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芍还常用于调理月经。配当归、生地、黄芩、艾炭、阿胶(胶艾四物汤)等,用于月经赶前或月经过多。配当归、川芎、熟地、红花、桃仁(桃红四物汤)、香附等,用于月经错后、量少等。对行经腹痛,常重用白芍。配桑寄生、白术、炒黄芩等,有清热安胎的作用。
养阴、补血、柔肝,用生白芍;和中缓急用酒炒白芍;安脾止泻用土炒白芍。
赤芍偏于行血散瘀,白芍偏于养血益阴;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散。
当归入肝,能动肝阳,白芍入肝,能敛肝阳;当归性动,白芍性静,二药合用,可互纠其偏,互助其用。
熟地、白芍皆能补血,但熟地补血以入肾生精为主,白芍补血以入肝养阴为主,熟地甘温,白芍酸寒。
据近代报导,本品有制菌作用(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能缓解由于胃肠蠕动亢进而引起的腹部疝痛。
用量一般为4。5~12克。重症有时可用到15~30克。
产后血瘀、恶露不下者忌用。

白术
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功能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是常用的补气药,但与补血药同用,也可以补血(中焦运化旺盛,则气血自生)。
1。健脾燥湿:脾胃虚弱,中焦运化不健,消化不良,水湿不化,食欲不振,则易出现胃院闷,腹胀,大便溏软,呕恶,泛水,四肢倦怠等脾虚湿浊不化的症状。这时可用本品健脾燥湿以助中焦运化。常配合党参、茯苓、陈皮、半夏、木香、草蔻等同用。如脾虚运化失职,中焦湿盛,也可产生脾虚泄泻。这时可用本品配合党参、茯苓、猪苓、车前子、炒山药、炒芡实、炒扁豆等同用,以键脾止泄。
2。益气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本品最能健脾益气,培补中焦,故能益气生血。常配合党参、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等同用,例如八珍汤、人参养荣汤等。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和理论,常用它治疗各种贫血。
3。和中安胎:妊娠以后,需要更多的血液养胎,血液来源于中焦,故增加了中焦脾胃的负担,有时可导致中焦运化失常,如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为呕逆、眩晕、胸闷、不食等,名为“恶阻”。可用本品健脾化湿,和中安胎。常配合陈皮、竹茹、苏梗、茯苓、藿香、生姜等同用;兼有胎热者(脉数、烦热、苔黄、思冷饮食等),可配合黄芩、栀子、白芍等同用;兼血虚者(面萎黄、唇舌色淡、心慌、气短、脉细等),可配合当归、白芍、生地等同用;肾虚胎元不固者(腰痠腹坠,腿软无力,容易滑胎、小产,尺脉弱等),可配合桑寄生、川断、山药、山萸、熟地、五味子、黄芪、党参等同用。中气健壮,肝肾气血充足,胎元自然安固。
本品除用于上述诸病症外,还可配合猪苓、茯苓皮、冬瓜皮、车前子、桂枝等,用于治疗脾虚水肿;配合黄芪、防风、浮小麦等,用于气虚自汗;配合枳实、莪术、神曲、麦芽、山查核、生牡蛎、桃仁、丹参等,用于腹中癥结癖块等等。
党参、人参补气,偏于补脾肺元气,适用于补虚救急。白术补气,偏于健脾、补中焦以生气,适用于生气血以治虚。
苍术、白术均能健脾燥湿,但苍术芳香苦温,其性燥烈,兼能升阳散郁,燥湿、升散之力优于白术,而健脾、补气生血之力则不如白术。
生白术适用于益气生血;炒白术适用于健脾燥湿;焦白术适用于助消化、开胃口,散癥癖;土炒白术适用于补健脾胃而止泄泻。
据近代实验研究,本品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速;入血可使血循环增快;还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
用量一般为4。5~9克。重病或需要时,也可用到15~30克左右(例如抢救虚脱需用独参汤时,一时得不到人参,可急用生白术20~45克、党参30~80克、附片9~12克,急煎服)。
脾胃阴虚者慎用。

