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的影响很深。所以这不放逸要真做到,一定要依众靠众,一个人太难太难!像李老师,那不是普通人,他一个人生活,他能够坚持,他能做到,所以不是普通人。
  所以,憍慢我们有,放逸我们有,要怎样把它降温?我们要想真正能够做到没有憍慢、没有放逸,那好,那你已经是华严会上十信位的菩萨,不是凡人,你现在靠近破无明、证法身的边缘,比阿罗汉、比普通的菩萨高得太多。所以我们自己心里明白清楚,憍慢、放逸我们自己决定有,只是希望这度数要逐渐减轻,不能够增长,这样就好,这样就有进步。所以对自己日常生活,虽然没有人管,还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求自己,你永远就堕落下去,这可不能怪别人。尤其是中年以上,而不是在僧团里。但是现在的僧团也衰了,也不像从前僧团有那样严格的纪律,现在没有了,从上到下也都散漫。换句话说,讲形式不著重实际。所以佛法的衰,那个衰的因素我们要懂。
  我们将来希望成立这么一个僧团,五十个人的僧团。这个僧团要严,决定不能放松,决定要依照丛林的规矩。这个规矩,过去都遵守「百丈清规」,唐朝时候建立的。那我们今天还是要本其精神,条文可以修正,精神决定不能变。因为现在人的生活跟从前人毕竟还是有差别,要符合现代生活方式。我们大家则共同依众靠众,一定自己要振作起来,先救自己,再度众生。自己救不了自己,也就没有法子度众生。所以要度众生是先度自己,这是佛在经上讲了很多遍,时刻提醒我们,我们要有这个警觉心,要有大慈悲、要有大愿力,救自己。先不要谈救别人,真能把自己救了,就是永离憍慢及放逸,这是真正救自己。尔后才真正达到我们的愿望,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三地菩萨。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的两句:
  【若离憍慢及放逸。则能兼利一切众。】
  这两句是四地,四地是焰慧地,也就是智慧现前。三地是发光,也就是说智慧刚刚开;四地,那智慧就非常殊胜,所以称之为焰慧。在三地菩萨,这是智慧现前,智慧现前里头有一句重要的话我们不能疏忽,这是清凉大师给我们提出来,「求法不懈」,这句非常重要!这也是离慢,决不是以自己所修学的为满足。佛法教我们知足常乐,那个知足是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要知足。换句话说,我们有这个肉身在世间,要养这个色身并不困难,它需要的很少,所以世尊在世为我们示现的三衣一钵就够了。那三衣一钵,我们引申这个意思,我们能够吃得饱,能够穿得暖,能够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够了,不要再求了;再求,增加负担。有了负担,你一定有牵挂,你有忧虑、有得失、有烦恼,这是严重障碍你的道心。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
  历代祖师确实能够续佛慧命,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一件衣服穿几十年,穿破了补补钉。在近代,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虚云老和尚。我跟他老人家没有见过面,但是看到他很多的照片,从来没有一张照片他穿的衣服上没有补钉,我没有见过。我所看到很多他的照片,衣服都是东补一块、西补一块,都是补很多补钉,值得我们省思!衣服只要干净就行了,不必要华丽,能保暖、能遮体,足够了。你说生活多么容易、多么简单!
  我们要求学,当然求学,你也离不开学习的环境。学习的环境不必自己有,自己不需要拥有,太麻烦,常住拥有,寺院庵堂。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跟从前不一样,从前寺院庵堂叫十方道场,只要出家人都可以挂单,都可以在里面学习,所有一切经论这些工具都可以提供给你运用。现在寺庙许多是子孙庙,都是被控制,你要跟他没有相当的关系,真的,吃一餐饭都很困难,绝对不会同意你就住进里面去。所以被逼的没有法子,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不正常?对於真正佛法不理解,拥有这个道场,控制这个道场,眼前可以说得一点小利,他不知道他要付出严重的代价。什么叫严重代价他完全不知道,到他身后他就明白,也就是死后就明白,果报在三途,你说可怕不可怕?
  他犯了什么过失,他要堕三途?道场是提供发心修行人所使用的地方,你障碍,你不让他在这里修行;道场是讲经说法、弘扬佛法的场所,你现在不让他们来讲经,这一方大众没有机缘闻法,这叫断众生的慧命,你要不要负这个因果的责任?所以从前道场的这些住持方丈不一样,他要常常去礼请法师到道场里面来讲经弘法,那个功德无量。所以一个寺庙的住持,就像学校的校长一样,自己可以不讲经,没有关系,你可以请教员、请老师来讲,功德是你的。就像学校,学校办得好,政府奖励是奖励校长,不会奖励教员。教化一方,那个责任是在住持,不在别人。所以住持天天要想,我要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这众生是学生,要给他们开什么课?他们需要什么?我要到哪里去请老师来教化众生?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它是宗教吗?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教学。从三十岁教到,他是七十九岁圆寂的,整整四十九年,真的是办班教学度过一生。他没有道场,一生没有建一个寺庙,学生,常随众学生虽然很多,大家没有道场住,树下一宿。上课在哪里?上课就坐在草地上,山林树下。确实是游化人间,没有固定的住所,快乐!哪个地方山水好就到哪里去。其中也有国王大臣,他们家大业大,园林很多,招待佛在他们自己园林里面讲经教学,有。譬如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最有名的两个地方,而佛在这两个地方时间也比较长。可是产业所有权是斋主的,佛并没有接受,你送给我,没有。佛要的是什么?现在的话说,使用权,我在这里教一年,我用一年,你提供我用一年;我教三年,你就提供我教三年;我离开了,全部还给你。你看看多省心、多省事!永远保持著干干净净,一无所有,彻底放下。
  历代祖师大德都懂得这个道理,都能遵守这个规矩,所以真正做到了清心寡欲,他的心在道上。所谓的道,就是戒定慧三学。他不犯戒,远离一切过失,成就自己的清净心;清净心是定,是修学的枢纽,佛法常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智慧,这生智慧。智慧生起来之后就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这是求法的捷径、求法的秘诀,很多人不知道。
  求法不是叫你要念很多东西,那你就错了。学法就是一门深入。所以我常常告诉同修们,中国自古以来教童蒙的《三字经》,《三字经》前面的八句非常重要,那是真理,那是祖宗传给后代的真言,无上的法宝。一开端告诉你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人是一切人,不分族群、不分国家、不分种族,只要是人,你要晓得他的本性本善。就跟大乘教里面所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就是本善,没有丝毫不善。这是首先我们要肯定的。那现在我们不善,不善就是违背了自性。佛陀的教育是什么?教育要回归自性,没有别的。儒家教育也是如此,圣人的教育就是教人回归自性、回归本善。
  接著两句话就说「性相近,习相远」,本性是一样的,本善;但是习性就不一样,习性就是习惯,习惯影响人太大。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亲近善人,你就会变善,你就是善人;你常常跟恶人在一起,你就变恶。所以人事环境会影响一个人,这习性太可怕。因为有习性这么一个问题,所以才需要教学。
  底下一句,「苟不教,性乃迁」,假使你要不好好的教导他,他的本性就变质,本善就变成不善。变成不善,他的造作就不善,造作不善就招来苦报。所以要知道,六道三途本性里头没有,乃至十法界本性里都没有。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怎么回事情?是习性随顺本性,习性能够随顺圣贤的教诲,随顺本善,这变四圣法界。如果是随顺不善,那就变成六道。六道里面的善恶是习性,不是本性。所以在大彻大悟的这些法身菩萨们的眼光当中,六道不善。那真正恢复到自性是要脱离十法界,真正回归到本性本善,这叫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