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文选-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通鉴》之论,本乎诗序,而疑成王未知周公,则因而寤旧本马说有伪。实曰:今之《太誓》。而鸱诗亦添疏详之矣。其《高宗肜日疏》,言祢义者,皆以诸疑问而益详也。昔范氏为《谷梁传》集群子有说,皆列名其中。今所问不常,列之难一,未从范氏之例也。故为后序以志之,亦以志校刊终事之日焉。古者序惟在后,今解,既为前序,又为后序,由杜氏《左传集解序》之例而推之也。凡答问在校刊时者,及在其先者,张子沂编为一卷,曰《读书堂答》问。今以附《尚书述草》之后,俾读者参焉。盖《尚书述草》,历十有五年,而朝亮则五十有七也。愿与诸学子为心力之为,志乎古而觐其深。韩子有言:终吾身而已矣。光绪三十有三年十有二月晦日。 

   ○复康太学书 
   邮示《新学伪经考》,少闲阅之既,仆窃以为足下过矣。足下言汉之古文,皆伪也。伪之者,刘歆也。歆承父校书,得新莽而其伪行也,二千年来莫察之矣。呜呼!何其言之过也?夫《诗序》有传者之失,《书序》不可信,《礼记》杂出汉人,明堂位尤妄,《月令》吕氏所修,《易说》卦杂卦序卦,后出可疑,《左传》惑于邪说,昔人察之至详也。特不皆以罪贼歆耳。乾隆之初,馆臣之辨《周官》曰:《周官》有歆伪窜者,故史称歆颂莽之功曰:发得《周礼》以明因监。公孙禄数歆之罪曰:颠倒五经,使学士疑惑。辨而察之若此。贼歆之罪,既已白于天下矣。秦燔天下之书,其职于博士者不焚。足下言博士之书,萧何所收者是也,六经无亡阙也。呜呼!何其言之过也? 
   《史记》曰: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险,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然则何所收者,版图之书也。故史迁序于律令之下也。当此之时,丞相府中,必有博士之书,何实刀笔吏,不知收之。昔人所以痛恨于咸阳一炬也。《礼》十七篇,亡者不知凡几。公食大夫礼曰:说洗如飨。若其不亡,飨礼今安在也? 
   足下言伏生无藏书。以伏生为博士,所不禁也。然伏生知秦乱,将弃官流亡,欲挟书而走,不犹恐干禁乎?《史记》曰:秦时燔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此其信也。《史记》曰: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此史迁之言古文也。足下则以为歆伪窜之。又恐人谓史迁不言古文,以古文未立故也。则又以此者史迁亦已言古文,然则不相矛盾乎?《史记》曰:诸儒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后世因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史迁盖据所见而言之。足下以为此孔子藏书也。然燔书之时,苟庙藏者不壁藏之,能不干禁乎?况孔氏尤秦之恶乎?则孔壁古文,盖有由也。《史记·鲁共王世家》,不言得古文者疏也,《史迁》之疏者千百也。足下攻古文而决其罪于贼歆,尚今文而决其传于孔子。仆以为六经之遗,传者或失,学者不察,则今文亦贼歆也。夫《公羊》,今文也。《公羊》曰:权者反于经而后有善者也,此援嫂溺之义也。而《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则董卓、司马师、孙琳、桓温,皆权道也,不亦贼歆之类乎?释《公羊》者,言王鲁新周故宋,此明堂位王鲁之谬也。而足下之攻《毛诗》也,言其不知三颂为孔子寓王鲁新周故宋之义。呜呼!何其言之过也。 

   ☆廖平○公羊春秋补证后序 