                     百      合
百合味甘性平。常用为敛阴润肺和清心安神药。配生地、麦冬、沙参、贝母、梨皮等,可用于阴虚肺燥的咳嗽。配沙参、五味子、马兜铃、诃子、麦冬等,可用于久咳不愈、肺阴虚而肺气浮散之证(久咳不止,已无实邪、咽干少痰、气短微喘)。配麦冬、莲子、远志、黄连、阿胶、元参等,可用于热病后余热不清的神志恍惚和阴虚的心烦、失眠。
五味子味酸而收,偏于治肺气之浮散。百合甘敛润肺,偏于治肺阴之虚燥。
百部温肺化痰而治嗽,并可杀虫。百合甘敛润肺而治嗽,并可宁心。
另外,百合还有益气调中的作用。用本品30克配乌药9克名百合汤,可用于久久难愈的胃痛。我常用百合30克、乌药9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草寇9克、高良姜9克、香附9克、川楝子6克作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对溃疡病所致的长期胃痛,属于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气血皆病的证候,往往取得满意的效果,仅供同志们参考。
用量:一般为9~12克,须要时也可用到25~30克。
外感咳嗽不宜使用。

                 柏    子    仁
柏子仁味甘、性平。主要用为养心安神、润燥通便药。本品能补心气养心血而安神。对思虑过度,心脾受损而出现心慌不安、惊悸失眠、夜间盗汗等症。常以本品配地黄、枣仁、当归、党参、茯苓、麦冬、五味子、远志等同用。
柏子仁还有养血润肠的作用,对年老、久病、体衰、津血枯耗而致的大便秘结,可以本品配桃仁、杏仁、当归、麻仁、瓜蒌、松子仁等同用。
合欢花治肝郁的失眠,夜交藤治阴阳不交的失眠;柏子仁治心虚的失眠。
郁李仁偏治幽门气结而致的便秘。柏子仁偏治血虚肠燥的便秘。    用量一般为3~9克。膈间多痰及大便泄泻者,不用。

                     鳖      甲
鳖甲味咸、性凉。是常用的滋阴清热药。并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兼能平肝潜阳。
因阴虚内热而见骨蒸痨热,盗汗湿发、潮热颧红、肺痨干咳、痰中带血等症。可用本品滋阴清热,常配合银柴胡、秦艽、青蒿、地骨皮、知母、当归、乌梅、白芍、生地、元参等同用。
疟疾久久不愈,左胁下出现硬块,名曰“疟母”(脾肿大)。本品咸能软坚,散结消癥。可用本品醋炙研末服,每日二、三次,每次一钱。也可与柴胡、黄芩、党参、半夏、桃仁、丹皮、射干、生牡蛎、三棱、莪术等同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有“鳖甲煎丸”,是治疗疟母的专剂。近些年来用此丸治疗脾大,也有一定的效果。
妇女经闭,气血流通不畅,腹中瘀积结滞而生癥块者,可用本品配合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生大黄、三棱、莪术、桂枝、炙山甲等同用,以通经消癥。
龟板偏于入肾滋阴,补益之力大于鳖甲。鳖甲偏于入肝退热,散结之力大于龟板。
牡蛎偏于化痰结、消瘰疬。鳖甲偏于除胁满、散疟母。
用量一般为9~15克。重症也可用到30克。入汤药须“先煎”。
无阴虚内热及消化不良、肠冷便泄者忌用。

                  补    骨  脂
补骨脂又名破故纸,味辛苦,性大温。主要功用是补肾阳,固下元,暖脾胃,止泄泻。
凡因肾阳虚而致的阳痿、性机能减退、腰膝冷痛、阴囊湿冷、下腹部虚冷等症,可用本品配胡桃肉、杜仲、阳起石、川续断、附子、熟地等同用。肾主下元,肾阳虚可导致下元不固而出现遗尿、尿频、尿失禁等症,可用本品配桑螵蛸、菟丝子、乌药、益智仁等同用。也可用本品炒脆为末,睡前服。我曾用本品配桑螵蛸、复盆子、乌药、益智仁、熟地、山萸、炒鸡内金、茯苓、煅龙骨、煅牡蛎、桑寄生等,治疗青少年或成年人顽固性遗尿,取得满意的效果。
脾胃虚寒而致消化不良,慢性腹泄等症,可用本品配肉豆蔻、大枣、生姜(名二神丸)、茯苓、白术等同用。本品既能温肾又能暖脾,故对脾肾两虚而致的“五更泄”(又名鸡鸣泄,即每日清晨拂晓时泻肚)最为适用。常配合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名四神丸)等同用。我常在四神丸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入炒山药、诃子、茯苓、白术、附子、炮姜等药,用于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肠结核等病的泄泻,有一定效果,供参考。
肉豆蔻与补骨脂均能止泄泻。但肉豆蔻偏于助脾阳、燥脾湿而涩肠止泄。补骨脂偏于补肾暖脾而固肠止泄。
用量一般3~9克。尿血、便秘者及孕妇慎用。急性泌尿系感染而致的尿频,不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