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务员申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注意它的可操作性。申论主要测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清楚在《申论》考试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过阅读理解这一关,阅读时如果抓不住把材料的主旨和隐含的主要信息,那你概括就会存在不能全面抓住核心问题,甚至主题、政策会走偏,中心就无法紧扣主题。所以说阅读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应该说是《申论》答题的第一步。

  现在提出几个方法,帮助考生更好的做好阅读理解这一步。

  第一个是比较笨的办法。材料是给了我们16—20段文字。每一段读完后,我们就有一个问题,读了前面忘了后面,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最好拿着铅笔标识一下,第一段反应什么问题,第二段反应什么问题,你读完后,主线也就出来了,思路也比较明确。这样减少了难度,也节省了时间。

  第二,采用分步阅读概括的办法。一般来讲,我们申论考试会涉及这么几个方面: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等;需要你通过阅读、深入分析,概括提出问题最终将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那么,你在分析材料的时候,围绕这几个方面来整合材料,看原因来整合,比如:2、5、8、9是反应原因的,1、3、6是反映现象的,再就是对策的信息,他的信息可能会散落在段落当中,所以你在准备的时候,要有意识的进行理解分析。对你解答给出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在阅读理解的时候,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两遍阅读,第一遍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材料迅速浏览、快读一遍。然后再用,半个小时以内的时间,或者是25分钟的时间,再细读材料来升华第一遍的印象。

  再就是在写文章的部分,很多考生普遍有一种体会,回答申论的时候,很管用的一个方法,首先你必须罗列提纲。比如说申论要求的字数,超出字数,或者字数不足都会影响到得分。怎么来控制,可以采用列提纲的办法,列提纲可以控制你的字数,可以防止你漏掉一些重要环节。

  就列提纲而言,公务员考申论特点是和政府行为有直接关系的。如果说这种方案跟政府职能没有关系的话,那么就必须考虑公务人员的身份了,这是很多考生都经常忽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映可操作性的问题,有些事要考虑时效性。比如前几年的污染问题,如果一下子把他停来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甚至不可能,这就是因为时间而导致可操作性不强。所以你要考虑时效性,采取的措施,政府的引导和多渠道结合最终解决一个问题。强调最关键的是既要考虑针对性、还要考虑可操作性,而很多考生在答的时候往往是一刀切。

  解答建议:当时提到了一个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问题。这也可以转为一个突发事件,但是当时思路就没有往突发事件上考这一块。其实当时我们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实际上也讲到了公共事件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准备的时候,最好还是要准备几道热点问题的材料。要重点看,要看熟,也没有必要记和背。但一定要看熟。当你触及到这个主题的话,可以有话说,可以由建设性的观点,再融入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突破生难题目的办法。

另外在列提纲的基础上,因为申论的写作特点,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比如:某月某日某地发生的某某事件,或者是发生的某某现象。简单的提一下原因,描述一下政府解决这个重大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显然这一方面就能解决了。另外,就是讲为什么加上怎么办?构成文章的第二方面,为什么就是我们把生的材料读完以后,根据你概括的重点主题,然后围绕材料,设计一个有针对可行的、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富有建设性的方案。再通过文字形式反映在试卷上。

  如果考生理解、分析原因不到位,那么对概括主题、问题的提出和给定好的方案肯定是有困难的。所以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解对申论来讲还是重中之重,我们在大纲中提到了,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言语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里边重中之重还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没有过,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的观点,可能提不出来至少不是最佳方案。。

  前段时间,有个考生是参加过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说建议阅读理解是40分钟,而他用5分钟就可以做完了,走马观花的看一遍。他看完问题之后,他想我现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概括,选一个题发挥就是了。这不是好办法。因为申论首先是局限于给定的材料。如果给的材料都没有读懂,你就去想象,这不符合《申论》考试测查的目的。

  申论的另一部分,就是结尾。结尾就是解决办法,如何实施。

  一般情况下是一、二部分,在言语表达过程中,也能写的非常精彩,比较震撼人心。当然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些考生就有压力,我写文章的描述能力还不是很强。怎么办?其实,申论考试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测查考生的文字功底,所以这方面考生不用太担心。但是,要注意步骤和方法,第一写字什么,第二写什么,脑子里一定要有思路。思路一定要清楚。最终要解决问题,你的方案对该问题的解决要有现实意义、要可行、实施起来操作性要强。所以未必精彩和激昂就能得高分。

  所以说申论答题要抓住结构。阅读的时候,做到从容不迫。即使这个文章没阅读过,也不致于看不懂。这样有便于作答。当然,有一些老师讲课的时候,是涉及到了一些热点问题,甚至猜对了方向。但不能偏激的去理解。比如,现在有一个考生,我告诉他,我现在的题目是特定的,但是他怎么去答,会不会答,能不能答好就不一定了。申论考试首先要搞明白测查的目的,然后再去看材料反应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在明白这些问题基础之后,分析、概括、提出方案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公务人员的身份,政府行为、可操作性、针对性的问题,不要刻意强调主观意识。因此,提高和重视阅读理解环节掌握作答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考生必经的环节。

北京市2007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考的是“听证会制度”,直接考点是“社会公平”,间接考点是“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本次申论考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第一,注重考查对国策的理解和运用。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都具有这一特点。如北京市2006年公务员“社招”考试,通过“文化遗产保护”,考查科学发展观中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本次申论考试,通过“听政会制度”,考查“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

  第二,出现“对策有效性分析”的新题型。国家公务员考试,2005、2006年曾两次出现此种题型。本次申论考试第三题要求回答“举行网上听证会是否可行”,实际是要求分析判断该对策的有效性、可行性,本质上属于对策有效性分析类题型。

  第三,重视议论文的写作。近年来,国家及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最后一道大题,一般是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本次也不例外。

  第四,重点考查解决问题的措施。近年来,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一般有一道大题考查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次考试的第二题,即属于此种题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四题要求以“从我国的听证会制度发展谈起”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从“发展”二字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重心放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方面,可见,对策和措施是考查的重点。

  第五,近一两年来,申论命题出现了“热点偏移现象”。往往不考“主热点”,而考“次热点”;不考“当年热点”,而考“往年热点”。本次考查的“听证会制度”即属于此种情形。 

申论常见命题形式有以下9种,有的已经考过,有的可能在今后的考试中出现,请考生注意:

  第一,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主要后果,字数一般在150—200字之间。国家申论考试8年中这部分没有发生变化; 考生需注意以上题型,包括出现概括主要观点、主要现象等题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