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世恒言-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之症。别个医家,便要说还可以救得。学生是老实的,不敢相欺,这病下药不得了。〃小厮见说,惊得泪如雨下,拜倒在地上道:〃先生可怜我父子是个异乡之人,怎生用帖药救得性命,决不忘恩!〃太医扶起道:〃不是我做难,其实病已犯实,教我也无奈。〃刘公道:〃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著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万一不好,决无归怨你之理。〃先生道:〃既是长者恁般说,且用一帖药看。若吃了发得汗出,便有可生之机,速来报我,再将药与他吃。若没汗时,这病就无救了,不消来覆我。〃教家人开了药箱儿,撮了一帖药剂递与刘公道:〃用生姜为引,快煎与他吃。这也是万分之一,莫做指望。〃刘公接了药,便去封出一百文钱,递与太医道:〃些少药资,全为利市。〃太医必不肯受而去。刘公夫妻两口,亲自把药煎好,将到房中与小厮相帮,扶起吃了,将被没头没脑的盖下。小厮在旁守候。刘公因此事忙乱一朝,把店中生意都耽搁了,连饭也没功夫去煮。直到午上,方吃早膳。刘公去唤小厮吃饭。那小厮见父亲病重,心中荒急,哪里要吃。在三劝慰,才吃了半碗。看看到碗,摸那老军身上,病无一些汗粒。那时连刘公也慌张起来。又去请太医时,不肯来了。准准到七日,呜呼哀哉。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可怜那小厮申儿哭倒在地。刘公夫妇见他哭的悲切,也涕泪交流,扶起劝道:〃方小官,死者不可覆生,哭之无益。你且将小厮双膝跪下哭告道:〃儿不幸,前年丧母,未能入土,故与父谋归原籍,求取些银两来殡葬。不想逢此大雪,路途艰楚。得遇恩人,赐以酒饭,留宿在家,以为万千之幸。谁料皇天不佑,父忽聚病。又蒙恩人延医服药,日夜看视,胜如骨肉。只指望痊愈之日,图报大恩,那知竟不能起,有负盛意!此间举目无亲,囊乏钱钞,衣棺之类,料不能办,欲求恩人借数尺之土,把父骸掩盖,儿情愿终身为奴仆,以偿大恩,不识恩人肯见允否?〃说罢,拜伏在地。刘公扶起道:〃小官人休虑!这送终之事,都在于我,岂可把来薄葬?〃小厮又哭拜道:〃得求隙地埋骨,以出望外,岂敢复累恩人费心坏钞!此恩此德,教儿将何补报?〃刘公道:〃这是我平昔自愿,那望你的报偿!〃当下忙忙的取了银子,便去买办衣衾棺木,唤两个土工来,收拾入殓过了。又备更饭祭奠,焚化纸钱,那小厮悲恸,自不必说。就抬到屋后空地埋葬好了。又立一个碑额,上写:〃龙虎卫军士方勇之墓〃。诸事停当,小厮向刘公夫妇拜谢。
过了两日,刘公对小厮道:〃我欲要教你回去,访问亲族,来搬丧回乡,又恐怕你年纪幼小,不认得路途。你且暂住我家,俟有识熟的在此经过,托他带回故乡,然后徐图运柩回去。不知你的意下何如?〃小厮跪下泣告道:〃儿受公公如此大恩,地厚天高,未曾报得,岂敢言归!且恩人又无子嗣,儿虽不才,倘蒙不弃,收充奴仆,朝夕服侍,少效一点孝心。万一恩人百年之后,亦堪为坟前拜扫之人。那时到京取回先母遗骨,同父骸葬于恩人墓道之侧,永守于此,这便是儿之心愿。〃刘公夫妇大喜道:〃若得你肯如此,乃天赐与我为嗣!岂有为奴仆之理!今后当以父子相称。〃小厮道:〃即蒙收留,即今日就拜爹妈。〃便两椅儿居中放下,请老夫妇坐了。四双八拜,认为父子,遂改姓为刘。刘公又不忍没其本姓,就将方字为名,唤做刘方。自此日夜辛勤,帮家过活,奉侍刘公夫妇,极其尽礼孝敬。老夫妇也把他如亲生一生一般看待。有诗为证:
刘方非亲是亲,刘德无子有子。
小厮事死事生,老军虽死不死。
