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美第一畅销书―贼巢-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公司拉美区经理。  
  美林公司的经纪人根据要求都通过公司做交易,所以德鲁可以查到霍弗和苏比拉格的个人账户记录。这两个人确实是美林公司驻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办事处的经纪人,但他们的交易活动并不广泛。然而,他们有四五起交易的股票都是在股价突然急升前购入的,比较可疑。德鲁不指望调查会有多大成果,他把这封举报信和账户纪录递给手下的年轻分析员史蒂文·斯尼德。  
  德鲁简介情况时,斯尼德扫了一眼那些记录——美林公司现金管理账霍弗分册和苏比拉格分册。“哦,妈的!”斯尼德惊叫一声,打断了德鲁。  
  “怎么了?”德鲁问。斯尼德指着账户记录上的借方栏给德鲁看,苏比拉格有一个月开过两个支票,数额为4500美元和839.39美元,数目倒没什么稀奇的,收方是一个叫布赖恩·坎贝尔的人。“这个人我认识。”斯尼德说,“他是我们美林公司的一位经纪人。”  
  这个情况引起了德鲁和斯尼德的兴趣。为什么身在加拉加斯的一个经纪人要给纽约的一个经纪人开支票?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时,斯尼德会给霍弗和苏比拉格打电话寻求解释,但这样做常常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德鲁命令把霍弗、苏比拉格和坎贝尔的人事材料以及坎贝尔的账户资料都复印下来。  
  接下来一个星期,他们在对所有账目进行调查之后,发现问题比一开始想像的要神秘得多。斯尼德记得不错,坎贝尔是美林公司的经纪人,在国际部工作。但他现在已不在这里了,1985年2月去了史密斯·巴尼和哈里斯·厄帕姆公司。苏比拉格在去加拉加斯办事处之前也在国际部工作,他和坎贝尔1982年曾在同一个见习培训小组学习过。  
  坎贝尔的交易记录暴露出的问题更多。他有几项交易的情况与霍弗和苏比拉格的完全相同,只是在每起交易中他总是早一天行动,表明这些交易的参与都是他引导的。坎贝尔还有其他八起交易有内幕交易嫌疑,不过每起涉及的股票数都不多,只有一二百股。  
  看来坎贝尔有内幕消息来源,因此德鲁和斯尼德把坎贝尔的客户都找出来,大约共有三十五个,然后对他们的交易记录一一进行审查。当查到坎贝尔的最大客户——莱屋国际银行巴哈马分行时,发现了重要情况,坎贝尔的八起可疑交易出现在该银行的交易账户上。再细查下去,又发现八起可疑交易,其中只有一起是坎贝尔先于莱屋银行做的,这表明他在照搬他的客户的指令。这些交易的数量和收益也不再小打小闹了。莱屋银行的交易量很大,每次上万股。  
  调查每深入一步,涉及的交易数量和金额就大幅增加。由于莱屋银行涉案,情况的严重性更提高了一层。德鲁和斯尼德把他们的调查所得告诉了罗曼诺,罗曼诺也参加进来,并继续展开调查。在把美林公司的内部记录都查完后,罗曼诺给加拉加斯办事处的苏比拉格和霍弗打电话,命令他们回总公司接受讯问。  
  苏比拉格和霍弗非常害怕,也很合作,交待了他们的问题,使合规部人员的很多推测得到了证实。苏比拉格说,他和坎贝尔是朋友,坎贝尔经常给他打电话,在选购股票方面给他出谋划策。坎贝尔常对他说:“这只股票看着挺好,或许你应该买。”但是,坎贝尔并不是无偿为苏比拉格服务,而是从苏比拉格的交易所得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好处费,以作回报,苏比拉格开给坎贝尔的支票就是这个用途。苏比拉格从坎贝尔那里得到信息后没有自己独享,还告诉给他的弟弟和同事霍弗。  
  美林公司解雇了苏比拉格和霍弗,不是因为他们进行内幕交易(他们似乎已是内幕信息的最远层,对信息的质量或来源都不清楚),而是因为他们违反了美林公司禁止秘密买卖股票的规定,而且给坎贝尔回扣也属违规行为。苏比拉格和霍弗不知道写那封匿名信的人是谁,但他们只是这封信的第一批“牺牲者”。  
  美林公司的合规部人员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他们不能直接与坎贝尔接触,也无权调查莱屋银行,而且该银行对自己客户的身份是严格保密的。他们曾与史密斯·巴尼和哈里斯·厄帕姆公司的一位律师联系,敦促他对坎贝尔及其在莱屋银行的交易进行调查。然而,这位律师向坎贝尔跑了风,对他说美林公司正在追查他。罗曼诺等人想,坎贝尔交易中所涉及的内幕消息的来源一定是莱屋银行的某个客户。眼看调查工作陷入了僵局,这些富有价值的线索就要断掉。于是,罗曼诺给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处主任加里·林奇打电话汇报此事。  
  在听了罗曼诺的具体情况汇报后,林奇不由叫了一声:“天哪!”    
