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围城里的天空:婚姻心理现象透视-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所知道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歌声淹没了我们进一步理性的思考……

我很赞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彭凯平的说法:“我们中国人往往自诩是‘关系专家’,能够自如穿梭于纷繁的关系网络,善于巧妙运用复杂的人际关系。表面上看也确实如此,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在‘关系’方面的书籍层出不穷。然而,当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考虑‘关系’的实证问题时,我们便茫然了。”

婚姻承诺就是如此,人人都能说出条条道道,但是却没有科学地研究、解释它。

市场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对我国原有的道德价值标准也有很大的冲击。随着市场化在我国的全面推进,使市场所具有的价值标准——追求最大的即时利益,有了极大的扩张性。这对婚姻家庭生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离婚率”不断升高,“婚外恋”、“情人潮”成为日益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即使一些处在婚姻中倾心相爱的人,也会因为出国、外出打工、工作变换、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天各一方时,无须等到天荒地老,通常三五年不能生活在一起即以分手告终。人们要的是爱情、婚姻带给自己的即时回报,却不愿被婚姻束缚!

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像在“菩萨蛮”中描写的那种热烈的婚姻盟誓:“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星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像戏曲“薛平贵征东”里王宝钏那样的女子,为一段只有几天的婚姻就开始了十八年的守望,在今日只能成为回忆。如今的爱情和婚姻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市场化的影响还表现在人们对自我的重视,现代化进程使人的个体价值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在家庭这个自己的私人空间中能充分表现自我,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也越来越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变化是积极的,但是每个人的关系若没有节制地扩张必然会带来相互协调困难的问题。过分自我使人们不愿在婚姻中为对方而部分牺牲自己的个性。很多人抱怨配偶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却不愿思考自己应怎样满足对方的需求。人人都对婚姻和配偶抱有很高的期望,自己却缺少努力。人们有了现代的权利意识,但相应缺少现代人应有的义务观念和责任能力。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人都已经感到,我国的婚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单单从离婚率来看婚姻的结果是无法全面了解婚姻的,因此从90年代起,一些学者如袁亚愚、李银河、张贵良、易松国、卢淑华等人开始研究婚姻质量,并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1997年徐安琪对我国婚姻质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得出了科学的有关国内的婚姻质量的评价,认为我国目前的婚姻质量不像通常所说的“60%的婚姻是凑合的”,而是婚姻质量属于中等。由于婚姻与性行为是紧密联系的,刘达临教授在90年代初对近2万人进行性调查,潘绥铭教授1999年组织进行了“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的随机抽样调查,等等,这些研究都表现出学术界对婚姻研究的重视。现在,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婚姻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婚姻是否保持下去的因素——婚姻承诺进行阐释,以期更好地认识婚姻的内涵,促进婚姻质量的提高。

西方有关婚姻承诺的研究

大约200年前,就有学者在因为得到报酬而继续维持行为过程和因为个人责任而维持行为过程之间做出了明确的区分。这种吸引和约束的定义可以看做是当代许多承诺的定义的基础。有关承诺的研究始于46年前,贝克在1960就鼓励其他人分析假设构成承诺的机制,是最先明确指出承诺的特征的研究者之一。其他一些研究者响应他的号召开始研究承诺,对人际关系承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浪漫关系中承诺的规律。在这些早期研究的基础上,有关承诺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个体对浪漫关系的保持上。目前,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婚姻承诺。因为与浪漫关系相比,承诺在婚姻关系中表现得更突出,婚姻承诺在人际关系、社会、法律等方面更复杂。

国外对婚姻承诺的定义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

罗宾逊和布兰顿认为,婚姻承诺代表一个长期的相互适应,包括相互依恋的感觉和希望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长相厮守的愿望。

蒙若和巴利认为,承诺是“无论个体对婚姻的满意度如何都会保持婚姻”。

斯坦利和马可曼认为,婚姻承诺包含两个因素:个人奉献和强制性承诺。个人奉献是指个体希望保持婚姻感谢和提高婚姻质量,不仅仅是关系的简单维持,还包括促进婚姻关系、为婚姻做出牺牲、将个人的目标与婚姻相联系、关心配偶的幸福。强制性承诺是指无视个体是否对关系满意和付出而强制个体留在婚姻关系中。强制性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压力,诸如经济、社会、个人、心理投入等有利于关系保持的要素。

耐坡和泰勒认为有三种类型的承诺,分别是“想(want to)”“必须(have to)”和“应该(ought to)”。“想”型承诺是出于自己的愿望,“必须”型承诺是除此关系外没有其他选择,“应该”型承诺是基于责任。他们认为这三种类型的承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认识:个体对配偶未来回报的认识程度;个体对婚姻关系的确定程度;有吸引力的备选者的数量;对婚姻关系心甘情愿的付出的程度;对婚姻关系的投资的数量;对婚姻关系的责任的意识。

爱墨特提出定义婚姻承诺的三种要素:一是人们对自己的婚姻持长期发展的观点,对关系做出的牺牲,采取措施保持和加强婚姻的内聚性,即使婚姻没有回报也会和配偶在一起;二是对配偶的责任,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的责任;三是对婚姻的价值和配偶带给自己的快乐深信不疑。

婚姻承诺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为了表述方便起见,我将婚姻承诺定义为:婚姻承诺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婚姻关系在感情上、心理上、行为上的认同和投入,并愿意承担婚姻所涉及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这个概念中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1)以感情为基础,婚姻不能没有感情的支撑。(2)心理认同感。即认为夫妻是一个联合体,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心理认同,就不可能在婚姻中全身心地投入。(3)相应的行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必须有行为方面的付出,同时这种付出不是以等价交换为目的。(4)承担婚姻的责任和义务。婚姻在缔结之时,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和利益,在以后婚姻关系的保持过程中,也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婚姻承诺的作用

许多研究者认为承诺是长期关系中最基本的动机,对这个变量的全面深入了解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夫妻双方的作用,它是在关系后面促进行为的一种动力。婚姻承诺的概念对夫妻的影响也很深远。研究者发现夫妻通常把承诺归结为他们成功保持婚姻的重要因素。

婚姻承诺是婚姻的一个重要的预见因素,可以反映出个人在婚姻关系中积极的方面。

若斯堡特(Rusbult)和沃瑞特(Verette)的研究表明,与婚姻承诺程度低的配偶相比,婚姻承诺程度高的配偶倾向于更积极地相互适应,沟通和解决更积极,对生活更满足。而且,婚姻状况良好的夫妇认为承诺是他们婚姻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还研究了对婚姻不满意的但还留在婚姻中的夫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还留在受虐待的婚姻中的人,常见的还有夫妻双方彼此已经不满意,但是既不能也不愿意离婚。这些例子证明婚姻承诺是一个多元的结构,在解释婚姻关系功能和功能障碍的发展和延续方面是有效的。

高水平的承诺与更多的爱的表达相联系,婚姻问题较少。婚姻承诺可以促进关系的稳步发展和保持稳定,引导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承诺能有效地预测个体是否愿意继续保持关系。婚姻承诺可以说是婚姻稳定性的首要原因。

婚姻承诺可以促进迁就行为。承诺水平高的人很迁就配偶的行为,在婚姻中会控制自己,当配偶生气或发怒时,会安慰对方,不会以愤怒来应对伴侣的愤怒。迁就别人的人面对配偶具有破坏性的行为不会回击;他们吞下侮辱、讽刺和自私而不反击。这样做,避免了争吵和口角,有助于消除而不是加剧配偶的坏心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