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文选-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其真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六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徐而察之,则退飞。是关于散名者也。凡正名者,亦非一家之术。儒道墨法,必兼是学。然后能立能破。故儒有荀子《正名》,墨有《经说上、下》,皆名家之真谛,散在馀子者也。若惠施公孙龙辈,专以名家著闻,而苟为钅爪析者多,其术反同诡辩。故先举儒家荀子正名之说,以征名号。其说曰: 
   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腥臊酒酸奇臭以鼻异,疾养沧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则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征之而无说,则人莫不然。谓之不知,此所缘而以同异也。然后随而命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又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而又别,至于无别然后止。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 
   按此说同异何缘?曰缘天官。中土书籍少言缘者,故当征之佛书。大凡一念所起,必有四缘。一曰因缘,识种是也。二曰所缘缘,尘境是也。三曰增上缘,助伴是也。四曰等无间缘,前念是也。缘者是攀附义。此云缘天官者,五官缘境,彼境是所缘缘,心缘五官见分。五官见分,是增上缘。故曰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五官非心不能感境,故同时有五,俱意识为五官,作增上缘。心非五官,不能征知,故复藉五官见分,为心作增上缘。五官感觉,惟是现量,故曰五官簿之而不知。心能知觉,兼有非量,比量初知觉时,犹未安立名言,故曰心征之而无说。征而无说,人谓其不知,于是名字生焉。大抵起心分位,必更五级。其一曰作意,此能警心令起。二曰触,此能令根境识三,和合为一。三曰受,此能领纳顺违,俱非境相。四曰想,此能取境分齐。五曰思,此能取境本因,作意与触。今称动向,受者今称感觉,想者今称知觉,思者今称考察。初起名字,惟由想成,所谓口呼意呼者也。继起名字,多由思成,所谓考呼者也。凡诸别名,起于取像,故由想位口呼而成。凡诸共名,起于概念,故由思位考呼而成。同状异所,如两马同状,而所据方分各异。异状同所,如壮老异状,而所据方分是同。不能以同状异所者,谓为一物,亦不能以异状同所者,谓为二物。然佛家说六种言论,有云:众法聚集言论者,谓于色香味触等事。和合差别,建立宅舍瓶衣车乘军林树等种种言论。有云:非常言论者,或由加行,谓于金段等起诸加行,造环钏等异庄严具。金段言舍,环钏言生。或由转变,谓饮食等于转变时,饮食言舍,便秽言生。然则同状异所者,物虽异而名可同,聚集万人,则谓之师矣。异状同所者,物虽同而名可异,如卵变为鸡,则谓之鸡矣。荀子未言及此,亦其鉴有未周也。次举《墨经》以解因明。其说曰: 
   故所得而后成也。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体若二之一尺之端也。 
   荀子惟能制名,不及因名之术,要待墨子而后明之。何谓因明?谓以此因明彼宗旨。佛家因明之法,宗因喻三分为三支。于喻之中,又有同喻异喻。同喻异喻之上,各有合离之言词,名曰喻体。即此喻语,名曰喻依。如云声是无常,(宗)所作性故。(因)凡所作者,皆是无常,同喻如瓶。凡非无常者,皆非所作,异喻如太空。(喻)墨子之“故”,即彼之“因”。必得此因,而后成宗。故曰:“故所得而后成也。”小故大故,皆简因喻过误之言,云何小故,谓以此大为小之“因”。盖凡“因”较宗之“后陈”,其量必减。如以所作成无常。而无常之中,有多分非所作者。若海市电光,无常起灭,岂必皆是所作。然凡所作者,则无一不是无常。是故无常量宽,所作量狭。今此同喻合词,若云,凡无常者,皆是所作,则有“倒合”之过。故曰:“有之不必然。”谓有无常者,不必皆是所作也。然于异喻离词若云,凡非无常者,皆非所作,则为无过。故曰:“无之必不然。”谓无无常者,必不是所作也。以体喻宽量,以端喻狭量,故云:“体也若有端”云何。大故谓以此大为彼大之因。如云声是无常,不遍性故不遍之。与无常了不相关,其量亦无宽狭。既不相关,必不能以不遍之因,成无常之宗。故曰:“有之必无然。”二者同量,若见与见,若尺之前端后端。故曰:“若见之成见也。体若二之一尺之端也。”近人或谓印度三支,即是欧洲三段。所云宗者,当彼断按;所云因者,当彼小前提;所云同喻之喻体者,当彼大前提。特其排列逆顺,彼此相反,则由自悟、悟他之不同耳。然欧洲无异喻,而印度有异喻者,则以防其倒合。倒合则有减量换位之失。是故示以离法,而此弊为之消弭。村上专精,据此以为因明法式,长于欧洲。乃《墨子》于“小故”一条,已能出此,是亦难能可贵矣。若鸡三足狗非犬之类,诡辩繁辞,今姑勿论。 
   次论杂家。杂家者,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本出于议官。彼此异论,非以调和为能事也。《吕氏春秋》、《淮南内篇》,由数人集合而成,言各异指,固无所害。及以一人为之,则漫羡无所归心,此《汉志》所以讥为荡者也。《韩非子·显学篇》曰:“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而礼之。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今孝戾俭侈,俱在儒墨,而上兼礼之。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宋荣子之议,设不斗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世主以为宽而礼之。夫是漆雕之廉,将非宋荣之恕也。是宋荣之宽,将非漆雕之暴也。今宽廉恕暴,俱在二子,人主兼而礼之,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谬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韩非说虽如是,然欲一国议论,如合符节,此固必不可得者。学术进行,亦藉互相驳难,又不必遍废也。至以一人之言,而矛盾自陷,俯仰异趋,则学术自此衰矣。东汉以来,此风最盛。章氏《文史通义》谓近人著作,无专门可归者,率以儒家杂家为蛇龙之菹,信不诬也。 
   次论农家。农家诸书,世无传者。汜胜之书,时见他书征引,与贾思勰之《齐民要术》,王桢之《农书》,义趣不异。若农家止于如此,则不妨归之方技,与医经经方同列。然观志所述云:“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则许行所谓神农之言,犹有存者。《韩非·显学篇》云:“今世之学士语治者,多曰:与贫穷地,以实无资。”是即近世均地主义,斯所以自成一家欤? 
   次论小说家。周秦西汉之小说,似与近世不同。如《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臣寿周纪》七篇,《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与近世杂史相类。比于《西京杂记》《四朝闻见录》等,盖差胜矣。贾谊尝引青史,必非谬悠之说可知。如《伊尹说》二十七篇,《鬻子说》十九篇,《宋子》十八篇,《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则其言又兼黄老。《庄子·天下篇》举宋钅开尹文之术,列为一家。荀卿亦与宋子相难。今尹文入名家,而宋子只入小说,此又不可解者。以意揣之,宋子上说下教,强聒不舍(见《庄子·天下篇》),盖有意于社会道德者。所列黄老诸家,宜亦同此。街谈巷议,所以有益于民俗也。《笑林》以后,此指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