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文选-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者皆叔也。盖叔者母弟之称也。鲁卫武王母弟,晋成王母弟也。夫以卫为王母弟,分物以封,则武王封之也。若成王封之,则曰王叔父也,非王母弟也,非叔也。故佗之言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其必自武王而及成王者,盖有由也。古之称王,天子也,非后世所谓诸侯王也。《大诰》称王若曰猷,此周公奉成王命而东征也。郑氏曰:王周公也,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也。呜呼!周公为臣,可居摄王位而权称王哉!王莽拟《大诰》,为摄皇帝若曰之文,胡为乎郑不戒于莽贼也?夫君幼而臣摄政则可,摄位称王则不可,《春秋》所以不书隐公之摄位也。周公摄政,非摄位也,郑释《大诰》之诬,因《康诰》序为之也。今江氏王氏孙氏,于此皆从郑焉,非执汉学之失而不辩邪? 
   凡若此者,皆三诬之宜去者也。故必去其三诬,则孔子所谓书教者宜明也。书教宜明,则孔子所谓其国教者宜明也。礼朱子之意,求汉学之是,以明孔子之书,辩《序》而察之,使伪古文不得托于《序》也,其可乎?《礼》之为《记》,虽犹有失。然记者,初非伪经也。扬雄拟经,《汉》《史》犹以《春秋》诛僭王者诛之,况乎其伪经也?今伪古文,虽不得伪者之主名,亦以《春秋》诛不得名之贼诛之而已矣。 
   伪者或袭《尚书》逸文而窜之,其他百家,亦杂采焉。彼询伪而不去者,岂不以惧遗所袭之义,遂忘所窜之非义欤!今萃逸文而明之,则其义之袭逸文者,皆存乎其间,而于彼何所遗也。其杂采而义者,于所袭百家之书而明之,则其义亦岂遗乎?夫伪者虽所袭之义,而既在伪古文也,则皆失其浩然之气者,何也?孟子曰: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今有法物而盗窃焉,好古者欲观法物,与其从盗之家而观之,则法物杂乎盗物,而为之不尊也。奚若执盗诛之,而还法物于其主,乃从其主之家而观之,然后见法物皆焕然如初也。高宗纯皇帝定四库书,凡辩伪古文者,无不采录。盖以经义者盖世之公义,将以俟后之考之者也。夫孔子以书教知其国教者,于何为而观其深也乎?《大传》称孔子谓颜渊曰:《尧典》可以观美,《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鸿范》可以观度,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诚。盖七观,皆观国之光也,其余则可以推矣。 
   《鸿范》者,通皇极于四海者也。纪天之数,而无不征之于人,非人无以立政,非政无以用数也。故八政八曰师。师者兵也,无兵则诸政必乱,食货皆可夺,而四海之宾者将不宾矣。兵居八政之终,非以为可后也,所以成诸政之终也。虽然,兵不可后,而徒言兵不可也。立政者能官人以立政,其兵遂强也。谋忄佥人之面,则政不立而兵不强,用吉士之心,则政必立而兵必强。故《立政》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言能官人以立政者,其兵能若此也。此非《尧典》之柔远能迩者乎?《皋陶谟》,以知人而安民,莫安于此矣。顾命之训,其言柔远能迩也,曰张皇六师。其言昔君文武也,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王家,皆此意也。文侯之命,苟不徒曰:其归视尔师。而平王与文侯谋六师而立政也。东周岂不可复兴哉?由是推之,《书》教所以系于其国也。故释《书》者不可不慎也。 
