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世不如一世,他是往下堕落,他不是往上升;往上升那是行善积德,往上升。
  思想、见解、言行都不善,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做的损人利己。在过去这个世界上是有,不多,所以这个世界还能维系著安定和平,人们还能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现在不行了,现在伦理道德的教育,在全世界都被疏忽了。人们迷於科学技术,养成所谓自我主义,只有我,没有人。儿女不养父母,朋友没有情义,有利就能够结合在一起工作,没有利都变成敌人,损人利己。所以感应到整个地球在太空当中运行失去正常,现在这不正常的现象太明显,尤其是今年的冬天,不像冬天。我今年冬天在香港,冬天的衣服都没穿上,棉衣没有穿上,棉袍没有穿上。如果地球上温度不断向上提升的话,恐怕香港将来变成像新加坡一样,没有四季,这个影响就太大了。动植物的生存,气候异常就不能生存。对人类来讲,我们生活所需求的,饮食起居所需求的,就大量的缺乏,这时候怎么办?为了要争生存,要抢食物,那就是人杀人了,因果律里面讲的冤冤相报。是人类把地球毁灭了,不是地球对不起人。现在到了存亡的边界线,如果大家能觉悟、能回头,这个世界还有救,不是不能救。
  我今天早晨看了一篇,澳洲葛莱姆他去参观汤池,写了一份报告。他看了很感动,他认为西方世界要向汤池学习才有救。所以这个实验点,愈多的人去参观,会产生很大的效果;今天你不做出样子来,说,没人相信。我是让人把他的报告翻成中文,传到汤池去,给他们看看。
  只要把贪瞋痴放下,自性本定,就是此地所讲的一切三昧门的根恢复了。从戒定慧、从觉正净里面显示出来的,就是此地讲的无量的『功德法』。从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你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是真实功德。怎么叫真实功德?是从你真心里流露出来的。六道凡夫是从烦恼里面流出来的,这个要知道。科学技术没有离开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些科学家有没有离开?没有。他起心动念,他有分别,他有执著,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所以那只是技巧,那不叫功德法,为什么?科技造福社会,充其量说福德法,不是功德。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佛经上讲的「一大事因缘」,福不能救。今天世界变成这个样子,福不能救,要什么东西能救?功德能救。
  功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修行的功夫,这个功夫不是别的,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叫功夫。真正功夫它所依的,第一个是智慧,因为没有智慧你不相信,信心是从智慧生的。第二个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你才能坚持,果报才能现前。初学的时候,要跟烦恼习气对抗,要克服它。烦恼习气是无量劫养成的,它跟性德是一百八十度的反方向,现在把它扭过来随顺性德。所以《弟子规》为什么那么难?《弟子规》是随顺自性的,是性德,我们的习气是完全跟它相反。现在的儿童,全世界太多了,对父母没有尊敬心。对父母都没有尊敬心,他还会尊重别人吗?尊重,世出世间圣人都把它摆在第一位,你们想想这什么缘故?在中国,世间法里头,《礼记》,古时候这些所谓是贤人君子、圣王,以仁义治天下。孔子一生讲仁,孟子一生讲义,所以仁义两个字代表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礼记》里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把尊敬摆在第一,头一句话。在佛教里面,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第一句话,「礼敬诸佛」。
