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骊山之徒一火焚,犁耙牴杆来纷纷。珠襦玉匣取已尽,至今空卧牛羊群。”的结论。由于班固、郦道元、袁枚等人的历史影响和在文史领域里的地位,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些记载深信不疑,只是到了今天,在掌握了大量的考古资料之后,人们才对这些历史加以怀疑并深究起来。
  前面已经提过,司马迁在《史记》记载的关于项羽盗掘始皇陵的史实,只是引用刘邦在两军阵前责骂项羽的话,没有直接去写项羽云云。如果刘邦指责项羽盗掘陵墓一事属于事实,那么这应该算作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但这样的历史事件却没有分别载入《秦始皇本记》和《项羽本纪》之中。即便是《秦始皇本记》不载而在《项羽本记》里是非记载不可的,但遗憾的是在其中却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这是司马迁的遗漏?还是有不便称说之处?两种疑问似乎都难以成立。因为司马迁是一个被公认的秉笔直书的史学家,极少奉迎趋势之作,只要看一下他对始皇陵地宫的结构及其陈设清楚的记述,就不难发现其材料来源定有所本,绝非随意杜撰。假如司马迁所处的西汉皇宫档案库中有这方面的史料,或是民间有类似的传闻异故,他必定要加以证实而后采录。既然他在《项羽本记》中曾对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妇女宝货而东”的行为记述得如此明确而肯定,还有什么要对掘始皇陵墓这一事件加以掩饰呢?不可否认,率军进入关中的项羽其“掘家”的动机是绝对存在的,但是否已经掘开了始皇陵并盗走宝藏,却是互有关系而结果未必一致的两码事。恃功好气的项羽自幼出生在“世世为楚将”的项氏之家,其祖父项燕便是被秦国所杀的楚国名将。秦的统一,楚的破灭,在使项氏家道中落的同时,也在项羽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使他自小便形成了“取秦而代之”的思想。正是这种国破家亡的仇恨和自小形成的性格,使他得势后做出了一次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的非常举动。当他统率大军入关中并杀掉秦降王子婴后,又怎能不想掘开始皇陵,以雪当年秦国大将白起“拔鄢郢、烧夷陵”之国耻和秦将王翦诛祖杀父之仇?但是,面对秦始皇陵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其陵墓地宫之深邃、构筑之坚固、警戒之严密,令处于乱世之中的项羽,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发兵卒盗掘开来,因为当时尚有比盗掘始皇陵更大更紧迫的事等待他和他的将士们来做。对于这位项羽大将军来说,能够顺手牵羊以泄仇恨的,莫过于把秦始皇陵园地面建筑纵火尽情地焚烧,对于包括兵马俑坑在内的浅层地下“宝藏”,能挖的挖,能拿的拿,能毁的毁,能烧的烧。由于出现了这一连串的非常行动,人们误认为项羽盗掘了始皇陵地宫是极有可能的,而刘邦所言“掘始皇冢”的证据也许正在如此。
  既然事实如此,那么后来的班固、郦道元又何以编造故事,栽赃陷害已作古的项羽?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难解的悬案。尽管对班固等人当初的心理无法琢磨,但有一点却是清楚的,这就是关于汉武帝中期以前的史实,基本是从《史记》中抄袭过来的,而身为兰台令史的班固也不可能比早他四百多年、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获得更多的档案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班固竟写出了一连串的谬误之作,其原因只能是随着民间流传而添枝加叶、铺张渲染、以讹传讹,人为地夸大化、完整化,以达到沽名钓誉的目的。正是他的沽名钓誉,才给后人留下了一团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
  如果按照班固的记述,可以设想,项羽要凭借为数几十万人的挖掘能力,不管他采取大揭顶还是多道并进的办法,都将是愚蠢至极的。若在短期内,集中一处深掘,不但难于下手,而且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来说,也是难于奏效的。即使是地宫被打开,那陵墓内的珍宝再多也有个定数,以三十万的人力,何以“三十日运物不能穷”?若从盗掘的面积上来看,对于一个深在地下七八十米的陵墓,开凿的面积过大,短期内挖不到底,更谈不上取物。“凿”小了,下部缺氧,人不能入。由此可知“羊入其凿”说法是不可靠的,在地层深处“火烧藏椁”并“火延九十日不能灭”的事,也无法发生。历史上对于掘墓中出现的“怪异”现象多有录载,如《汉书·外戚传》载王莽发傅太后冢,墓室崩塌,压杀数百人,开启棺木,臭气熏人,远及数里,开丁姬冢,椁内喷火四、五丈,烧了器物衣服,仅得玉匣、印缓而已。《括地志》载西晋永嘉末,挖齐桓公墓,水银散发出的气体人不敢近,久之,才牵犬进入墓内。如按班固、郦道元、袁枚等人的记载,无论是项羽、石虎或黄巢率部确实掘开了始皇陵,势必会受到原设的暗弩的射杀,即使有幸进入墓室,也将会受到水银毒气的伤害。而关于这些更能引人入胜的事件,书中岂能无载?
