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号称“青皮”。道光末年,漕运水手大量减员,被裁水手大量加入青皮的队伍。咸丰三年(1853),浙江漕粮改行海路,浙帮被遣散,数以万计的失业水手、纤夫,同青皮相结合,在两淮盐场、运河沿岸及长江中下游从事走私、贩卖私盐及抢劫活动。咸丰、同治之际,在江苏安东、清河一带的游民,“私结党羽,号称师徒”①,也从事走私及贩卖私盐的活动,称为“安清道友”。这样,从道光开始到咸、同之际,在江浙两淮一带,便形成了一支由粮船水手行帮、青皮与安清道友融合而成的会党,通称“青帮”。
  道光、咸丰年间兴起的另一新的会党是哥老会。哥老会也称哥弟会,在四川称“袍哥”,江南一带又称“红帮”。
  哥老会的源流问题,向来言人人殊。以往大多认为哥老会乃是天地会的分支,为郑成功创立②。近年有学者认为哥老会是天地会系统的仁义会和江湖会发展而来③,也有人认为哥老会乃啯噜之音转④。又有学者提出,哥老会是以啯噜的组织形式为胚型,吸收了天地会、白莲教等组织的若干特点,逐步形成起来的⑤。
  从历史发展的实际和档案史料来看,哥老会的产生,与道光、咸丰年间长江中下游木、帆船上的水手、纤夫们的行帮及沿岸的会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外国轮船侵入长江以前,长江中、下游(从四川重庆到湖北宜昌再到上海),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都主要是依靠木、帆船。档案史料记载:“长江未通商以前,商贾运货,行旅往来,悉系雇用民船,帆橹如织。”①因而需① 《军录》江苏巡抚陶澍折,道光五年七月廿四日。
  ② 即:“清净道德,稳诚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元明兴礼,大通文学。”③ 《漕运汇选》,第51 页。
  ① 《军录》卞宝第折,同治元年十一月廿九日。
  ② 陶成章:《教会源流考》,刘师亮:《汉留全史》。
  ③ 朱金甫:《清代档案中有关哥老会源流的史料》,《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 年第2 期。④ 庄吉发:《清代哥老会源流考》,(台)《食货月刊》(复刊)第9 卷第9 期。⑤ 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 年版,第213 页。① 《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 辑,第1274 页。
  要雇用大量舵工、水手和纤夫。据外国人观察,长江“上游船只,按其大小可以分为三类。最大的船,平均六十至七十吨,需要水手十六人棹划船只,。。另有八人在小引水船,又称五板,用作航行的前驱船”。这是上水船。至于下水船,“大号船约需水手七十人,中号者约四十人,小号者二十至三十人”②。在轮船进入长江之前,重庆至宜昌航线上,共有船夫、纤夫20 万人③。航船上的水手、纤夫,漂泊在千里江湖之上,所从事的劳动极为艰苦,而且是集体性劳动,因此在生活与生产上,都需要彼此间互相帮助。他们往往采用歃血结盟的方式结拜弟兄,形成水手行帮。沿岸各地的秘密结社成员与行帮接触后,受其影响,不断加入水手行帮的队伍,使水手行帮同各地秘密结社进一步融合。这些秘密结社,在四川有“啯噜子”④;在两湖地区有天地会、江湖会、仁义会,还有秘密宗教白莲教、青莲教;在江西有担子会、边钱会。经过互相影响与融合,便在长江水手行帮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会党——哥老会。正因为哥老会中有其他秘密结社的因素,所以清人往往说:“盖哥老会者,本川黔旧有啯噜匪之别名也。”①或称哥老会②,“又号江湖会”③。或称江湖会为“变名哥老会”④。
  因为哥老会的兴起与长江中下游航船上的水手行帮有密切关系,并受到长江沿岸各地秘密结社的影响,所以哥老会的活动据点称作“码头”,首领称为“舵把子”,并因受到仁义会、啯噜子、江湖会、边钱会的影响,又称首领为“帽顶”、“老帽”、“老么”等⑤。至于受到天地会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如有的哥老会成员也自称“洪家”,会内也有隐语暗号,内容也与天地会相类似,以致人们往往把二者视为同一系统的秘密结社。
