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多即是一。我们在这里看到,十信位的菩萨,里面居然有十地菩萨修行的理念跟方法,都在其中,这就是一即一切。对前面讲,十信具足前面九信位;对后面讲,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圆满具足。
  你明白这个道理,对於基础的,就是初信、二信这基础的,你就会非常重视,到等觉菩萨也不能舍弃,还是要靠这个。基础就好比是地基,最上面就好比是大楼的顶层,我们用《华严经》,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好像是五十一层大楼,五十一层大楼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诸位要知道,《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沙弥律仪》。你说最高的一层第五十二层,五十二层是究竟佛果,他可不可以把这个不要?弟子规、十善业都不要了,可不可以?不要就垮掉了。学佛从哪里学?从这里学起。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不能成就,这诸位一定要明白。祖师教导我们,净宗学人持戒念佛,持戒是基础。这个戒就是我所讲的,《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十善业是戒。有这三个基础,三皈五戒、《沙弥律仪》你才能落实;没有这前面三条,沙弥律仪不能落实,你做不到!出家,连沙弥资格都做不到,还能有什么成就?
  真正发心,「远绍如来,近光大法」,这两句话是玄奘大师讲的。他在参加考试,那个时候出家要考试,考试官出题,这是他的回答,人家立刻就录取了。为什么出家?远绍如来,就是续佛慧命,我们不能让佛法在这个世间断灭,我要把它继承下来,还要把它传下去。这个绍就是承先启后,我从上面接下来,我还要传下去,绍的意思。近光,近是现前,现前我要把佛法发扬光大,普度众生,这是菩提大愿。主考官一看到这个卷子立刻就取了。这发的是真正的大愿,他也确实了不起,他也真正做到。祖师给我们做下榜样,我们应该要怎么做、要怎么学?
  「兼利」,范围非常之广,一切时、一切处用什么来利益众生?首先用身教,就是我要做出好样子给人看,没有人在的地方,有鬼神在。现在对这个事情有很多人都知道,鬼魂不分昼夜他在我们的周边,我们看不见他,他能看见我们。这是佛、道都讲,鬼有五通,除了漏尽没有,他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鬼有五通。这个通的大小与他的福报有关系,他福报大的,他这个通的能力就大;福报小的,他能力就小,不是平等的。这个原因我们不难懂,那就是迷悟差别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但给人做好样子,也要给鬼做好样子,怎么可以懈怠?怎么可以懒惰?我们懈怠懒散,鬼神瞧不起你。你还有福的时候,鬼神在旁边看著,笑你,他不会惹你。到你没有福报的时候,我们人讲运衰了,好运走完了,运衰了,鬼神很可能来欺负你,来找你麻烦,让你事事都不如意。这个事情就在我们眼前,你只要稍微细心去观察周边的人,你就能看出来。
  利益一切众生,包括鬼神众,我们拿什么利益?诸位要知道,最殊胜的利益就是持戒、修定、念佛。你持戒,鬼神尊重你,你是圣人。持戒就是学圣人。大圣大贤,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把他记录下来,就叫戒律。所以我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戒律不是哪个人制定的,你要以为哪个人制定叫你遵守,你就错了。戒律是性德,你要觉悟、你要开悟了,你的思想行为自然就是这样。古人常讲,性德流露。性德流露记载下来就是戒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会欢喜戒律,为什么?我要恢复性德,我要恢复自性。恢复性德,恢复自性,就叫做成佛,宗门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
  修行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尤其出家,古人说得好,出家这桩事情「非将相之所能为」。这个意思是什么?「将」是武官里面的地位,武官最高的地位是元帅,出家,元帅做不到;「相」是什么?国家的总理,总理、元帅都做不到,你能做到,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将相是世间法,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发心出家的人,名闻利养、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将相要不要向你低头、要不要佩服你?
