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师专讲白骨观-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以生在此欲界中,无论为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在家的学人,要想先了欲念,寂静始欲根本,严持“别解脱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如不先修白骨观行,几乎绝少可言成就。悠悠爱河、欲海,正为生死根本,观慧不证,定力不成,岂易言了生脱死乃至向上胜妙成就哉! 
  如由修此白骨观法门,进而参究奢摩他(止)毗钵舍那(观)的理趣,即可直通大乘修法,成就迅速。】 
  【上面所讲由白骨观到不净观的修法,有一重要观念,必须了解,更须切记循序,然后再视修为者本身的变化,灵活运用作观,有时为了对治身心的觉受习气,也可以不循固定程序而颠倒修为程序。 
  白骨的初观修法,必须从左脚大拇指起观,循序上来到颈骨为止。然后转入不净观时,先从头骨部分头皮开始而下历五脏而及内外皮肉。此一上下往来的作修法门,即已概括色身气脉觉受循环往复的妙用。 
  但在作修白骨观与不净观法门中,佛却绝口不谈气脉,其故何在?因气脉约可分为两种:一粗一细。粗的气脉,依色身而有,依四大所生,是为凡夫感受境界。细的气脉,从识智作意所生,已非四大色身的范围,超越于凡夫禅的境界。 
  宋元以后的道家一派,讲究打通任督二脉等修为,实脱胎于白骨观与不净观的观法而来,终落下乘,此尤须彻底了知,然后专心修为白骨观与不净观时,才不至于被气脉等受阴感觉所惑乱。】  
 
  
 作者:月千夜2006…12…8 18:03 回复此发言    
 

 
10 回复:禅观正脉研究(南怀瑾)专讲白骨观修法  
  如此谛观此身,极使分明之后,再当观想一人、二人、三人,渐渐扩充数量。甚至,观见这个婆娑世界的四方上下,都充满了如此不净人等。 
  由此起修,再转入正思惟的正念“念我于前世,贪淫愚痴,不自觉知。盛年放逸,贪着情色,无有惭愧,随逐色、声、香、味、触、法。今观我身,不净流溢。他身亦尔,何可爱乐。见此事已,极自厌身,惭愧自责。出定之时,见诸饮食,如屎尿汁,甚可厌恶。”世尊接着开示,不净观想,作修到此境界,即当“易观”——就须改变原来作不净观的心念,转成观想身外所有不净诸物中间,以及四周围,忽然生起白色炎热的光影,飘忽流动,照化所有的不净污体,自身内外,亦被此白色光影包围,映彻透明。 
  作修到此境界,当生大欢喜心,由欢喜心的引发,身心轻软,此心明朗,快乐倍常。 
  这种修观的方法,名第三惭愧自责观,亦名第三津腻惭愧观。 
  【如果教理透彻,心行圆明,作修此种观法,亦可转入大乘道的喜乐境界与光明成就修法。但能否如此,端在学者的修积福德、智慧两种庄严行门的程度如何了。】 
  前面已经讲了三种修禅定的方法,主要都是以白骨观做基础。我们晓得佛法的中心不在于普通的“打坐”,也不是为了长生不老。许多人会间:人不为长生不老,得道又有什么意思呢?其实佛学谈的“空”不是“没有”。换句话说,学佛的目的比普通观念中长生不老的欲望大得多。要追求一个“不生不灭”,永远不死的生命,不是普通的长生不老。这个永远不死的生命本体,在佛学的名词,可以叫做金刚不坏的“法身”;至于肉体生命的长生不老,当然也可以修到,那就是金刚不坏的“报身”。法报二身成就了,自然就有千百万亿的“化身”。你们看,这样的大目标,是不是比一般观念中的长生不老大得多? 
  但不管大小乘的佛法,要成道果,第一步要先证到“无我”。我们在理论上的无我,说起来很容易。实证上,拿身心来证到无我,是不容易做到的。不要说“无我”不容易做到,我们做到“空身”或“忘身”都不容易。比如大家静坐时,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坐在那里,始终受到身体的拘束障碍,一会儿酸,一会儿痛,总是忘不了这个身体,没有办法达到“忘身”,更不要说“忘我”了。 
  走白骨观的路线,观想成功了,很快的就能够到达“忘身”,甚至于到达“无我”。平常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忘身”,也没有办法“无我”,就因为我们这个生命,受到所带来业力的影响。 
  业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作个比方,这个带着业力的生命,就好比是块吸铁石。所有带着铁质成分的东西,都会受到它的吸引力,都会被它吸住,我们有了这个生命以后,为什么思想,杂念、情感那么多?因为本身已经好象吸铁石一样,那股业力的念力,时时流转不停,向外驰求、攀缘,解脱不开。我们都知道,佛法的宗旨就是要求解脱,但这些思想杂念的缠绕,又怎么才能解脱呢?用吸铁石作比方的话,就是必须先转化那个磁性的作用,使它还原到没有磁性的均衡状态,但这并不是说它磁性的功能丧失了,它那磁性的功能还是具备,只是让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而不再乱吸东西。白骨观的修法,先空掉这个身体,就好比把吸铁石转化成均衡状态,寂然不动,那么就很容易证到性空的果位。 
  我们再拿另一个物理现象来作比方,譬如地球,有地心引力的作用——不只地球,每一个星球,它本身都有吸引力,现代人对这点科学常识应该是有的。你看,当一个火箭冲出地心吸引力的势力范围时,地球就拿他没办法,无法对它发生影响,无法再把它吸回地面。我们修持修白骨观,杂念为什么总是空不掉?因为我们生命所带的业力,就好比地球一样,始终向内吸,业力脱不掉。解脱业力要有大勇猛力,如火箭一样,脱出了地心引力的牵绊,达到空的境界,业力才能解脱。随着修持的程度,生命可由欲界升华至色界,乃至到无色界,而后至于超出了三界。所谓超出三界,不是到一个第四界中去,而是在三界中可以自由往来,不受三界业力的吸力所拘束。  
 