  外国轮船侵入长江航线以后,造成了长江中下游木帆船业的迅速衰落。
  “1860 年开放长江,轮船通航,数千艘帆船遂被逐入支流。这些帆船对于当时行驶在支流中的小船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在他们的竞争下,数百名小船的船夫,被贫困和诱惑所屈服。。。其中许多人为了吃饭而不得不加入叛军”⑥。事实上,支流上小船的水手,长江航线被裁减下来的大批水手、纤夫,有的加入太平军,有的则加入清军或湘军。
  渗入湘军与清军兵营中的哥老会,往往也称哥弟会、仁义会、洪江会、江湖会、英雄会、乌龙会等。哥老会之所以能够在湘军与清营中传播,主要因为它投合了兵丁们的需要,即遇事互相帮助。“自军兴以来,各省招募勇丁,在营之日类多结盟拜会,誓同生死,期于上阵协力同心,乃历久之习惯”② 同上书,第1337—1338 页。
  ③ 同上书,第1339 页。
  ④ 四川的“啯噜子”是来自各省游民中的秘密结社,一部分活跃于川陕老林地区,一部分在川东泸州到重庆以下的川江之上,充当水手,或驾船为生。见档案《朱批奏折》舒常折,乾隆四十六年九月七日及李世杰折,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四日。
  ① 《左宗棠奏疏》卷33。
  ② 《军录》张之洞折,光绪廿五年正月廿一日。
  ③ 《军录》左宗棠折,同治五年五月初八日。
  ④ 《军录》闽浙总督英桂折,同治八年三月初一日。
  ⑤ 《军录》署四川总督锡良折,光绪三十年二月十二日。
  ⑥ 《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 册,第1307 页。
  ①。湖南湘勇中,“哥弟会党,人数多不可计”。不仅一般勇丁,甚至“积功保至二三品官阶”者,也纷纷结拜哥老会。咸丰八年(1858),清营中发现蓝翎都司饶嘉宾与都司龙正文、守备刘吉芬等30 余名军官结拜哥老会②。光绪五年(1879),一名被革职的总兵杨开泰与曾任知县、都司等职务者,结拜哥老会③。左宗棠的湘军中,哥老会尤多。当左宗棠率湘军来到西北时,哥老会也随之传至陕、甘及新疆等省④。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湘军大量裁撤、遣散,被裁遣者,生活无着,遂沿袭军营中结会之习,在各地开堂“放飘”,使哥老会迅速发展。据清官员奏:“自咸同军兴以来,湘民释耒从戎转战者,湘军几遍寰区。从军既久,习于游隋,又兼素无恒业,遂不肯复安耕凿,每踵军营积习,结拜弟兄。”⑤咸同以降,哥老会受到天地会与青帮的影响,或与之融合,往往也带有洪门与青帮的某些特色,如哥老会一般称红帮,因有些哥老会成员也加入洪门或青帮(安清道友),故人们往往把它与青帮、洪门相混,或讹为青红帮。实际上哥老会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立的组织,与天地会(洪门)和青帮不同。哥老会的组织立有山、堂、香、水,如光绪年间湖南哥老会首领龙松年便立有双龙山、公义堂、五湖香、四海水。哥老会内有严格的等级,首领称正龙头、副龙头。其下设有五堂:即坐堂、陪堂、刑堂、礼堂与执堂。举行仪式时,还临时设有“盟证”、“香长”,一般由五堂中人兼任。另外还设有头目,分为:心腹、圣贤(又分文圣贤、武圣贤)、当家(又分披红当家、插花当家)、红旗、黑旗、巡风等。头目之下还有大九、小九、大么、小么、大满、小满。结会开堂,称为“开山”,要举行开山式,一般在深山古庙或人迹罕至之处举行。会场正面设坛,上祀五祖、关羽,并有用红纸书写之“进山东”、“出山东”,内容为誓辞、条规、檄文等。由正龙头向神坛朗诵。一般头目、会员对神礼拜,行“抖海式”立誓。一般会员入会,也要举行入会式,于清净之处举行。新会员入会,须有老会员介绍,称为“保举”。会场之布置,也与开山式相同。由管事者引保举及新入会者进入会场,新入会者跪于神前,由管事者提问,新入会者作答,内容皆有定式。然后举行“抖海式”。这时,管事者斩一白雄鸡,口称若日后背盟,即“有如此鸡”。誓毕,再行礼起立。礼毕,由管事者将新入会者之姓名,填记于“宝”即名录之中,并缴纳会费,即算入会①。
  随着哥老会组织的发展,其成员遍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