   《史记》言成王诛武庚,乃命微子代殷后,奉其先祀。盖微子去之,卒得之为客而封宋也。则《史记》谓武王克殷,微子持祭器,造军门,面缚膝行而前者,非所以教孝也。《大传》言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走之朝鲜,武王因以封之,盖箕子未尝受封也。所谓我罔为臣仆也。虽在朝鲜,终身称箕子焉尔。箕子者故商之封也,则《大传》言箕子受封,以臣礼朝周者,非所以教忠也。此一人之说,且古说也,犹得失半之,不皆古义也。则择群言者可不慎乎?凡说经者,虽添文以明经义,而于经实无添文。孟子称孔子释民之诗,今可考也。《金》曰:王亦未敢诮公,盖示天下以成王之明,足以为教也。郑以欲诮未敢释之,欲之为言,于经病添文也。经无欲诮之文,而郑添之,则成王不疑周公之心,无以白于天下矣。 
   《汉志》曰:《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是矣。然《尔雅》训诂,或一名数义,或不备焉。非旁通他经,案之本文,将失其大义矣。《尔雅》曰:食伪也,此《左传》食言之义也。孙氏执之,谓伪古通为,以释《尧典》食哉惟时,而于蔡氏释以孟子不违农时者,反不从之。是不知《尧典》咨牧,道在养民,当教之以重民食也。《尚书》古文梅本,其为今文所有,而取诸马郑古文本者,二十八篇,其窜之者甚微。今幸犹有所据,皆复其始也。今古文异流同源,宜通之矣。使取其长,犹今本《论语》合古文齐鲁之长也。今自《雒诰》之首脱简而外,诸篇皆无脱简,亦无阙文。惟稽其篇次,稍失之尔。或疑其讹且脱者,以为壁本之残,或牵于伪孔传《序》,以为伏生口传之失也。或以为佶屈聱牙,遂不考于诸经,而不知古圣贤人为文之法也。故必知诸经有代为设辞之文,然后《梓材》之义皆通。必知诸经有逆而倒叙,断而遥接之文,然后《雒诰》之义皆通。必知诸经有因时变称之文,然后顾命之义皆通。义在文中,圣门以经学称文学者,谓斯文皆斯道也。 
   朝亮不敏,谨为《尚书集注述疏》,凡《尚书经》二十九卷,《逸文》三卷,冠之卷首,附之卷末,上下都为三十五卷。其明今古文之传者,详卷首尚书大名下焉。其《大誓逸文》,择次二十九卷中,存二十九篇之略也。《书序辩》,附卷末上,伪《古文》,附卷末下,欲其备考也。伪《逸文》,则附伪《古文》后焉。《礼》曰:毋剿说。今之所集,皆述也,敢剿说乎!其纯采之,则名。其不纯采之,与或为公言,则不名,无非述者。《易·文言》四德,采之穆姜而不名。今考于《传》,盖不纯采之,且或为公言也。《论语》答颜渊仲弓之问仁,其语皆然,与所称周任之言者不同也。其不纯采之若亦名焉,将必录而辩之,则芜矣。此孔子所以述而不作,皆为文言也。朱子称苏氏释《书》之文,以为过人,盖知言矣。后世言经,言不悉文,或苦其芜,今不敢不戒之也。凡要义于注登之,异文异说之要,于疏存之。征引则取其义之著者,义同则取其言之文者。注文宜简,疏文宜详。其或征引详于注中者,以经之古言古义,非此不明,从郑《礼》注之例也。征引之字,彼此不同,则以可通者明之,从释文及诸经疏之例也。义之先后,贯乎章句,外注或申其义,或总其义,皆与内注相参,而经之脉络通焉。从朱子《四书注》之例也。古经善文,或句中有图,今疏后或附图,《雒诰》以图及献卜之义也。疏原其始,前人之注,后人疏之,其注而自疏,非从唐之《道德经》注疏例也,《易传》固有其例也。《易·说卦》曰:帝出乎震,齐乎巽,而又自申之曰:帝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盖说八卦皆然。伪孔传非不多所袭也。讨其所袭之义,复其所袭之名。而注不登伪孔矣,亦诛绝之也。非郑弃邓析而用其竹刑,如《左传》云也。其伪传之非义而可惑者,则疏皆辩焉。 
   自维固陋,少之日手写《尚书》,缀而读之。迨游九江朱先生之门,时讲习之,若有寤者。既不自休,博稽《尚书》家言,朴学可观,其义犹将待发也。久而乡居草堂,与诸学子辩难,而令钞所属草者。八年,旋以时义旅于阳山之将军山,与诸学子居山堂,夙多从事如乡居时者。又三年,百为皆废,终食不忘,胥勉勉乎《尚书述草》。盖自草创以来,既十有一年矣。所以艰屯无悔,必蕲草毕者,自以读书报国,愧非其才。惟素所习孔子之书,或犹可竭力于斯,以无忝君父之教云尔。今草甫毕,诸学子数请校刊之,愿得为礼之肄简也。乃如其志,以草畀焉。庶几共明书教,将知远而求之深也。 

   ○尚书集注述疏后序 
   呜呼!治经之事,岂一日乎哉!诸学子而校刊《尚书述草》焉,则五年于斯,率僦居广州城,集同门千金,以资刊者。其草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