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狐说刘邦-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早朝,项羽对群臣说:“天降童谣,各位怎不上奏,为什么呢?”他把童谣说了一遍,分析说:“‘今有一人’,说的是‘我’。‘隔壁摇铃,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说我名声显赫,但是尚未传扬于世。‘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说我拥有天下,但是不回故乡,就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没有人看见,跟没穿一样。这首童谣,正是上天旨意。咸阳宫阙烧得一片狼藉,一时难以修复,远远不如彭城,那里正好建都,又是桑梓之地。”
    项羽下令,派人修整彭城,择日迁都。
    谏议大夫韩生急忙上奏:“这等谣言,必是有人故意编造,怎么会是上天之意,大王怎么如此轻信?关中自古就是建都之地,披山带河,四塞为固,独当一面。关中东有黄河、函谷关之险,西有陇岭、关山之阻,南有终南、武关,北有泾、渭、潼关。三山八水,沃野千里,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周文王、周武王凭借关中而称王,秦帝国凭借关中而为帝。大王不要听信如此谣言,离开兴国之地。”
    项羽说:“你说关中自古建都之地,但是我心中不乐。我迁都彭城有三个原因:第一,我征战多年,未曾还家;第二,关中山多地少,眼界开阔不得;第三,天赐童谣,此乃天意。我决心已定,你不要再多言。”
    韩生说:“大王如今是天下之主,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哪一个不仰视,怎么一定要荣归故地呢?孟夫子曾说:‘尺地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怎么单单留恋一座小小的彭城?”
    项羽说:“普天之下都是我的土地,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等不必多言。”
    韩生不死心,搬出了范增:“亚父临走之时,告诫大王不要离开咸阳;如果一定要离开,也等亚父回来再说。”
    项羽说:“我纵横天下,所向无敌,我的见识范增怎能尽知?我叫你不要多嘴!”
    韩生万不得已,走下台阶,仰天长叹:“人们常说楚人沐猴而冠,果真如此!”
    项羽听到此语,第六感官认为是骂人的话,因为话里有“沐猴”一词,但是不明备细,便问陈平。
    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中,陈平不敢隐讳,只得轻声启奏:“这是一句讪上之语。意思是把楚人比作沐猴,戴着冠帽,但是始终不是人。另一层意思是说:沐猴没有耐性,虽然穿着人的衣服,戴着人的帽子,但是心中焦躁不安。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沐猴虽然着人衣冠,但是由于不是人,穿戴很好也要被弄破!”
    项羽尚未听完,不禁破口大骂:“老畜生!老匹夫!你竟敢骂我!”喝令执戟郎官韩信:“将此老贼押赴刑场,油烹示众!”
     人们纷纷跑来看项羽烹人。
    韩生被押到滚滚的油锅边上,临死也想表明忠贞,高声说:“咸阳百姓,我今日被烹,不是我当了奸臣,犯了法度,而是项王听信奸人造谣,刻意迁都彭城,只因我再三苦谏,所以今日被烹!不过数月,刘邦必然复取三秦大地。楚人真是沐猴而冠啊!”
    韩信对韩生说:“谏议大夫,你少说两句不行吗?省点力气。项王知道,恐怕连累我等!”
 韩生说:“皇天后土,昭鉴不远,今日受烹,实为冤鬼!”
    韩信说:“你因谏被烹,百姓认为你是屈死,我倒认为你活该!”
    “我何罪该死?”
    “你为谏议大夫,当谏的你不谏,不当谏的你死谏,难道不是活该?杀卿子冠军宋义,偏将杀主将,你为什么不谏?坑杀秦降卒20万,秦国百姓因此恨之入骨,你为什么不谏?杀子婴,屠咸阳,掘秦陵,烧阿房,分封诸侯,放走刘邦,你为什么不谏?事到如今,弊端日深,病入膏肓,你才想起劝谏,不是太晚了吗?你是自取杀身之祸!范增比你如何?范增尚不能谏,何况你我?你今日受死,不怨项王,只怨那造谣之人。那个造谣之人,曾经烧毁栈道,现在正在人群中看着烹你。如果捉他出来,便知其中备细。”
    张良果然就在人群之中,听了此话,急忙躲在人后,再也不敢作声,看完韩生被烹,偷偷调查韩信住处,尽知底细。
    第二天,张良背着前日入关之时在秦宫中所得的一口宝剑,白天在市中闲逛,直到黄昏时刻,月色初上,才来到韩信府前,求门吏通报:“韩将军同乡前来拜会!”
