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七千人大会时,就有不少人认为大会的书面报告把形势说得漆黑一团;到“西楼会议”和中央5月会议对形势进行再认识时,分歧就更加显见。有的同志比较婉转地提出,七千人大会对形势已经做了正确的估计,现在只过了几个月,又讲一篇同那时的估计大有区别的话,这样好吗?有人对陈云在“西楼会议”的讲话也提出非议。③
  除了对形势的判断上存在分歧以外,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领域,也都产生了不少意见分歧。
  在这些意见分歧中,毛泽东是什么态度,则显得十分重要。七千人大会上和大会结束的初期,他显然也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政治环境,要造成一种大家在政治上敢于讲话,工作上敢于负责,学术上敢于争鸣的气氛。七千人大会之后,他虽然不再直接插手经济工作,但决不像有些文章所描述的,正当第一线中央领导同志夜以继日的辛劳调整时,毛泽东则悠闲自得,遍览全国的名山大川,做了一回徐霞客。④事实上,他一直在关注着各项调整工作的进展,一些调整取得的重大成果与他的倡导是很难分开的。
  问题是,随着调整的深入,中国开始向一个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比较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新模式迈进,这似乎超越了毛泽东既定的认识。于是,在1962年的北戴河会议,他采取了行动,把党内关于国内形势的判断、关于恢复农业生产的办法、关于干部甄别等方面的新举措,斥之为“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重新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批判。从而,使国内刚刚出现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再次发生逆转,使得刚刚进行不久的、对扭转中国政治、经济困难局面极为重要的纠“左”不仅停滞下来,而且受到了批评。
  首先引起毛泽东不满的一件事,是“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在农业问题上,毛泽东主持制定“农业六十条”,将经济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之后,虽然并不是十分踏实,派田家英组织调查组到湖南继续调查“农业六十条”的贯彻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但他还是自认为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谁知,田家英调查的结果是,农民对“六十条”并不怎么认帐叫好,农民真正的要求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或者分田单干。在1962年5月田家英向毛泽东反映湖南农民这些愿望的同时,农村工作部长邓子恢赞成包产到户的主张也传到毛泽东的耳朵里。随后,又有中央副主席陈云专门找毛泽东谈话,提出包产到户或者分田单干的意见。接着,毛泽东了解到的情况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有这一意向。不仅在中央,地方上安徽的钱让能、河北的胡开明,以及陕西等地的农民,也纷纷写信反映这一要求,他们所提出的方案不同,但大体都是赞成包产到户或者分田单干的,一时间,呼声甚高。
  但毛泽东显然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坚持认为,从理论上说,只有搞社会主义的大农业,搞集体经济,农业才有出路,农民才会富裕。我们是共产党,只能朝着这个方向走,否则就是搞修正主义。从实践上说,发展农业生产,靠单干是不行的。南斯拉夫搞了单干,他们的经济不但没有好转,相反陷入了困难。苏联农业失败的原因,与农业集体化没有关系,主要是投资少,包括化肥、机械、交通运输。波兰也在强调将更广泛地采用集体经营的形式,在最近15年至20年内使不超过一半的农民的土地社会化。国外的情况是这样,在中国呢,没有搞单干的地方也有好的。为什么江西没有搞单干,就搞得好呢?山东破坏得厉害,为什么恢复得很快呢?河南情况也有好转嘛!搞得好的情况,各省都有。北京10个县今年就可以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有的就没有恢复的问题。从单干的前景上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阶级分化,一方面是三分之一的富裕农民更加富裕,其中有共产党的支部书记贪污多占、讨小老婆、放高利贷、买地;另一方面是贫苦农民破产。毛泽东于是问:你是站在三分之一的富裕户的立场上,还是站在三分之二的基本农民群众的立场上?问题就是这样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搞了一辈子革命,搞个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赫鲁晓夫搞修正主义,他还不敢解散集体农庄,如果解散集体农庄那就搞成南斯拉夫式的修正主义了。此外,据陶铸、王任重在广西桂林专区龙胜县的调查,农村真正想搞包产到户的人也就占百分之十几,根本不是全体农民的要求。结果,现在就顶不住了,刮起了“单干风”。毛泽东还有针对性地强调,这股风越到上面越大。
