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摺奏事足矣”。①然而尽管如此,变法还是遭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阻挠。对于新政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能够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则大都推诿敷衍,甚至根本不予理睬。如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谭钟麟,对变法期间“谕令筹办之事,竟无一字复奏”,经电旨催问,刘坤一托称“部文未到”,谭钟麟则“置若罔闻”。由于顽固派和洋务派的抵制,变法诏令大都成了一纸空文。
  在百日维新期间,变法和反变法的斗争非常激烈。在光绪帝下令变法第四天,慈禧太后就迫使他连发三道谕旨。首先,撤去支持变法的帝党首领翁同龢的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逐回原籍,使帝党的力量大为削弱。其次,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这样,本已归政的慈禧太后又牢牢控制了用人权,使光绪帝无法重用维新派和支持变法的帝党官员。第三,任命慈禧太后的亲信荣禄署直隶总督(不久即改为实授),统领北洋军队,掌握了京、津一带的兵权。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还加强了对颐和园和北京城内外的警戒,密切监视光绪帝和维新派的活动。
  面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阻挠,光绪帝也曾试图予以反击。七月十九日(9 月4 日),他下令将反对改革、阻挠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六名官员一并革职。次日,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赏四品卿衔,参与新政,加紧推行变法。此举使守旧势力大为恐慌,双方斗争更加激烈。变法的反对者四处活动,或造谣生事,或向慈禧太后控告光绪帝,请求她重新垂帘听政。慈禧太后也令人到天津与荣禄密谋。荣禄将聂士成部调至天津陈家沟,董福祥军移驻北京长辛店。军队的异动,使局势变得更为紧张。京、津一带开始盛传慈禧太后跟荣禄密谋,将乘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以武力逼他退位。光绪帝感到事态严重,于是密令康有为等设法应付。维新派没有群众基础,自身又毫无实力,在这紧要关头,惟有痛哭失声。最后,只好把希望寄托于袁世凯的支持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①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一,第16 页。
  袁世凯出于政治投机,加入过强学会,骗取了支持维新的名声。此时,他统率着7000 余人装备精良的新建陆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维新派希望能够争取袁世凯,利用他掌握的军队,做最后的抗争。在维新派的举荐下,八月初一日(9 月16 日),光绪帝召见了袁世凯,赏以侍郎衔,专办练兵事宜。初三日(18 日)深夜,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劝他诛杀荣禄,包围颐和园,以解救光绪帝。袁世凯信誓旦旦地表示:“诛荣禄如杀一狗耳。”次日,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提前回宫,把光绪帝严密控制起来。初五日(20 日),袁世凯在请训后返回天津,向荣禄告密。第二天,慈禧太后已经“训政”的消息传到了天津,荣禄随即派人进京,向慈禧太后报告了维新派“锢后杀禄”的计划。慈禧太后立即囚禁了光绪帝,并下令搜捕维新派重要人物。百日维新失败。
  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得到它们的支持。当时,英、美、日等国和俄国之间有矛盾,俄国支持慈禧太后,而英、美、日等国想拉拢光绪帝和维新派以对抗俄国,并乘机加强对清廷的控制。所以,它们曾插手维新运动,表示要“帮助”中国变法。维新派也主张联络英、日,以利用这些国家的支持。七月二十九日(9 月14 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到了北京,维新派对他此行寄予了厚望,准备聘其为变法顾问。然而,当伊藤博文发现变法败局已定时,就无意再支持光绪帝和维新派。维新派请求外国公使出面干涉,也是毫无结果。政变发生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在英国和日本的帮助下,逃往国外。谭嗣同拒绝逃亡,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①八月十三日(9 月28 日),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康有为的弟弟)6 人被杀害,许多赞成新政的官员被革职。变法新政,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外,全部废止。
  维新运动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仍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大旗,要求改革封建的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他们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彻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而且顺应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维新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而且还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由于变法维新政治需要,由于新学的提倡和传播,也导致了文艺领域的变革。“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形成广泛的文艺革新运动。作为一次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戊戌维新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以此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打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并发展成为主流,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结构才发生了新的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维新派由于自身的软弱与局限,完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甚至把变法维新当作抵制人民革命运动的手段。他们反对引起社会巨大变动的革命,认为只要依靠封建皇帝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就可使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他们也幻想以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来消弭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并试图①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一,第109 页。
  从列强那里寻求对变法的支持。这些就注定维新运动的必然失败。而这场以和平手段对传统体制进行改良的最终失败,也暴露出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与顽固。血的教训使人们警醒,从而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开始向革命转化。第十一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第一节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维新运动失败后一年,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震撼中外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个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灾难空前严重的产物,是中日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斗争的发展,也是长期以来彼伏此起、遍及全国的群众反对外国教士和教会侵略斗争的总汇合。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列强纷纷在中国的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许多依靠旧式运输为生的水手、脚夫等纷纷失业。在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外国的教会势力扮演了一个侵华急先锋的角色。鸦片战争后,外国的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到戊戌变法前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已达3000 多人。他们依仗侵略特权的保护,深入中国城乡各地,建立教堂,吸收教徒,横行乡里,欺压良善,致使民教纠纷不断。在处理民教讼案时,清朝各级官员往往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采取“袒教抑民”的政策,造成普遍的“民冤不伸”的局面。不仅如此,外国教会的活动还直接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他们搜集各种情报,为本国政府的侵华出谋画策。如德国在山东的主教安治泰就曾多次怂恿德国瓜分中国。巨野教案发生后,他又立即建议德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出兵强占胶州湾。德皇威廉二世对安治泰的所作所为曾给予赞扬,巴伐利亚王室还特别授予他贵族的称号。此外,法国的传教士樊国梁、美国牧师丁韪良、李佳白等,都曾狂热地鼓吹对中国侵略。
  外国教会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怒。从同治初年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反洋教的斗争。到戊戌变法时,反洋教逐渐同反瓜分相结合,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涨。
  义和团源自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梅花拳等民间秘密结社和习拳练武的组织。其中,有的属于白莲教系统的八卦教。在乾隆中叶,八卦教的分支清水教就组织了义和拳。义和拳改称义和团,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