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世恒言-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我细说。〃乃对众人道:〃列位尊长在上,小生有一言相禀。〃众人俱站立起身道:〃不知足下有何见谕?老汉们愿闻清诲。〃遂侧耳拱听。张孝基叠出两个指头,说将出来,言无数句,使听者无不啧啧称羡。正是: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曾记床头语,穷通不二心。
当下张孝基说道:〃昔年岳父只因大舅荡费家业,故将财产传与小生。当时再三推辞,岳父执意不从。因见正在病中,恐触其怒,反非爱敬之意,故勉强承受。此皆列位尊长所共见,不必某再细言。及岳父弃世之后,差人四处寻访大舅。四五年间,毫无踪影。天意陈留得遇,当时本欲直陈,交还原产;仍恐其旧态犹存,依然浪费,岂不反负岳父这段恩德!故将真情隐匿,使之耕种,绳以规矩,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兼以良言劝喻,隐语讽刺,冀其悔过自新。幸喜彼亦自觉前非,怨艾日深,幡然迁改。及令管库,处心公平,临事驯谨。数月以来,丝毫不苟。某犹恐其心未坚,几遍教人试诱,心如铁石,片语难投,竟为志诚君子矣!故特请列位尊长到此,将昔日岳父所授财产,并历年收积米谷布帛银钱,分毫不敢妄用,一一开载账上。今日交还老舅,明早同令妹即搬归寒舍矣。〃又在箧中取出一纸文书,也奉与过迁道:〃这幅纸乃昔年岳父遗嘱,一发奉还。适来这杯酒,乃劝大舅,自今以后兢兢业业,克俭克勤,以副岳父泉台之望。勿得意盈志满,又生别念。戒之,戒之!〃
众人到此,方知昔年张孝基苦辞不受,乃是真情,称叹不已。过迁见说,哭拜于地道:〃不肖悖逆天道,流落他乡,自分横死街衢,永无归期。此产岂为我有!幸逢妹丈救回故里,朝夕训诲,激励成人,全我父子,完我夫妇,延我宗祀,正所谓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妹丈。此恩此德,高天厚地,杀身难报。即使执鞭随蹬,亦为过分,岂敢复有他望!况不肖一生违逆父命,罪恶深重,无门可赎。今此产乃先人主张授君,如归不肖,却不又逆父志,益增我罪!〃张孝基扶起道:〃大舅差矣!岳父一世辛苦,实欲传之子孙世守。不意大舅飘零于外,又无他子可承,付之于我,此乃万不得已,岂是他之本念。今大舅已改前愆,守成其业,正是继父之志。岳父在天,亦必倘徉长笑,怎么反增你罪?〃过迁又将言语推辞。
两下你让我却,各不肯收受,连众人都没主意。方长者开言对张孝基道:〃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但全归之,其心何安!依老夫愚见,各受其半,庶不过情。〃众人齐道:〃长者之言甚是!昔日老汉们亦有此议,只因太公不允,所以止了。不想今日原从这着。可见老成之见,大略相同。〃张孝基道:〃亲翁,子承父业,乃是正理,有甚不安!若各分其半,即如不还一般了。这怎使得!〃方长者又道:〃既不愿分,不若同居于此,协力经营。待后分之子孙,何如?〃张孝基道:〃寒家自有敝庐薄产,子孙岂可占过氏之物?〃众人见执意不肯,俱劝过迁受领。过迁却又不肯,跑进里边,见妹子正与方氏饮酒,过迁上前哭诉其事,教妹子劝张孝基受其半。那知淑女说话与丈夫一般。过迁夫妇跪拜哀求,只是不允。过迁推托不去,再拜而受。众人齐赞道:〃张君高义,千古所无!〃唐人罗隐先生有赞云:
能生之,不能富之;能富之,不能教之。死而生之,贫而富之,
小人而君子之。呜呼孝基,真可为百世之师!
