继浮罚缫汀兜老桃岳闯霸蛹恰罚炫硎佟毒傻浔钢ぁ贰ⅰ栋怖挚灯绞宜姹省罚娜驶ⅲㄖΤ沧樱毒删┧黾恰罚舳ㄐ癯酰都拟炙姹省罚醭韶妒涝靥迷右洹返取
  搜集多种野史笔记,将其中之遗闻轶事逐条抄出,分类排列,是为笔记汇编。其优点是材料集中而又分类,便于查阅;缺点是不注出处,无从考核其来源和可靠性,这样的笔记汇编,有以下三种。
  《清稗类钞》48 册,徐珂编,商务印书馆1918 年出版。徐珂自清末即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作编辑,他搜集大量野史笔记,包括辛亥革命后报刊上有关清朝的遗闻轶事,雇人分条抄出,再由他润饰文字,分类编辑,共1。35万余条,92 类,例如时令、地理、园林、外交、度支、考试、战事、宗教、会党、戏剧等类。中华书局于八十年代重排出版。
  《梵天庐丛录》37 卷,柴萼编,1925 年石印本。此书辑录明清朝野遗闻,而以近代者为多。共1898 条,分1183 目。各条皆不注出处,也有少数是他自己的见闻。
  《清朝野史大观》12 卷,1936 年中华书局出版,1981 年上海书店据其旧版复印。分编为清宫遗闻、清朝史料、清人逸事、清朝艺苑、清代述异等共五类。书前列有引用书目149 种,但每条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