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诤M饣戎械玫焦惴褐С帧9庑鞫四辏1902),康有为发表了《与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及《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两封长信,美化清廷的统治,指责革命将会导致天下大乱,以致“亡国灭种”。第二年,章太炎在上海《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文章,全面、深刻地批驳了康有为的保皇主张,指出只有革命才能得到民主自由,明确表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观点。他把被保皇派奉若神明的光绪皇帝斥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针对康有为宣扬的公理不明,民智未开,因而不可行革命的观点,提出了以革命明公理,用革命开民智的主张。他还特别撰文向国人推荐邹容所著的《革命军》一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章太炎的文章打击了保皇派的气焰,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邹容,四川巴县(今重庆)人,留日学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不满20 岁的邹容在上海出版了震动一时的《革命军》。他热情地讴歌民主、鼓吹革命,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政政体”,恢复人民应有的民主权利。他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的“中华共和国”的号召,要求永远根绝君主专制政体,反对外国人干涉中国的革命和独立,并大声疾呼“革命独立万岁!”《革命军》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外,先后印行20 多次,销量上百万册。清廷对此十分恐惧仇视,勾结上海的帝国主义势力,于光绪二十九年查封了《苏报》。章太炎和邹容先后入狱,邹容遭受两年的监禁折磨,死于狱中。
  但是,清廷的高压政策非但未能使革命思潮沉寂下去,反而加速了它的传播。正如时人所言:“前日之《苏报》与《革命军》议论虽激,然而阅此报与此书者几何人也?一般之国民国未尝知其所号呼者为何事,其鼓吹者为何事。今日《苏报》之被禁,章、邹之被锢,其势固已激荡于天下。然‘《苏报》何以被禁,章、邹何以被锢’之一问题,出诸于一般国民者必多,则必应之曰:为逐满故。何为而逐满?则又必应之曰:为汉族之受满族之荼毒已不胜其苦,满族实汉族之世仇故。以此而互相问答,互相传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于是,排满之一主义,遂深入于四万万国民之脑髓中。”①陈天华,湖南新化人,曾留学日本。他在光绪三十年(1904)出版了《猛回头》、《警世钟》两书,以通俗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号召大家起来跟帝国主义战斗,并且揭露清廷实际上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指出:“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所以,要挽救危亡,就必须发动革命,推翻清皇朝这个“洋人的朝廷”,“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这两本书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孙中山领导兴中会也仍在国外进行活动,在华侨中发展组织,宣传革命,跟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光绪二十九年(1903),孙中山发表了《敬告同乡书》,严格区分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揭露了梁启超假革命真保皇的面目,指出革命与保皇是两条不同的道路,“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孙中山旗帜鲜明的革命言论,澄清了是非,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他还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充满信心地指出:清朝统治“正迅速地走向死亡”,“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②。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展开了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并多次组织武装起义。
  黄兴,字克强,湖南善化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他参与了《游学译编》和《湖北学生界》的创办,报名加入了“拒俄义勇队”。后又在军国民教育会中担任运动员。光绪二十九年夏,黄兴受军国民教育会的派遣,回国进行革命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黄兴和湖南的革命志士陈天华、宋教仁、刘揆一等人,于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 年2 月15 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了华兴会,推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华兴会成立后,立即着手组织武装起义。黄兴等联络会党首领马福益,商定在慈禧太后70 岁生日(十月初十日,11 月16 日)那天,在长沙举行祝寿典礼的皇殿预埋炸弹,以便一举消灭前来参加典礼的全省高级文武官员,乘势占领长沙,并在岳州、常德、浏阳、衡州、宝庆策动响应。他们还联络了外省的革命党人,以配合这次起义。但在起义前夕计划泄漏,清廷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黄兴等华兴会骨干辗转逃亡日本。
  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日(1904 年7 月3 日),刘静庵、张难先、曹亚伯等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了科学补习所,暗中进行革命活动。他们一方面在湖北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一方面与华兴会取得联系,准备响应华兴会的长沙起义。华兴会起义计划泄漏后,科学补习所也随之受到了牵连而被迫停止了活动。后来,刘静庵等又在科学补习所的基础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组成了新的革命团体日知会,继续坚持革命活动。
  光绪三十年十月(1904 年11 月),另一个重要的革命团体光复会在上① 《江苏》第4 期,《纪事》,《本省时评》。
  ②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孙中山全集》第1 卷,第254—255 页。
  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主要骨干有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人,当时因“苏报案”而尚在狱中的章太炎也与闻其事。光复会以“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具有较为浓厚的反满色彩。光复会成立后,就着手联络江浙一带的会党,努力策划武装起义,并以此与华兴会在湖南的起义相呼应。华兴会起义失败后,光复会的起义也被迫暂时中止。
  除以上比较重要的有较大影响的革命团体之外,当时在国内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革命团体,如福建的文明社、汉族独立会,安徽的岳王会,江西的易知社、自强会,江苏的强国会,陕西的励学斋,四川的公强会,等等。这些革命团体虽然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往往是各自为战、分散活动,但是,它们大都以推翻清廷的封建统治、实现民主共和为其政治目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积极策划武装暴动。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及其活动,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使建立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党的条件日趋成熟。
  第十三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清廷的“预备立宪”
  第一节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革命形势的急速发展,使原来由各革命团体分头活动的斗争形式,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革命党人深切地感到有必要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党来领导革命运动。于是,深孚众望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开始同各革命团体的负责人广泛接触,致力于建立起一个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明确的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经过与黄兴、宋教仁等人的磋商,决定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便指挥全国革命斗争。经孙中山提议,该组织定名为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 年8 月20 日),孙中山和黄兴等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部分成员,在日本东京正式举行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同盟会的章程,选举出它的领导机构,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同盟会的本部设在东京,其机构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有执行、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总理外出时,即由黄兴负责主持本部工作。国内分设东、西、南、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暴露出来的各种矛盾和弊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为了能够使中国在革命成功后避免资本主义的祸害,以致造成新的社会危机,他提出了民生主义,希望能够“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