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齐其度量也。”这种信仰其实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因为古人认为凡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的都是神,河流给人们丰富的水源,有可供给人们食用的各种鱼类,但有时也有危胁人类生命的各种怪物,于是对之产生敬畏之情,立庙祀之。从周朝开始,四渎神就作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来祭祀。《礼记·祭法》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并在全国各地修庙祭祀,据《风惜通义·山泽》记载,祭祀河神的庙在河南荥阳县,河堤谒者掌四渎,礼祠与五岳同,江出蜀郡前氐徽外岷山,入海,庙在广陵江都县,淮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庙在平氏县,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庙在东郡临邑县。这种祭祀直至汉代,《汉书·武帝纪》建元(前140-134年)元年(前140年)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祀。”从汉宣帝开始正式列四渎神入国家祀典。
  《汉书·都祀志下》称宣帝神爵(前61前57年)元年(前61年)制诏太常曰:“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阀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祀江梅洛水,祈为天下丰年焉。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旧唐书·礼仪志四》称唐天宝(742-756年)六年(747年)封河滨为“灵源公”,济渎为“清源公”,江滨为“广源公”,淮渎为“长源公”。《宋史·礼志八》称宋仁宗康定(1040-1064年)元年(1040年)诏封江滨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滨为“清源王”。《元史·祭祀志五》则称至元(1264-1295年)二十八年(1291年)加封江滨为“广源顺济王”,河滨为“灵源弘济王”,淮滨为“长源博济王”,济滨为“清源菩济王”。明代则去前代所封号,则东渎为“大淮之神”,南渎为“大江之神”,西渎为“大河之神”,北渎为“大济之神”,崇奉依日。
  【江神】
  对长江之神的崇拜有地方性和整体性之分,例如起初人们对长江的崇拜大都为自发性,因而地方性质比较浓,秦统一六国以后,将江神列入国家祀典,从而使江神崇拜逐渐转变成整体性。《史记·封禅书》称秦统一天下后,自华西,名山七;江水,祠蜀。《正义》引《括地志》亦云:“江滨祠在益卅成都县南八里,秦并天下,江水祠蜀。”说明蜀地祭祠象征整条长江之神。
  然人们信仰长江之神,只是信仰长江的某一段,言长江某段自某江神主之。不过这些地方性江神同样受到帝王的重视,并得到了皇帝的封号和赐庙。其中某些地方性江神,只管辖长江某一段的风雨波浪。这些江神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位:
  奇相;江神之一,《索隐》引李善注《广雅》云:“江神谓之奇相。有关的记载有晋郭璞《江赋》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协爽于湘娥。”《茶香室四钞》引宋张唐英《蜀杌》云:“时大霖雨,祷于奇相之祠。唐英按右史,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沈江而死,化为此神,今江渎庙是也。”《铸鼎余闻》卷二引《轩辕黄帝传》亦云:“蒹氏女奇相,女窃其元珠,沈海去为神。上应镇宿,旁及牛宿。”
  《正义》、《括地志》云:“江渎祠在益州成都县南八里,秦并天下,江水祠蜀。”《华阳国志》云:“蜀守李冰于彭门阙立江神祠三所。”《茶香室四钞》卷二〇称江渎之神,唐封广源公,宋封广源王,元封广源顺济王。
  湘君;湘夫人;江神之一,其所辖只在湘江。
  是神信仰甚早,据《山海经·中山经》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晋郭璞注云:“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也。”汪绂注曰:“帝之二女,谓尧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传舜南巡,崩于苍梧,二妃奔哭之,陨于湘江,遂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称湘君、湘夫人是也。”《索隐》引《江记》亦云:“帝女也,卒为江神。”后王逸《楚辞》注曰:“尧二女,坠湘水之中,因为湘夫人也。”