  我们知道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核心的理念就是一个爱,这我讲过多少次了。中国教育的起源,根就是五伦里头父子有亲那个亲爱。那个亲爱是天性,是自然的,决定不是哪个教的,哪个学的,不是,自然的,本性,亲爱,亲爱表现在外面就是尊敬。「诚於中而形於外」,形於外就是尊敬,诚於中就是亲爱,在佛家讲慈悲;换句话说,外面没有尊敬,里面就没有爱心。人要没有爱心那还得了吗?人没有爱心,说老实话连禽兽都不如。禽兽做坏事有限,顶多是它肚子饿了,抓个小动物来吃,它吃饱了它不会伤害它们;人没有爱心不得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中国传统教育,佛法的教育,特别是大乘,乃至於我们看一般宗教的教育,无不是以此为核心。我们常常在街头上看到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外面挂的这些招牌、霓虹灯,「神爱世人」。世出世间圣贤人教人教什么?这我常讲的,首先教你要自爱,你自爱才会爱人。如果人不知道自爱,说是爱人,那个爱人是假的,不是真的。什么叫自爱?随顺性德就是自爱,尊重伦理是自爱。我们再把范围缩小,讲到我们现前,认真努力把《弟子规》全部落实是自爱。为什么?《弟子规》是你的性德流露,你做到了全是你自性流露,这自爱。我们的思想、行为跟《弟子规》相违背的,不自爱,没有别的。《太上感应篇》你去翻翻,如果我们做的跟它相违背的,不自爱;如果跟它完全相应的,自爱。你再看佛的《十善业道经》,你统统能随顺做到,自爱;违背了,不自爱。千万不要把这个小东西看轻了,都是从前教小孩的、教童蒙的。从小就要教,长大了再教不行,他已经被染污了,所以非常困难。
  现在我们这个教育,可以说是爱的教育至少丢掉一百年,丢掉三、四代了。现在我们再把它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一定要克服,从什么地方克服?从自己克服。佛说的「自度而后能度他」,自己没有得度,你就不能度他。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示现,非常好的教训,那就是什么?他老人家当年出山干这个事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你看他一个老师,鹿野苑五比丘五个学生起家!这是佛教的起源,在鹿野苑五个比丘五个学生,就能把佛教在地球上建立。今天如果我们做好了,找到五个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一起修学,我们五个人一定能够把佛教复兴起来。释迦牟尼佛模式做在那里给我们看,只要真正做,从哪里做起?我告诉同学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从这个东西做起。大经大论是它的开花结果,这三样东西是根,像一棵树一样,你没有根,哪来的枝叶花果?
  我们看到这么多年来,这一百年来也不少学佛的在家、出家,为什么佛教搞得这么衰?说老实话,疏忽扎根的教育,都忙著搞枝叶。所以没有根底,到最后禁不起社会的诱惑,绝大多数退转了。这使我们想到世尊的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才能守得住,他的成功真的就靠这个。释迦牟尼佛持戒、苦行一生没有改变,只园精舍、竹林精舍,那是当时大富长者的供养。佛跟弟子们没有接受,只是暂时住进去做讲堂,在那个地方讲了几部大经。释迦牟尼佛最后入灭还是在双树间,在旷野野外大树底下,不是在精舍。所以你看他自始至终没有,他接受人的供养,三衣一钵,每天出去托一钵饭。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他自己做给我们看,这样才不会被外境诱惑,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你才有立足之地,这就叫三昧。这是我们不能不记住,不能不效法。
  我们看到别的法师,四众供养都拿来盖大殿、盖道场,富丽堂皇。我要是走他们那个路子,纵然不能盖很多,盖个一、两座是没有问题的,也能够做到那个规模。可是我们没有离开经教,经教,老师耳提面命,教导我们这两句话,福报要给众生享。众生今天最缺乏的是什么?缺乏的是佛学知识。所以世尊当年在世,一生没有做别的工作,就是一桩事情,教学,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几千人、几万人也教。只要老人家一开口,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对什么人都是教诲;换句话说,都是教化人、帮助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为圣。不都是讲这些吗?我们要知道,佛陀当年在世跟中国孔子一样,没有教科书,教化人的时候没有写讲义,没有做个计画,没有,都是随便谈。这些经典是佛陀过世之后,学生们从记忆当中,佛以前怎么讲的,记忆当中写出来的,后人写出来,佛没有看过。
  但是这些整理的学生,我们晓得,这佛在经上已经透露讯息给我们,「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所以他那个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在我想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到这个世间一起来的。释迦牟尼佛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