  退一步说,如果始皇陵内已被洗劫一空,历代朝廷又何需下令派人保护呢?
  当刘邦平定天下后,即派二十户为始皇守冢,这本身就说明这位新登龙位的皇帝知道并没有人毁坏寝宫。否则,还有什么守冢的必要?至于继刘邦之后,历代王朝对始皇陵都倍加守护,起码也是对班固、郦道元、袁枚之流讹传的否定。
  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陕西的文物工作者就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地面勘察,七十年代末期以后,考古人员便围绕陵冢、陵园进行大规模的钻探,并留下了近十万个钻孔。
  据长年负责秦始皇陵园钻探的考古工作者程学华透露: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上的封土没有发现局部下沉的迹象,夯土层也没有较大的变动。
  目前在整个封土上仅发现两个直径不足1 米、深不过9 米的小盗洞,况且这两个盗洞又远离地宫。如果当年的项羽以三十万人对始皇陵地宫进行发掘和火烧,怎会是今天这般模样?
  “班固近似道听途说,郦道元则是信口开河,致使我们的考古研究误入迷途。”程学华在对历史史料的记载者加以批评的同时,并对其记载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否定。
  素有严谨、精确的治学之道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并没有项羽焚烧地宫的记载,只是在刘邦和项羽两军对垒时的相互对骂之词中,借用刘邦的口提到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妆其财物”。而未提及项羽焚烧、盗掘始皇陵地宫的只言片语。相反,在晚于《史记》的《汉书》和《水经注》中,则把项羽对始皇陵的盗掘与焚烧说得活灵活现,形同亲眼目睹。这就不能不令人对项羽的盗烧问题加以怀疑和重新思考。
  现秦陵考古队副队长张占民先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也得出了和程学华先生一致的结论,认为班固和郦道元的记载是相互矛盾和难圆其说的:既然项羽烧地宫在先,那么地宫内的建筑,包括棺椁在内绝对不会幸免,怎么没有对秦始皇尸骨作何处理的半句记载?是一同烧毁了还是搞碎了?以项羽的性格和复仇心理,若见到秦始皇尸骨绝对不会放一把火了之的。而且假设项羽在匆忙中反常地一把火烧毁了包括秦始皇棺椁、尸骨在内的地宫,怎么会在后来又冒出个牧童失火烧毁了棺椁的说法?而假设项羽当时没烧始皇帝的棺椁和地宫,牧羊人单凭一根火把照明就敢独自钻入地宫烧掉了埋藏在地下数十米的棺椁?何况地宫之内严重缺氧,水银弥漫,不等牧童接近棺椁也许就一命呜呼了。由此可见,《汉书》的记载是难以成为事实的。
  从现已发掘、钻探的地宫周围的一些随葬品看,西墓道耳室仍保存着完整的铜车马队,而装置铜车马的木椁也没有遭到火烧,属于自然腐朽。北墓的耳室也同样地保存着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试想如果秦陵地宫真的被项羽30万大军所盗,在墓两旁的随葬品却怎么能完好无损?既然这些随葬品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深藏在地宫内的随葬品应该也不会被洗劫一空,甚至同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假如项羽当年真的一把火焚烧了地宫,那么地宫内的水银也早已挥发四散,而不再会有我们今天在陵的封土中发现和验证的水银存在。一切迹象和实物资料表明:秦陵地下宫殿不但未遭大规模的洗劫,也同样没有被焚烧的可能。
  按照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秦始皇为什么把陵址选在远离执政都城的骊山解释为:“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扩于骊戌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