    韩信听说,正在思量:“我在淮阴贫贱,没有知心朋友……”
    张良已经立于阶下。
    韩信一见,有些面熟,忙请上厅,分宾主坐下。
    韩信说:“贤公从哪里来?高姓大名?有何贵干?”
    张良说:“我虽是将军同乡,但是久出在外,将军当然不认识,先人曾留下宝剑三口,都是稀世珍宝。不敢标价出卖,只得遍求天下豪杰,先观人,后卖剑。现在已经献出两口,只有一口,尚未找到买主。将军与我同乡,实属天下英雄,特来卖剑给你。”
    韩信心中有一种得到承认的兴奋,起身向前说:“韩信自从归附楚国以来,没有人知道我是什么人。如今先生持剑到此,又蒙过奖,实不敢当,只求宝剑一睹为快。”
    韩信平日最爱宝剑,眼下拿着珍贵的宝剑,虽爱不释手,但因囊中羞涩,不便问价,便来了个迂回之问:“先生原有宝剑三口,不知那两口卖了多少价钱?”
    张良说:“刚才我已说过,先看人,后卖剑。寻得合适的人,就将宝剑赠送。将军实属天下英雄豪杰,特来相见,以剑相送,不谈价钱。”
    韩信忙致谢,说:“承蒙先生不吝赐剑,但恐韩信未能相称。”
    张良说:“如果人剑不称,纵使黄金万两,也不轻易出卖。”
    韩信大喜,忙令仆人置酒相待,问:“先生宝剑,是不是都有名称?”
    张良说:“祖上流传宝剑三口,每口都有名称和来历!一口叫做天子剑,一口叫做宰相剑,一口叫做元戎剑。天子剑又名白虹紫电,宰相剑又名龙泉太阿,元戎剑又名干将莫邪。白虹紫电,是吴王夫差剑名,挂在壁上,邪魅循形,诸怪敛迹。龙泉太阿颇有来历:有一个叫做雷焕的人看见牛槽之间常有云气蒸腾,光芒掩映,雷焕在有光之处进行挖掘,得到两个石匣,其间藏有宝剑两口,一口叫做龙泉,一口叫做太阿。干将莫邪,是吴王阖闾令人所造的雌雄二剑,虽是人间之物,但是也按天时,应星斗,合阴阳,依地利,炉火锤炼十数年方才铸成。此剑打磨有法,修造有度。但是,祖传宝剑,不仅仅如此,观人象德,各取其宜。各剑所持之人都必有八德,才能佩戴!”
    “天子剑是哪八德?”
    “仁、孝、聪、明、敬、刚、俭、学。”
    “宰相剑是哪八德?”
    “忠、正、明、辨、恕、容、宽、厚。”
    “元戎剑呢?”
    “廉、果、智、信、仁、勇、严、明。”
    韩信感叹说:“先生的剑经和宝剑,真是天下奇绝。不知那两口宝剑,已经卖给谁人?”
    张良说:“天子剑前日卖给丰沛刘邦!宰相剑卖给沛县萧何!”
    韩信听罢,笑着说:“先生已将宝剑卖给汉王和萧相,真是剑得其人,人得其剑;而今准备将元戎剑卖给我,我素无重名,又无为将八德,怎能匹配?”
    张良说:“将军才学,孙武、吴起,尚不能过,未遇其主而已。千里马未遇伯乐,杂于槽枥之间,辱于奴隶之手,与庸马一般无二。如遇伯乐,见到知己,长嘶大鸣,追电绝尘。古人曾说:‘自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挂日边还。’将军目下暂居人后,未得其时,未遇其主;如遇真主,恰逢其时,言听计从,枢天动地,变风化云,岂是碌碌无为之辈!”
    韩信听到此处,心中之情难平,不觉长嘘短叹:“先生金玉良言,洞彻肝胆。我在项王门下日久,一筹莫展,百计难言。我多次上书霸王,次次石沉大海,常常险遭不测。项王而今又欲迁都彭城,大事去矣。我也将重归故里,图个苟延残喘而已。”
    张良见已恰当好处,顺势说:“将军不必如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将军的才能,将军的抱负,难道甘心去做淮阴城下一钓翁吗?”
    韩信长叹一声:“先生所言,议论精辟,言谈动人,哪里只是赠剑,定有深刻含义。我于明月之下,灯烛之前,仔细观察,先生莫非韩国张子房吗?”
    “久慕将军大名,不敢贸然进见。今夜来访,实有深意。将军既然已经看破,我也不便隐瞒,我便是张良。”
    张良就这样为刘邦找到一位兴汉破楚大元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