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有哪些总统来看过兵马俑?”“第一位是副总统蒙代尔,时间是1979年8 月,第二位是总统卡特,时间是1981  年8 月,第三位是里根总统,时间是1984年4 月,您是第四位光临秦俑馆的总统。”马青云流利地回答。
  尼克松轻轻点头:“这的确是个神秘而又吸引人的地方啊!”他的声音很小,似乎是在说给自己听。
  他的脚步很轻很慢,似乎怕惊动这支地下伏兵而杀将上来,使自己遭到不测,他的面庞没有笑容,神态严肃而沉重。他的内心分明被这威严的军阵气势所震撼。
  “1972  年,当我第一次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时候,我就曾说过那是一座伟大的建筑,人类文明的奇迹,地球的标志。今天见到了秦代兵马俑军阵,它给我的感受和长城是一样的。”尼克松仍在自言自语,声音小得难以令人听清。
  其实,他对登长城的感受只是说出了表面的一部分,而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强音则由于环境的制约而不能表述:“美利坚合众国面对的是一个世界历史上最有潜力的国家,因此必须作出一切努力同中国搞好关系。”透过尼克松那双深沉、凝重和略带惊觉的眼神可以窥测到,面前的兵马俑军阵给他的震撼要比长城给予他的感受更为沉重和丰富。
  尼克松的参观,一切按接待里根总统的规格和方式进行。只是由于游客不断地向这位美国总统高声问候而几次停止讲解和观看。40  分钟的预定时间在匆忙中悄悄流逝。
  尼克松来到接待室作最后的道别。工作人员递过特制的留言簿,请他签名留言。尼克松满怀激动之情,写出了或许在心中酝酿了几十年的内在感受: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观中国的过去,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的现在,而且意识到未来中国的潜在力量。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来一百次也不能对它全面了解。对维护辉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尼克松走出接待室,但广场上的游客仍没有散去,他们已在这里等候了40  多分钟。
  尼克松又陷于人群的包围圈。广场上的游客越聚越多,形成了人的海洋。
  尼克松像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无际的海洋中颠簸、漂荡。
  “总统好!”人群又开始高呼起来。
  尼克松挥动着右手,紧跟保卫人员前行,寻找自己的轿车。
  “尼克松总统万岁!”不同的呼喊越来越响。恰在这时,一个美国旅游团来到秦诵馆广场。几十名男女游客见到尼克松,也向人群挤去,尼克松面前又出现了令他熟悉而亲切的乡音:“presi…dent Mr。 Nixon(尼克松先生好)。”尼克松被保卫人员簇拥进轿车,但车已无法开动。人群潮水样拥在车周围。黑头发、黄皮肤,白皮肤,黄头发,不同的种族发出了相同的声音:
  “尼克松总统万岁!”“President Mr。 Nixon 。”保卫人员不停地驱推人群,轿车缓缓启动,尼克松此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推开车门,再度站起身来向人群招手致意。最后他终于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眼窝渐渐发热、发红。他猛地钻进车中,想尽力掩饰那双湿润的眼睛,但泪水还是悄悄地涌了出来。
  1972  年,当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历史性地握手后,在返回美国的专机里,尼克松曾为飞机着陆华盛顿之后,美国两党和公众对自己的访华行动所采取的态度而烦躁得脸色发青,差点昏倒在坐舱内……
  “水门事件”的爆发,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
  但是,具有长远政治眼光和超人智慧的美国国务卿、尼克松总统的得力助手基辛格,曾对尼克松的功绩作出了如下预言:“未来将比现在更公正地对您此行作出评价。”历史证实了基辛格当年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尼克松为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已被广大的人民所认识和牢记,他本人也更加受到人们的敬爱。
