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狐说刘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羽本是铁石心肠,但是,他一怕上天,二怕流泪……
    项羽下令收兵!
    项羽杀人尚不尽兴,难以发泄他的仇恨,紧接着,他命令兵将点火,烧秦王宫,烧阿房宫,大火此伏彼起,三月不绝!
    项羽派兵烧了秦始皇帝陵,派大军挖秦始皇帝坟,搬取财物,一月不绝;幸好这座坟墓修造得太坚固,项羽没有打开地宫,没有挖到秦始皇的尸体,否则后人就见不到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了……
    项羽所作所为,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项羽杀了一番,烧了一通,抢了一阵,国恨家仇已报,顿时觉得“拔剑四顾心茫然”,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他想来想去,决定分封诸侯,“衣锦还乡”了。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回到驻地,大怒说:“封我当关中之王,建都咸阳,这是怀王早就跟诸侯约定了的;如今却分我当什么汉王,去那流放犯人之地,关山阻绝,峻岭崴嵬,那里哪是什么建国立朝之地!”
    平常笑哈哈的刘邦,此时此地也气喘嘘嘘!
    有人说:“巴、蜀自古是秦国流放罪人的地方,沛公先入咸阳,应该当关中王,怎么反而去了汉中,这一定是范增那个老贼的阴谋诡计!”
    有人提议:“与其去那流放罪人之地送死,不如组织人马,与项羽抗争,要求按怀王与诸将之约办事,或许可以避免老死汉中之命运。否则,死了也是异域他乡的野鬼!”
    樊哙高叫:“说得是!我为先锋,一起去杀霸王!”
    萧何说:“到汉中为王条件的确艰苦,总不至于死!”
    刘邦反问:“为何不去汉中就是死?”
    萧何说:“项羽大兵40万,我军才10万,百战百败,不死还想活!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立信自强,这样的事,只有商汤、周文等圣贤才能办得到!汉王安心去汉中为王,抚恤百姓,招罗贤才,以巴、蜀为基地,早日还定三秦大地,天下可图,何必要逞一时之气?”
    “三秦大地”就是关中大地。项羽分封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为雍王、翟王和塞王,三人都是原来秦国降将,所得封地正是原先秦国之地,所以人们又把这块地方称为“三秦”或“三秦大地”。
    张良劝谏说:“巴、蜀、汉中虽然是秦国流放罪犯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内有崇山之固,外有峻岩之险,进可以攻取天下,退可以据险自守。楚国即使有百万大兵,又怎么能奈何汉王你呢?并且,巴、蜀大地,沃野千里,为秦国统一中原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正是汉王兴起之地,养兵之所。大王应该欣然听命,走得越快越好,早日离开这是非之地。大王如果稍有不满,项羽必然寻事陷害,误中其计。范增天天都在设计陷害大王,大王尚且不知,反而还要与项羽作对?楚王势强兵广,现在无论如何不能与他抗衡!”
    刘邦听完,急忙站起来说:“如果不是先生之言,我差点儿又犯了大错误!”
    郦食其也说:“汉王居住汉中有三大好处,居住关中有三大害处。三大好处是:巴、蜀、汉中道路艰险,消息不灵,其他人不知道大王的虚实,这是第一利;巴、蜀、汉中地形起伏变化,山高路陡,操练出来的士兵,善于攀山越岭,有很好的适应性,这是第二利;汉王所属兵将,都是关东之人,去了汉中,远离家乡,人心思归,人人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第三利。三大害处是:关中之地虽然靠近故乡,但是紧靠韩国、魏国,国内有什么举动,容易泄漏,这是第一害;汉王如果起兵攻楚,项羽、范增等人肯定早就知道深浅,自然严加防范,先就生出不测之祸,这是第二害;人心变化,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强大而厌恶弱小,如果看到楚国强大,偷偷逃亡,汉王用什么方法加以制止呢?这是第三害。汉王应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天下可图!”
    刘邦大喜,说服部下武勇,积极准备建国。
    刘邦在这里一忍再忍,范增却又产生了新主意!
    范增深信天命,忽然想起刘邦是火命,所以他斩白蛇、树红旗,如今居住汉中为王,正是西方。西方为金,火炼金,必然要成大器。急忙去对项羽说:“大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心中十分不满;他的将领都是关东之人,人人都忿忿不平,以为大王背约分封。如今不除,必为后患。”
    项羽说:“分封诏书已出,天下大局已定,何必又生出此举?”