  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学佛,是不是真的放下?如果没有真的放下,还跟他们一样,那他比我们高太多,我们怎么能跟他相比?我们出家,首先要问问自己,我出家是把佛教兴旺起来,还是把佛教灭掉?如果出家不持戒,你就是灭佛法。灭佛法,你的果报就在阿鼻地狱,不是我说的,《菩萨戒经》里面所讲的。你出家能够兴佛法,无量功德。如果不贪恋人间的富贵,你决定修行证果;如果还有少分贪恋人间富贵,你来生得大福报。
  所以「兼利」这两个字你要懂得,然后才晓得,无论是在顺境、是在逆境,你都会很自在,你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得大自在。所以他「处生死无疲厌」,他得自在。疲是疲劳,厌是厌倦,在六道里头,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无论是善缘、是恶缘,他都不分别、都不执著,所以他不疲不厌。不疲不厌,他就能常生欢喜心,念念生智慧,不生烦恼。智慧能提升自己的灵性,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不在物质,为什么?菩萨要是以物质供养众生,就把众生送到三途去。你要问为什么?如果用物质帮助众生,肯定引发众生永无止境的贪婪。贪心堕饿鬼,严重的堕地狱,那就是三途的因。所以菩萨绝对不以物质来帮助众生。
  物质帮助在什么时候?在你身体衰弱到极处,到死亡的边缘了,他来帮助你。帮助你多少?给你一碗稀饭吃,给你一碗水喝。你们看看虚云老和尚传记里面所记载的,老和尚住在南方广东这个地区,发愿朝五台山,五台山在山西,怎么去?三步一拜,从广东拜到山西,你就晓得那是多么苦。走三步磕个头,磕大头,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拜到?差不多要到一年。路上没人照顾,有时候遇到风寒生病,真的就倒下去了。在旷野里面,人烟稀少,没有人救他,菩萨就来了,文殊菩萨。菩萨示现什么相?乞丐的相,遇到一个讨饭的乞丐,看到这个出家人病得这么重,真的是给他一碗水喝,给他一点东西吃,让他好好的休息,养养精神,过一、二天再走。这菩萨在物质上帮助他,菩萨没有送很多钱给他,没有叫他雇个小驴代步,还是让他三步一拜,一直真的拜到五台山。
  老和尚问这个乞丐尊姓大名,这救命之恩。乞丐就告诉他,你是到五台山朝山,我的老家也在五台山,他姓文,名字叫吉,吉祥的吉,叫文吉。虚云老和尚记住了,到五台山之后,到处打听有个乞丐叫文吉,路上救了他二、三次。人家告诉他,文吉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这才恍然大悟。在真正遇到困难生死交关的时候,佛菩萨示现来帮助你,绝对不是送钱给你,绝对不是给很多物质给你,不是的,这个你要懂。
  所以佛教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不持戒,你不能吃苦,你肯定增长贪瞋痴。佛法是要断贪瞋痴的,你那个贪瞋痴年年在增长,那怎么行?贪瞋痴增长,就是说你将来死了之后到三途的机会是愈来愈多,为什么?三途的业因就是贪瞋痴。所以增长不是好事情,你一定要清楚。你学佛将来是到三途去吗?这不能不知道。
  『若处生死无疲厌,则能勇健无能胜』。清凉注解里头说得好,「真俗互违,难合能合」。真是觉,俗是迷,觉跟迷是对立的。难合能合,就妙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他能合?觉而不迷,这就能合。合是和合,现在中国人讲的和谐,合是和谐。人与人之间难合,可是菩萨能合。为什么?只要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能合,如果有分别、有执著,那就难合,道理在此地。有分别、有执著是迷,放下分别执著是觉。觉跟迷能合,迷跟觉不能合,很难合。所以佛菩萨跟九法界众生能合,九法界跟佛菩萨不能合。那个没有关系,只要佛能跟他合,他慢慢接受佛的气分,接受佛的感化,渐渐把自己的性德也开发出来。性德开发一分,你的烦恼习气决定就少一分。只要你不离开佛菩萨,你只要愿意亲近,「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什么叫愿意亲近?愿意亲近就是肯学。如果不肯学,没有用处。我天天跟佛在一起,我不想学佛,我只想占佛一点便宜,这样学佛,还是往三途坠落,没有法子。所以一定要亲近佛陀。现在佛陀在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