当日直饮至晚而散。到次日,张孝基叫浑家收拾回家。过迁苦留道:〃妹丈财产既已不受,且同居于此,相聚几时,何忍遽别!〃张孝基道:〃我家去此不远,朝暮便见,与居此何异!〃过迁料留不住,乃道:〃既如此,容明日治一酌与妹丈为饯,后日去何如?〃孝基许之。次日,过迁大排筵席,广延男女亲邻,并张太公夫妇。张妈妈守家不至。请张太公坐了首席,其余宾客依次而坐。里边方氏姑嫂女亲,自不必说。是日筵席,水陆毕备,极其丰富。众客尽欢而别。客去后,张孝基对过迁道:〃大舅,岳父存日,从不曾如此之费。下次只宜俭省,不可以此为则。〃过迁唯唯。次日,孝基夫妇,止收拾妆奁中之物,其余一毫不动,领着两个儿子,作辞起身。过迁、方氏同婢仆直送至张家,置酒款待而回。自此之后,过迁操守愈励,遂为乡闾善士。只因勤苦太过,渐渐习成父亲悭吝样子。后亦生下一子,名师俭。因惩自己昔年之失,严加教诲。此是后话不题。
且说里中父老,敬张孝基之义,将其事申闻郡县,郡县上之于朝。其时正是曹丕篡汉,欲收人望,遂下书徵聘。孝基恶魏乃僭窃之朝,耻食其禄,以亲老为辞,不肯就辟。后父母百年后,容毁骨立,丧葬合礼,其名愈著。州郡俱举孝廉。凡五诏,俱以疾辞。有人问其缘故,孝基笑而不答。隐于田里,躬耕乐道,教育二子。长子名继,次子名绍,皆仁孝有学行,里中咸愿与之婚,孝基择有世德者配之。孝基年五十外,忽梦上帝膺召,夫妇遂双双得疾。二子日夜侍奉汤药,衣不解带。过迁闻知,率其子过师俭同来,亦如二子一般侍奉。孝基谢而止之。过迁道:〃感君之德,恨不能身代。今聊效区区,何足为谢。〃过了数日,夫妇同逝。临终之时,异香满室。邻里俱闻空中车马音乐之声,从东而去。二子哀恸,自不必说。那过迁哭绝复甦,至于呕血。丧葬之费,俱过迁为之置办。二子泣辞再三,过迁不允。
一月后,有亲友从洛中回来,至张家吊奠,述云:〃某日于嵩山游玩,忽见旌幢驺御满野。某等避在林中观看,见车上坐着一人,绛袍玉带,威仪如王者,两边锦衣花帽,侍卫多人。仔细一认,乃是令先君。某等惊喜,出林趋揖。令先君下车相慰,某等问道:'公何时就徵,遂为此显官?'令先君答云:'某非阳官,乃阴职也。上帝以某还财之事,命主此山。烦传示吾子,不必过哀。'言讫,倏然不见。方知令先君已为神矣。〃二子闻言,不胜哀感。那时传遍乡里,无不叹异。相率为善,名其里为义感乡。晋武帝时,州郡举二子孝廉,俱为显官。过迁年至八旬外而终。两家子孙繁盛,世为姻戚云。时人有诗叹云:
还财阴德庆流长,千古名传义感乡。
多少竞财疏骨肉,应知无面向嵩山。
第十八卷 施润泽滩阙遇友
还带曾消纵理纹,返金种得桂枝芬。
从来阴骘能回福,举念须知有鬼神。
这首诗引着两个古人阴骘的故事。第一句说:〃还带曾消纵理纹。〃乃唐朝晋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那相士说:〃足下功名事,且不必问。更有句话,如不见怪,方敢直言。〃斐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岂敢见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纵理纹入口,数年之间,必致饿死沟渠。〃连相钱俱不肯受。裴度是个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一日,偶至香山寺闲游。只见供桌上光华耀目,近前看时,乃是一围宝带。裴度检在手中,想道:〃这寺乃冷落所在,如何却有这条宝带?〃翻阅了一回,又想道:〃必有甚贵人,到此礼佛更衣。祗候们不小心,遗失在此,定然转来寻觅。〃乃坐在廓庑下等候。不一时,见一女子走入寺来,慌慌张张,径望殿上而去。向供卓上看了一看,连声叫苦,哭倒于地。裴度走向前问道:〃小娘子因何恁般啼泣?〃那女子道:〃妾父被人陷于大辟,无门伸诉。妾日至此恳佛阴祐,近日幸得从轻赎锾。妾家贫无措,遍乞高门,昨得一贵人矜怜,助一宝带。妾以佛力所致,适携带呈于佛前,稽首叩谢。因赎父心急,竟忘收此带,仓忙而去。行至半路方觉。急急赶来取时,已不知为何人所得。今失去这带,妾父料无出狱之期矣!〃说罢又哭。裴度道:〃小娘子不必过哀,是小生收得,故在此相候。〃把带递还。那女子收泪拜谢:〃请问姓字,他日妾父好来叩谢。〃裴度道:〃小娘子有此冤抑,小生因在贫乡,不能少助为愧。还人遗物,乃是常事,何足为谢!〃不告姓名而去。
过了数日,又遇向日相士,不觉失惊道:〃足下曾作何好事来?〃裴度答云:〃无有。〃相士道:〃足下今日之相,比先大不相牟。阴德纹大见,定当位极人臣,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胜言。〃斐度当时犹以为戏语。后来果然出将入相,历事四朝,封为晋国公,年享上寿。有诗为证:
纵理纹生相可怜,香山还带竟安然。
淮西荡定功英伟,身系安危三十年。
第二句说是:〃返金种得桂枝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