    范增说:“我有一计:明天各位诸侯来见大王,大王就问刘邦,‘我封你为汉王,你去不去汉中?’他如果说‘去’,大王就可定他图谋不轨之罪;他如果说‘不去’,大王就定他抗旨不遵之罪。大王即可斩之,除去此害!”
    两人密商已定。
    第二天,各路诸侯王来朝项羽,礼毕。
    项羽问刘邦:“汉王,我封你去汉中,你去呢?还是不去?回答上来!”
    刘邦不敢说“不去”,但也不愿说“去”,他灵机一动说:“我食君王之禄,命运全掌握在君王手里,我怎么好说去还是不去?我就像大王的马,鞭子抽我,我就往前走;拉住缰绳,我就停步待命。”
    项羽笑着说:“汉王真会打比方!”
    刘邦的几句话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项羽诛杀刘邦之意全无。
    刘邦回到汉王营,张良急忙入见。
    张良问:“汉王知道今天的危险吗?”
    刘邦惊讶:“今天又有什么危险?”
    张良说:“汉王真是洪福齐天!刚才霸王问您去不去汉中,如果大王回答‘去’,霸王就会定你图‘图谋不轨’之罪;如果大王回答‘不去’,他就会定你‘欲王关中’之罪。如果汉王不是善于应对,今日定遭杀身之祸!真是天意!”
    刘邦大惊失色,半天才回过神来!
    刘邦巧答,拍了项羽的马屁,又未让对方抓到任何把柄。
    在回答这种有预设前提的问语之时,千万不要简单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刘邦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逻辑训练,但是他凭着天生的机灵,无意中躲过了一场飞来横祸。
    刘邦听了张良的分析,心中十分害怕,忙向张良问计,早日离开这是非之地。
    张良说:“我马上就去找项伯和陈平,商议脱身之计。汉王作好准备,等到霸王下令,立即起身,可免祸害。”
    张良私见项伯、陈平,详细叙说范增企图加害刘邦,求告说:“汉王如今去汉中就国,但是尚无脱身之计。倘若他去汉中平安无事,决不会忘记今日相助之情。”
    陈平沉思半晌,附耳低声叙说巧计。张良大喜,催请陈平用计。
    项羽当上西楚霸王,封范增为丞相,号为亚父,项伯为尚书令,钟离昧为右司马,季布为左司马,龙且为大司马,丁公为左将军,雍齿为右将军,陈平为都尉,韩生为左谏议,英布为引战大将,而韩信被封为执戟郎,大概相当于警卫队长。
    陈平当上了都尉,凭他的职务,可以直接奏事。
    项羽分封诸侯之前,派人告诉楚怀王,尊为义帝,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由,劝义帝迁都郴州,自己迁都彭城。但是义帝一直不肯动身,项羽心怀不满,召集楚国群臣商议。
    陈平趁机出班启奏:“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民无二主。如今大王已经颁诏改怀王为义帝,分封天下,却又向怀王请命,这是国有二君。如今百姓尽皆传言,当今天下是以臣封臣,古今罕见。这样,大王的威信不足以征服天下,下臣愚见,急派丞相亚父带领二位骁将,赶赴彭城,催促义帝起身,放置偏僻之地,从此不用请命。”
    陈平为了帮助刘邦离开项羽,特向项羽献上此计,使范增离开项羽,以便用计。
    项羽听了陈平启奏,正合心意,立即下旨,着范增带着桓楚、英布赶赴彭城,催促义帝速往郴州,并将彭城修饰整齐,他欲往一观,表示难忘故地之情。
    范增不便违命,只得先去准备,然后辞别项羽。
    范增说:“我如今遵命前去彭城,惟恐左右蒙蔽大王。我有三事上谏,大王定要留意。第一,大王千万不要轻易离开咸阳。关中自古就是建都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进可攻,退可守。第二,大王应该重用韩信,韩信有元帅之才,只是时运不济。大王选拔重用,必能横行天下,所向无敌。大王如果不想重用,不如趁早杀之,免让他再投他人,遗害无穷。第三,大王不应该让刘邦去汉中,暂且留他在咸阳,等我回来,再作区处。这三件事非常重要,大王一定要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