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 冯淑兰 袁 春-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但是我当时就反思,我突然觉得我好像错了,就是我关注的当然也对图也进行过观察、训练,但是相对比识字分量要少一些,要少得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又体现出来了,这种爱是父母对孩子这种爱那么这种爱有多少这种爱可以重来?我在做一期节目的时候,好像在和一个专家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他也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当人们问他说你的父母亲,在你早期的时候是怎么教育你的?他说我的妈妈每次我从学校回来以后,就问我一个问题,说你今天又向老师提了什么样的好问题?我就反思,我说我们的家长一回来,我们往往问孩子你今天又考了多少分?你今天答对几道题?这好像就是一种差别。
  像刚才袁老师说的,她是把语言变成只是一个文字,但它语言是你的说和文字两个是必须结合起来的。所以她的孩子文字认识能力发展得很好,但是她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很好,因为语言是我们要用来交往的,是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但我们不是为了光去认那个字,所以她就会把看图说话就会忽略掉了。一个孩子正常的描述发散性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那其实也是我们家长一种急功近利这样一种心态的表现,希望孩子从小就掌握很多很多的东西,其实家长的心态都是想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其实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他走了误区,就是要把握好尺度,你看我上回听了一个专家他讲,说家长带着孩子来,说你看我们这个孩子两岁半了,可聪明了,快给奶奶念一篇文章,就拿那个报纸真的就去念去了,念完了以后专家当时什么也没有说,是挺聪明的。然后这个孩子就到幼儿园去了,到了幼儿园以后结果发现是什么情况呢?就是都有各区域的活动,这个孩子后来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什么区他都不去,他专门坐在一犄角旮旯,旁边也没有小朋友,也不跟小朋友去交往,可能就会拿着那个图书,他去看去了。这个专家说真是很可悲,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这个创造力和想像力了。因为什么,你的文字有了,他就不会去想图案上的内容了,实际上图案上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他可以想像出很多很多的内容,如果说我们成人可能想像不出那么多,但是我们的孩子的思维能够想得很多。可是他认字了以后,限制他了,也就是说剥夺他了,就是说把这个精力全部从字面上就理解了,家长这个误区是什么?就把一个人的聪明就只是看作文字和算术的能力,它就是语文和算术的能力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但其实这个是很大的误区,因为我们智能有八个方面,所以家长就拼命重视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其他的都忽略掉了。
  刚才三位专家提到了其中一个说法,说其实早期教育应该教育的是孩子,培养的是家长,家长是最至关重要的。要不然为什么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冯园长您在实际工作当中,这些家长和孩子去您那里,早期教育的这些孩子他们确实存在哪些问题?您觉得家长身上的问题。
  家长吧,他就是说刚才徐所长说了一个重知识、轻能力,而且他还忽略一个什么呢?就是孩子的这种基本自理能力上面的培养他不够,他都是包办代替,而且这都是传统的教养方法,他就说吃饱了喝好了就可以了。但是他忽略了往往包办代替,比如我们来的孩子,老师一说个什么,这家长就要动手,根本就没有说不考虑到孩子,孩子来了以后,交往能力没有,他的语言发展也没有。那么他的行为习惯上面肯定就有很多没有。比如说的你拿完东西要学会说这种礼貌用语的呀,实际上他没有;比如说孩子的需求我要去小便或者我要去大便孩子也不会去表达出来,实际上就是0到3岁掌握关键期。再一个培养孩子的基本的生活自理,另外一个还有个行为习惯,也就刚才我们前面提到3岁看小,怎么看小?他基本的礼貌都没有,最基本的秩序没有,最自己想表达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语,他仍然没有了。他是剥夺了孩子去学习,因为我们孩子是要通过手去学习的,什么动作都要靠他自己去练习的。那你剥夺了他这个学习的机会,那也剥夺了他建立智慧建立人格的机会。那他这个当中他观察能力没有了,判断能力没有了,分析能力没有了,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了,最后连他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这样子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非常危险的,那我们的家长不能包办孩子一辈子吧?你将来不能包办他、代替他结婚、代替他再养育孩子,所以你如果这样子养出来的孩子,到最后吃亏的、受累的还是家长。
  其实吧,就是家长说对孩子爱,这种爱我觉得有时候挺残酷的。其实我觉得他的有意无意地在剥夺孩子的很多能力,再一个他根本的本质问题,我觉得他还是不尊重这么小的孩子。刚才徐园长说的那个实例,不尊重它体现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站位,我们就发现很多家长跟宝宝谈话的时候,他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从体位上来讲人格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求我们自己的老师都是蹲下来跟孩子平视,不管多小的孩子都要拿他作为一个人去尊重。那么尊重从外在的是形体,那么在更内涵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游戏当中选择。你看吧,这个家长带着宝宝一进来,宝宝你玩这个吧、玩那个吧,这孩子脑子就不知道了,本来孩子挺胸有成竹的,进来我想很自然地去选择我想玩的东西,可是不然,家长就很仓促地去帮助孩子确定他所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家长包办代替的实在太多了。
  那刚才她们都说了,家长的误区那么多,我呢也想说一点,就说作为教育机构也有它的误区。为什么呢?就是说0岁到3岁这个早教它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刚出来,那么我们幼儿老师学的呢?在学校学的都是3岁到6岁,也就是说,她对3岁到6岁孩子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都掌握得比较好,而且它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完善的那么一个体系。那么针对0岁到3岁没有,没有任何的模式。那么它在头脑中重视程度可能就会存在着不够,不是很明确。那还有一个从内容上来说呢,她的内容0岁到3没有一套模式,不像说3岁到6岁我们都有教案、我们都有课程,我们可能拿过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发展、去借鉴就可以了。但是0岁到4岁没有任何的模式,完完全全靠你的老师去探索、去摸索。也就是说,我们缺少的就是内容上不够,另外我觉得还一个有就是师资上边,国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培训0岁到3岁的幼儿师资没有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出来。那现在就变成一种状况,把3岁到6岁的知识小龄化地给挪下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那么最初做的时候呢?就从它内容上来说,我们因为过去面对的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要去跟他们去游戏,跟他们去搞活动,习惯于去跟孩子去交谈。可是我们现在面对是家长,那么我们刚开始的误区也是我们怎么去面对家长?早期教育的定位在机构里边应该是定位给家长,就是幼儿是学习,但是家长是培训。他到这儿来真是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的方法来了,我们不是代替家长在这儿去跟孩子怎么怎么样更多地去游戏,或是更多地去怎么样,我们是通过我们的活动形式,每一个环节告诉家长这个环节在生活当中,应该怎么样对孩子?实施引导和教育。我觉得这个挺重要的。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在卫生部门机构,他们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那它是孩子体格上的发展,这个体格上的一个保健和训练。但是教育部门是教育,所以现在教育和孩子的身心特点是脱节的,所以你教育的人按你自己在那里想当然,但是把孩子扔在一边了。如果能够把卫生和教育两个合起来,结合起来,那这个孩子真的会很幸福。所以现在我们这个早教基地就在接轨,就是原来咱们幼儿园是保教结合,那么我们现在医教结合。在搞基地的过程当中离不开医,医也离不开教。
  所以刚才三位专家谈到这个呢,我就觉得无论我们从从事幼教的冯园长她们,从老师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这个早期教育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各方面都有责任的这样的一个事业,应该说是这样的一个责任。那么现在我们有没有一些相应的机构或者什么专门来从事0岁到3岁孩子的这样的早期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