第五章 
冰山一角(2) 
罗曼诺等人向证交会汇报此事已将近一年了。就他们所知,证交会在寻找那个神秘的收购信息来源者方面还没有取得成功。随着兼并收购潮的继续,美林公司合规部的工作更忙了,大家几乎无暇再想起这件事。  
  当罗曼诺给林奇打电话时,林奇当上证交会执法主任刚刚四个月——非常困难的四个月。他的前任约翰·费德尔斯被《华尔街日报》揭露虐待妻子,于1985年初被迫辞职,执法处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为平息丑闻,证交会主席约翰·沙德马上安排此位置的继任者,加里·林奇成为人选之一。林奇是个律师,35岁,几乎一直在证交会工作,时任助理执法主任。有几个外部人员也成为候选对象。纽约州参议员阿尔芬斯·达马托极力推荐著名律师奥托·奥伯梅耶。两位知名证券业律师杰德·拉考夫和罗伯特·麦考也是候选人。最后,林奇中选,这使执法处人员感到放心,因为林奇是本部门出身,而且其他几位候选人都是里根“自由经济”的拥趸,可能拘泥不干预政策而疏于执法。  
  林奇似乎是一个十足的公务员。他从不表露自己的政治倾向。在同事们眼里,他是一个镇定、沉着和必要时非常果断的人,但有时对人有点冷淡。他的背景与华尔街毫不搭界。  
  林奇出生于米德尔城附近的一个乡村,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幺。米德尔城是一个小城,位于纽约州北部,邻近宾夕法尼亚州。林奇的父亲经营一个小型运输公司,并做其他小生意。林奇是一个卫理公会教徒。他先后在锡拉丘兹大学和杜克大学法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在华盛顿特区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过一年,然后进入证交会,从事诉讼和调查工作。后来,他被任命为证交会执法处助理执法主任,参与过福斯特·威南斯和保罗·撒耶尔两起内幕交易案的调查。  
  随着公司兼并潮的兴起,收购信息的风传不断引起股价巨升,林奇对此深感震惊。显然,内幕机密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市场泄露,极大地损害着根据公开消息交易的投资者的利益。普通投资者正在对市场变得冷淡,失去信心。1985年4月,即林奇履新不久,《商业周刊》刊出一篇封面报道,题为“内幕交易蔓延:证交会在与股市流弊斗争中回天乏力”。这篇文章加深了林奇的忧虑,他感到公众对市场的信心已岌岌可危。他发誓加强内幕交易执法工作,增强工作人力,跟踪追击每一条线索。  
  如果没有这个背景,林奇可能会对罗曼诺提供的这条线索等闲视之。当他收到那封神秘的加拉加斯投诉信时,并没有很重视,它似乎是一封非常普通的举报经纪人的信。按照一般看法,经纪人不是“内幕知情者”,而且证交会收到对经纪人的投诉是司空见惯的。但是,罗曼诺提供的线索中涉及莱屋银行,这一点有些意义。莱屋银行在另外两起证交会最近调查的案件中出现过,其中包括德克斯特龙公司案,不过这两起调查都无果而终。因此,林奇把这封信交给约翰·斯特克。斯特克是林奇的副手,是一个坚定的执法工作人员,他就此组织了一个专案组,成员中包括伦纳德·王,即在德克斯特龙公司案中提审利文的那个律师。  
  莱屋银行这个案子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它涉及的股票种类非常之多,达27种,其中坎贝尔账户中有大约16种。大多数内幕交易案(包括耸人听闻的撒耶尔案)只涉及几种股票,而且通常只有一种。非法内幕交易一般是某公司了解内幕消息者或与其最接近者进行的,而且他们了解的也只是本公司的交易。不过,执法处的人员们知道,仅仅这些单个公司的案件不至于造成内幕交易在华尔街上如此蔓延。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