  对于提倡、宽容以至支持包产到户或者分田单干的那些同志,毛泽东认为,他们是被困难吓倒了,是在困难形势面前,对社会主义动摇的表现。他进而把这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把提倡包产到户,定性为“单干风”,认为是企图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是两条道路的斗争。
  在如何看待形势问题上,还在1961年9月,毛泽东就曾提出,现在是退到谷底了,形势到了今天是一天天向上升了。①七千人大会强调“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这显然也是根据毛泽东的看法与认识来判断的。但随后“西楼会议”提出最困难的时期还没有过去时,毛泽东的认识上也曾发生过一些反复。1962年4月9日,他在全国最高国务会议上承认:“现在有困难,不能说现在困难很小,现在有相当大的困难。国内有困难,国际上也有困难。”②大概是受到毛泽东的认同,5月7日至11日的中央工作会议,刘少奇等更加强调了当时的形势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形势。但毛泽东同刘少奇等之间,对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显然是有距离的。事实上,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是心存疑虑的。5月初,他走出北京到各省视察,一路对形势问题进行调查,但所了解的情况并不乐观。在湖南,他所信任的华国锋对湖南的夏季收成表示悲观。在华东,他出席了中共华东局会议,向来比较乐观的华东地区,这一次预测夏季收成时也有些低调。
  但同时得到的另外两个信息,使毛泽东重又回到了以往的看法。一个信息是从军队系统了解的。5月上旬,毛泽东向杨得志、许世友了解夏季作物长势时,他们说他们部队所在的地方还比较好。③另一个信息是6月上旬,毛泽东再同军队的一些同志谈到国内形势时,这些同志认为形势并没有那么困难,并表示对中央总是强调形势很困难有意见。毛泽东当场便说,你们是中央委员可以提意见嘛。④这一语道破了毛泽东当时的心情。显然,他对一些人大讲困难心有戚戚焉。


大会带来了什么新气象(4)


  但毛泽东懂得,形势困难与否,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有现实情况才能检验。不久,他找到了答案。也就是这年6月末7月初,南方一些省区夏粮收获以后,结果大大好于原来的预期。比如他所经过的江西、湖南、河南、河北、山东,都比预测的要好。尤其是山东,在5月华东局会议时,认为小麦不行,很是悲观。为了核实山东的小麦产量,毛泽东特意改变了原来的行车路线。本来,他走京广线时都是按郑州…邯郸…石家庄一直北上回京,这一次尽管田家英从北京来电话表示有急事向他汇报,但他还是从邯郸绕道济南,其目的,就是要亲自了解一下山东的小麦收成情况。结果,原来愁眉苦脸的山东同志,这一次眉飞色舞、欢天喜地地告诉他,小麦行了,原来预计只能收29亿斤,结果收了42亿斤。毛泽东大喜。毛泽东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喜悦回到了北京。
  毛泽东回到北京的当天,田家英、陈云先后向他提出为了克服困难实行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的建议。毛泽东当时嘴上没说什么,便让刘少奇找山东的谭启龙、江西的刘俊秀、河南的刘建勋了解农村形势。他想决策是从分析形势中产生的,既然认为一片黑暗,就证明社会主义不行,因而就需要全部单干。认为大部黑暗,略有光明,采取的方法就是大部单干,小部集体。所以,毛泽东要让刘少奇等先认清形势再说。在毛泽东看来,农业集体化大有希望,前途是一片光明。毛泽东因此批评中央第一线的领导人刮“黑暗风”。
  同样,在对外工作上,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基调是比较温和的。大会之后,从毛泽东接受越南等国建议,愿意通过召开世界各国兄弟党会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