   学堂私议,以尊经分官为指归。贾子,帝入五学,所上不同。《学记》,春秋教以诗书,冬夏教以礼乐,是援六艺立六大学堂。东诗上亲,南乐上齿,西书上贤,北礼上贵,太学分左右,上易下春秋。所以必立六学者,上下四旁,情性不同,好恶相反,各因所短以施教。每学分经,各立宗派,亦如六家旨耍。分六学专门独立,事半功倍,其教易行。若一学兼包六艺,事杂言庞,教学皆困。《王制》左学右学,有互移法。盖左右分经异教,性情才思,不合于此,必合于彼。使两学重规叠矩,何必互移,此立学分经之说。 
   今以七经,分立五学。蒙学《孝经》、《礼乐》、《容经》,小学《王制》,中学《春秋》,高等《诗》与《周礼》,大学《易》,方言实业,别立专学,听资性相近者学之,不与各学相嬲。蒙学修身,凡俊秀士农工商之子弟皆人焉。《孝经》标宗,礼容治身,不但仕宦,齐民皆必学。小学以上为仕学,立官治人属焉。主王制,统典考中外政治,律例学属焉。《王制》为普通,专业则分择一门。如司徒、司马、司空、冢宰、乐正、司寇市,择性所近为专习。蒙学详不再立课程。盖考典章如识字,记识功多,用思事少,于小学相宜。卒业后入中学,以《春秋》课之。《春秋》如会典律例,先师决狱皆所取。入中学,治身掌故所已明,就《春秋》以推详当世成败,全经为普通。王制官事,各就本门推考得失,治国齐家,上而天王二公,下而卿大夫士,就行事推论经权,君臣父子夫妇邻国外交,分门求之。《王制》如阵图,《春秋》则操纵变化,在乎一心。古无史家,《班志》附《春秋》,中外史书读不胜读。然精华全包《春秋》,或分书,分官事,既已贯通,余力可以涉猎。凡国家以下,综揽无遗。《春秋》治法基础,董、刘、公孙专经,文章事业,炳史册。《春秋》既通,治术思过半矣,然后升之高等。时局合通,不似汉唐但治《春秋》,已无余事。故必进以《周礼》《尚书》。《周礼》大统,《王制》、《尚书》小统。《春秋》验小推大,简易易行,借证大统。家国因天下而益显,故虽任小,亦必知皇帝宗旨。又道家君逸臣劳。逸者天下,劳者家国。积家成国,积国成天下,知人善使任,其要领也。学问于此观止。补吏授职,不再入学。京师泰学,专为易教。皇帝法天,调济损益之至功,每因事故,如学饰饬盛德篇,有狱则饬。六官分司,分职任事,尊法无为。又六仪有礼乐,帝学亦有礼乐。六仪为治身,帝学为化民。宗旨不同,取效自别。 
   以蒙学万人计,入小学不过百,入中学不过三十。入高等不过五人,大学不足一。蒙学成,散归实业之农工商贾。中学成,皆补吏。考汉博士多补吏郎,后由吏郎至宰辅,不仕而任教职者,或为博土,或教授乡里。当时儒吏不分。《秦本纪》凡学者以吏为师。吏即博士之入仕者。人材由阅历而出,学成必先为吏,以练其才识,印证其学术。既有登进之路,又无学织之患。故小学以上,皆为仕宦学,分官分学,终身不改。人材多,取效易。后世数易官,官如传舍,故相率不学,权归书吏。由学仕分途,于事功外别有所谓道德。以致儒吏分途,所当厘正者也。今以《春秋》立王伯之准。又以年时兼皇帝之说,原始要终,其道毕矣。 
   方今中外交通,群雄角立,天下无道,政在诸侯。然小大不同,迥异前轨。所谓拨乱世俟后之尧舜者,固为今日言之也。读是书者,先通王制,考悉国家巨细之政故,推衍经传,以观其变化,与等差经常应变方略。所有京师国都邑野山川,即今之万国地法也。王侯卿大夫,如地球千名人传,征伐胜败,灭国取邑,世界大事表,三百年中战夺攻取也。朝聘盟会,各国条约会盟国际公法也。所褒之忠臣孝子名士烈女,立纲常以为万国法,孝教也。诛绝之乱臣贼子,拨乱世以为当世法,乐教也。世卿同姓婚,三年丧不亲迎,郊祀宗庙不以礼,立新制革旧弊以改良,礼教也。彰王法,严讨贼,明嫡庶,辨等威,强干弱枝,谨小慎微,以绝乱原,书教也。内本国,外诸夏,内诸夏,外夷狄,用夏变夷,民胞物与,天下一家之量,诗教也。张三世,别九旨,通三统,明六历,随世运升降以立法,循环无端,百变不穷,易教也。大之体国经野,设官分职,小之一家一身,一言一行,无所不具也。举廿四史典章制度,成败得失,大无不包也。地球百春秋之地,兴利除害,革故鼎新,损益裁成之法,不啻叠矩重规也。 
   《春秋》据鲁史为王、伯、方伯、卒正、连帅五等之中,五学以《春秋》居大学、高等、小学、蒙学之中。蒙学小学,修身之礼容,治国之典章,始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