  长江三水府;长江三水府为上水府马当,中水府采石,下水府金山,其信仰始于唐代。《文献通考·郊社考》二三称三水府神在伪唐保大中,封上水府马当为“广宁江王”,采石中水府为“济远定江王”,金山下水府为“灵肃镇江王”。
  《宋史·礼志五》又称宋真宗诏封江州马当上水府,“福善安江王”,太平州采石中水府,“顺圣平江王”,润州金山下水府,“昭信泰江王”。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又云:“今称三水府官者,起于唐保大中,上水府马当,中水府采石,下水府金山,皆有王号。宋因加封爵祭告。”
  屈原;屈原是明代以后信仰的江神之一,是人们出于对屈原的怀念而祀之。《月令广义·岁令一》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亦曰:“江渎,楚屈原大夫也。唐始封二字公,宋加封四字公,圣朝加封四字王,号广源顺济王。”
  金龙大王柳毅;金龙大王柳毅本为唐代小说中人物,因其在唐景龙(707-710年)三年(709年)为洞庭龙女传书,被奉为水仙。《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云:“长江,金龙大王柳毅。”
  【河神】
  为黄河水神,是中国古代崇拜较早、最具影响的自然神,与江神一样,由于地域等原因,仍具有多元性的特征。从殷王朝开始,国家就对河神极为重视,每岁祭祀,并立庙祀之,而到春秋战国时,这种现象异常话跃。秦汉以后河神被抽象为河渎,而人神色彩进一步淡化。《史记-封禅书》云: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水曰河,祠临晋。《汉书-郊祀志下》称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河于临晋,使者持节侍于祠,淮泰山与河岁五祠。《旧唐书-礼仪志四》称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封渎为“灵源公”。《宋志-礼志八》称宋二宗康定(1040-1041年)元年(1040年)诏封河渎为“显圣灵源王”。《元史-顺帝纪》称元至正(1341-1368年)十一年(1351年)加封河渎神号“灵源神佑宏济王”。
  河伯;河伯是河神比较统一的称呼,其记载最初见于《楚辞》、《庄子》、《山海经》等书中,为中国南北地区普遍信仰的河神,流传极其广泛。当时人们信仰为白龙、大鱼或人面兽身,盖为自然神。后来河伯进步衍化为人神,《庄子》、《韩非子》等称为冯夷,李善注《文选》称为川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称为禺强。
  魏晋以月,道教对民间信仰加以吸收,基本上定河伯为冯夷,视为“得道之人所补’。《重修纬书集》卷六《龙鱼河图》曰:“河姓公名子,夫人姓冯名夷君。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上古圣贤所记曰:“冯夷者,弘农华阴人也,在潼关提道里住,服八石,得水仙,为河伯。”
  《神异经-西荒经》:“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子童子,驰马西海水上,如飞如风,名曰河伯使者。”《真灵位业图》将河伯列为太清右位,称河伯是得道之人所补。《酉阳杂俎-前集》描绘河伯的形象称河伯人面,乘两龙,一曰冰夷一曰冯夷又曰人面鱼身。《金匮》言,一名冯循(作修),《河图》言,姓品名夷,《穆天子传》言无夷,《淮南子》言冯迟,《圣贤记》言其服八石,得水仙,《抱朴子》则称其八月上庚日溺河,《搜神记》亦有此说。
  《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冰夷一名冯夷,人面蛇身,潼乡提首人,尝入华阴服八石,得凌波帆水之道。北居阳汗陵门之山,与蜚廉互相讲术。初探从极之渊,深入三面仞,师玄冥大人学混沌之法。起而见有神鸟吸水洒空,施化为雨水。冰夷及置食水滨,时时招引,系熟为伴,可置怀袖,名曰商羊,是鸟生于有巢氏,特采雨露之精,能大自小,吸则勃海可枯,施则高原可没。相传其曾助黄帝与蚩尤作战。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称河伯为澄清尊神。
  巨灵;关于河神巨灵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张衡的《西京赋》,书中称巨灵。《茶香室丛钞》卷一五注云:“巨灵,河神也,巨,大也。是巨灵为大神。”薛综注曰:“巨灵,河神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臂开其上,踏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尚在。”李善注《遁甲开山图》日:“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搜神记》卷一三称河神巨灵以手臂其上,以足蹈离其下,中分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