  
 作者:月千夜2006…12…8 18:04 回复此发言    
 

 
11 回复:禅观正脉研究(南怀瑾)专讲白骨观修法  
 白骨观和果位 
  但是,由白骨观空掉了身子,是不是已经解脱了?即使不往生西方,也可以往生东方,或者其他任何一方佛国佛土,是不是能够超出欲界到色界天?或者由色界天再进到无色界天?或者得个什么果位,此中道理不是这么简单,你功夫即使到达“忘身”了,还是“凡夫禅”,那只是功夫。真正要证果位,必须在“八十八结使”上下工夫。然后才可能经由欲界的初果、二果、三果、,至于色界、无色界,断尽见思惑而得阿罗汉果,不再轮回于三界。 
  由白骨观达到“身空”,这其中有个问题。你怎么做到身空呢?由白骨观怎么到达身空呢?只要白骨观观成了,自然就可以做到。那么,谁在观想?“我”在观想。你什么在观想?我“心”在观想。万法唯“心”造,所以能做到。“心”是什么? 
  让我们先看看我们目前的心理状况:贪、瞋、痴、慢、疑,这些贪瞋痴慢疑的结使,是情绪化的,也是我们个性上的阴暗面。再加上另外五种观念思想上的偏差:“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等。所谓“见”,用现代话说,也就是思想形态,如见解、观念等。所谓“思”,则属心理状态,如心念、习性等。从佛学观点来看,欲、色、无色三界的心理状态,在“见”“思”这两方面共有八十八种结使。 
  学佛修道,走禅定的路子,除了在色身上修忘身的功夫外,最重要的必须在心理的结使上下功夫。果位的差别就在于此。心里结使解脱到什么程度,就得到什么果位,这是一定的。至于三界天人的等次,则配合四禅八定的功夫。总之,四果和四禅是有差别的。 
  上面这些解释,就是希望大家知道,不要以为作白骨观就可以证得果位了。到达某个果位的“功夫”固然要从“身”上了;但是真正证得道果,还必须配合“心意识”的结使上了。身心齐了,才是佛法真正修持之路。单从任何一方面了,都无法圆满道果。 
  现在这个前提交代了,再看下面的“膨胀脓血想”。 
化朽腐为神奇 
  这第四观膨胀脓血不净想的修法,我想大家文字都看得懂了。在定中从“左脚大指”开始,不是观骨头,而是观我们的肉体,从左腿开始,到右腿,然后到全身,观想自己全身浮肿,然后慢慢溃烂。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