  尼克松在中国秦俑馆的经历,便是对这位历史伟人的功绩生动而形象的评述。
  盲人摸俑
  1987  年夏,国外一批20  多人的言人参观团来到秦俑馆参观。接待盲人参观团,秦俑博物馆尚无先例。
  盲人参观团的人员年龄均在60  岁以上,其中有两位已年过八旬。当然,负责护理的十几名姑娘却正值青春妙龄。
  秦俑馆工作人员以最大的努力给予这帮特殊观众以热情周到的接待。当他们来到一号俑坑展室时,随着讲解员的解说,他们不断地点头,脸上泛出兴奋的光彩。所有的参观者中一个额头上凸着紫红色青包的老太太最为活跃,而额头上的青包也正是由于她的活跃,在北京街头和一棵树相碰留下的纪念。
  讲解结束,参观团陆续退出大厅。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看得出各人的心中仍装有一份遗憾。
  “我冒昧地提出来,能不能让我们摸一下兵马诵?”接待室里,盲人参观团团长为接待人员提出了个难题。
  博物馆领导一研究,对这些特殊的外国盲人应特殊接待,尽量满足他们的请求。但一号坑是不能让他们下去的、一旦这20  多位盲人进入站立的秦兵马俑军阵,后果可想而知。唯一可行的是到修复室去摸。此时修复室正在修复一匹陶马和一件陶俑。兵马俱有,摸后的感觉应该是和坑中的兵马俑军阵相同。
  20  多位盲人被搀扶着走进修复室,工作人员先把俑头放在他们手中,让盲人一一抚摸。随后分成两组,一组摸陶马,一组摸武士俑。盲人们颤抖着如枯树枝样的手,在陶俑和陶马的上部小心地摸起来。最后几乎所有的盲人都跪在地上紧紧地抱住陶俑、马的腿。
  “看到了,看到了,全看到了……”八旬老盲人搂住一条马腿,呜咽着叫喊起来,浑浊的泪水在沧桑与苦难雕刻的脸上唰唰淌下来。那个额头上凸着紫青色包的老太太,抓住武士俑的一只胳臂,将额头依偎在陶俑的胸膛,眸子里闪动着激动的泪光,像个饱受委屈的孩子向2000  年的老人倾吐人生的艰辛。真诚与凄惋之状,令身边的接待人员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特殊的参观结束了。20  多位外国盲人游客不住地躬身,泪水涟涟地向中方工作人员致谢:“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国的伟大,看到了中国人民友好善良的心……”对于盲人的热切话语,工作人员并不怀疑,他们确实看到了,看到了古代中国的杰出艺术,也看到当今中国灿烂的阳光。自然,他们是用心灵来看待这一切的。或许,心灵的观察和感受要比眼睛所看到的更为深刻、真实和接近生活的原貌。因为,当残疾束缚着人的生命时,人的内心世界会发生奇特的变异,残疾的制约使他们在生命的跑道上内心变得更为强悍和机敏,生活中的一切细节都能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和细腻的情感。透过别人的语言和行动,他们会更深刻地感到真实和可信的是潜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的完成与实现。
  怀抱骨灰盒来秦俑馆的人
  1988  年11  月15  月下午,秦俑馆的游客正处于高峰期。一个中等身材的青年夹杂在人群中走进一号兵马俑展厅。当要接进俑坑时,他突然从手提兜里掏出一个方型的盒子。这刹那间的非凡举动立即引起了保安人员的注意,并疾步向前将他截留。
  “这是什么东西?”保安人员眼里透出警惕的光。
  青年人没有吭声,低着头呆呆地望着手中精制的方盒,眼里流出了泪水。
  迷惑不解的保卫人员将其领进接待室,交给接待组长吴晓延过问此事。
  事情j 已快明了。
  青年人叫傅盛智,是安徽省芜湖市造船厂工程师。手中的方盒不是保卫人员怀疑的爆炸物品,而是盛放着他的爱侣骨灰的骨灰盒。无疑,这当中会有一场奇特的悲剧。
  悲剧和秦涌博物馆并没有联系。
  1988  年10  月底,傅盛智的妻子。芜湖市计量局工程师李晓梅,和她的几个同伴踏上了开往古城西安的列车,去参加国家计量局在西安召开的会议。行前,她颇有几分激动地同丈夫商量趁这次机会要去看看兵马涌军阵的风采和华山的奇险。这是她久藏心中的愿望。
  会议召开前的3 天,她和同伴就早早地离开安徽,途中下车登向了华山险峰。领略了华山的陡峭险峻。观看了日出的磅礁美景后,她随两个同伴向山下走去。
  华山奇险,一位女伴脚脖扭伤难以行动,多亏女伴的男友就在身旁。在他的搀扶下,三人缓慢前行。
  李晓梅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同伴前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