时光似箭,不觉刘方在刘公家里己过了两个年头。时值深秋,大风大雨,下了半月有余。那运河内的水,暴涨有十来丈高下,犹如百沸汤一般,又紧又急。往来的船只坏了无数。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他只道甚么火发,忙来观看,见岸上人捱挤不开,都望著河中。急走上前来看时,却是上流头一只大客船,被风打坏,淌将下来。船之人,飘溺己去大半,余下的抱桅攀舵,呼号哀泣,只叫〃救人〃!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水利害,谁肯从井救人。眼看他一个个落水,口中只好叫句〃可怜〃而已。忽然一阵大风,把那船吹近岸旁。岸上人一齐喊声〃好了〃!顷刻挽挠钓子二十多张,一齐都下,搭住那船,救起十数多人,各自分头投店内。有一个少年,年纪不上二十,身上被挽钓摘伤几处,行走不动,倒在地下,气息将绝,尚紧紧抱住一只竹箱,不肯放舍。刘方在旁睹景情,触动了自己往年冬间之事,不觉流下泪来,想道:〃此人之苦,正与我一般。我当时若没有刘公时,父子尸骸不知归于何处矣。这人今日却便没人怜救了,且回去与爹妈说知,救其性命。〃急急转家,把上项事报知刘公夫妇,意欲扶他回家调养。刘公道:〃此是阴德美事,为人正该如此。〃刘妈妈道:〃何不就同他来家?〃刘方道:〃未曾禀过爹妈,怎敢擅便?〃刘公道:〃说那里话!我与你同去。〃
父子二人,行至岸口,只见众人正围著那少年观看。刘公分开众人,捱身而入,叫道:〃小官人,你挣扎著,我扶你到家去将息。〃那少年睁眼看了一看,点点头儿。刘公同刘方向前搀扶。一个年幼力弱,一个年老力衰,全不济事。旁边转过一个轩刺的后生道:〃老人家闪开,待我来。〃向前一抱,轻轻的就扶了起来。那后生在右,刘公在左,两旁挟住膊便走。少年虽然说话不出,心下却甚明白,把嘴努著竹箱。刘方道:〃这箱子待我与你驮了。〃把来背在肩上,在前开路。众人闪在两边,让他们前行,随后便都跟来看。内中认得刘公的,便道:〃还是刘长者有些义气。这个异乡落难之人,在此这一回,并没有个慈悲的,肯收留去,偏他一晓得了便搀扶回家。这样人,真个世间少有!只可惜无个儿子,这也是天公没分晓。〃又有道:〃他虽没有亲儿,如今承继这刘方,甚是孝顺,比嫡亲的尤胜,这也算是天报他了。〃那不认得的,见他老夫老妻自来搀扶,一个小厮与他驮了竹箱,就认做那少年的亲族。以后见土人纷纷传说,方才晓得,无不赞叹其义。还有没肚子的人,称量他那竹箱内有物无物,财多财少。此乃是人面相似,人心不同,不在话下。
且说刘公同那后生扶少到家,向一间客房里放下。刘公叫声〃劳动〃,后生自去。刘方把竹箱就放在少年之旁。刘妈妈连忙去取乾衣,与他换下湿衣,然后扶在铺上。原来落水人吃不得热酒,刘公晓得这道数,教妈妈取酽酒略温一下,尽著少年痛饮,就取刘方的卧被,与他盖了,夜间就教刘方伴他同卧。到次早,刘公进房来探问。那少年己觉健旺,连忙挣扎起来,要下床称谢。刘公急止住道:〃莫要劳动调养身子要紧!〃那少年便向枕上叩头道:〃小子乃垂死之人,得蒙公公救拔,实再生之父母。但不知公公尊姓?〃刘公道:〃老拙姓刘。〃少年道:〃原来与小子同姓。〃刘公道:〃官人那里人氏?〃少年答道:〃小子刘奇,山东张秋人氏。二年前,随公三考在京。不幸遇了时疫,数日之内,公母俱丧,无力扶柩还乡,只得将来火化。〃指著竹箱道:〃奉此骸骨归葬,不想又遭此大难。自分必死,天幸得遇恩人,救我之命。只是行李俱失,一无所有,将何报答大恩?〃刘公道:〃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刘奇见说,愈加感激。将息了两日,便能起身,向刘公夫妇叩头泣谢。那刘奇为人温柔俊雅,礼貌甚恭。刘公夫妇十分爱他。早晚好酒好食管待。刘奇见如此殷勤,心上好生不安。欲要辞归,怎奈钓伤之处溃烂成疮,步履不便,身边又无盘费,不能行动,只得权且住下。正是: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却说刘方与刘奇年貌相仿,情投契合,各把生平患难细说。二人因念出处相同,遂结拜为兄,弟友爱如嫡亲一般。一日,刘奇对刘方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史?〃刘方答道:〃小弟甚有此志,只是无人教导。〃刘奇道:〃不瞒贤弟说,我自幼攻书,博通今古,指望致身青云。不幸先人弃后。无心于此。贤弟肯读书时,寻些书本来,待我指引便了。〃刘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