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和公私旅客。从曹操时代开始,以至整个北朝,邺都还是黄河流域的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都是文学大家,在他们的创导下,四方人才,荟萃邺都,形成了一个邺下文人集团,诞生了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留下了大量传世名作。曹魏以后,邺都余风未散,北齐时邺下仍然是文人荟萃之地,所谓〃邺京之下,烟霏雾集〃。 

  邺城周围环境优美。城西有玄武苑,苑内有建安十三年引漳水所凿的玄武池,原为训练水军之处,后改为风景区。苑内有鱼梁、钓台、竹林、葡萄园。城西还有灵芝园,城东有芒林园,都是王室贵族官僚宴游作乐的场所。 

  曹魏时代邺城的规制和布局,开我国古代都城的一代风气之先。一是首先出现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对后代都城的规制有很大的影响。二是宫城、官署与民居截然分开,改变了过去长安、洛阳那样宫城和里坊相参的局面。三是宫殿官署和贵戚所居,都集中在北部,改变了〃西朝后市〃的传统;宫殿宫署区建筑群结构紧凑、布局严密,进入司马门两旁为各种官署,听政殿后曹操后宫,乃按〃前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总之,曹操时邺都建制的一系列特点,开创了都城规划严整布局的先例,对隋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都有一定的影响。邺城处于平原地带,无险可守,因筑三台〃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具有象征政治威势和军事堡垒的双重作用。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魏。次年移都洛阳,邺为五都(与长安、洛阳、许昌、谯)之一。又分魏郡东部都尉置阳平郡,西部都尉为广平郡,合称三魏。三魏之地,在当时为河北平原人口最集密、经济最富庶的地位。 

  西晋时邺城仍为魏郡治所。晋惠帝时八王之乱,成都王颖占据邺,俨然如建安年间的邺,成为西晋王朝实际权力中心所在。永兴元年(304年)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讨颖,兵败,惠帝被颖俘至邺达一月之久。同年幽州都督王浚讨颖,攻入邺城,〃士众暴掠,死者甚众〃。但整个城市建筑尚未遭到破坏,此事之后邺一直是司马氏驻扎重兵之地。永嘉元年(307年)汲桑、石勒攻入邺城,〃遂烧邺,火旬日不灭,杀士民万余人,大掠而去。〃《通鉴》胡三省注云:〃袁绍据邺,始营宫室,魏武帝又增而广之,至是悉为灰烬矣。〃 

  晋末永嘉之乱,北中国陷于一片混乱动荡之中。晋愍帝司马邺于永嘉七年(313年)四月在风雨飘落之际登上帝位,改元建兴。为避帝讳,改邺县为临漳县。这是临漳县名的始见。但实际上仅是一纸空文,因为就在同一个月内,石勒攻下了邺城,不久即以其义子石虎为魏郡太守镇邺。 

  331年秋,石勒亲自筹划营建邺宫,被焚毁的曹操邺宫经过了24年之后,又初具规模。 

  公元334年石虎即位。次年迁都于邺,以襄国为陪都。336年开始大规模营建邺都,进入邺都城市发展史上鼎盛时代。石虎在原曹魏邺城北半部宫殿区所起大小宫殿楼观40余所,〃其于曹魏宫室改易多矣〃(嘉靖彰德府志))。又迁洛阳、九龙、仲翁、铜驼、飞廉于邺,置于诸宫之前,以壮瞻观。曹魏时邺城南垣凤阳门直对石虎在铜雀园内修造的九华宫,故特崇饰此门,邺中民谣有〃凤阳门楼天一半〃之说。未到邺城七八里处,即可遥望见此门。石虎还发动近郡男女16万,车10万辆,运土于邺东二里修华林苑垣周围数十里,并筑长墙于邺北。石虎在襄国和邺都之间二百里内,修造了大小离宫别馆44所。北魏郦道元是到过邺城的,他在《水经注》里对邺城有比较具体的记载,其中有几句很形象的话,概括地反映了石赵时邺都宫室的繁华面貌。其云:〃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这已是石赵亡后将近二个世纪了。在其全盛时代,成汉使者去邺都后返回成都,〃盛称邺中繁庶,宫殿壮丽〃。在十六国时代,邺城可以说是黄河流域最繁华的一个都城了。 

第83节:安阳:童年中国的荣光和惆怅(4)


  公元349年冉闵之乱,整个邺城中羯胡〃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石季龙载记》)。如果羯胡占全城人口1/2计的话,那么石赵全盛时邺都人口将近50万,在当时黄河流域这算得上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了。 

  公元370年后邺城为前秦苻坚所灭,邺城失去了都城的地位,不过其为河北平原南部军事重镇地位未变。415年,晋北高原〃比岁霜旱,云、代之民多饥死〃。太史令王亮、苏坦向魏主拓跋宏提议自平城迁都洛阳,途经邺城,筑宫室于邺西居之。次年春正月又在邺宫澄衷殿朝会群臣,看来对邺城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其所以未采纳崔光定都邺城的意见,目的是因为都洛阳便于南伐。可见在六朝时代邺城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黄河下游地区最理想的都城所在。 

  公元531年高欢以北魏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的身份驻邺。534年高欢以洛阳久经丧乱、宫室残破为由,迁都于邺。次年高欢因旧邺城(北城)窄小,动员7。6万人在旧城之南营建新宫。元象二年(539年)九月又动员畿内10万人,拆迁洛阳宫殿材木,运到邺营修宫室并筑城,周围25里;并以漳水近域,起长堤以防泛滥,又凿渠引漳水东流城郭,造水碾,以利于时(《北史o高隆之传》)。这是邺南城。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讨阀杨坚失败,杨坚攻下邺城,下令焚毁邺城宫室及民邑,迁民人及相州、魏郡、邺县于南40里的安阳城(今市西南1。5公里)。千年名都,就这样既被焚毁又将民居迁空,完全成为一片废墟,落得了与两千多年前殷墟同样的命运,真可谓是历史的巧合了。 

  杨坚毁邺后,六朝古都顿然变为一片废墟,可以称之为邺墟(隋唐北宋前期邺县所治并不是在废城之内)。隋时段君彦《过故邺》诗云:〃旧国千门废,荒垒四郊通。〃盛唐诗人孟云卿笔下的邺城的景气是:〃魏家旧城阙,寥落无人住。〃(《邺城怀古》)到了中唐时期,邺城废址内已辟为耕地。由于年代久远,当地人甚至已不知此为何地了。孟郊《早发邺北经古城》诗云:〃微月东南明,双牛耕古城。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当时置此城,岂料今日耕。蔓草已离披,狐兔何纵横!〃唐宋以来,凡路过邺城、铜雀的文人墨客,留下的不少怀古诗篇,无不对〃魏家园庙已成尘〃(唐郭良骥《邺中行》)的沧桑之变,表示无限的感伤。元人纳贤于至正五年(1345年)十二月途经邺城遗址,还专门作了考察,在《河朔访古记》一文中,记载到他过邺镇,登三台眺望,见邺城旧址已是一片残丘断陇,问诸山僧野老,犹能在荒烟野草指点故都残迹。昔日繁华了无踪迹,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那么,为什么同样被杨坚焚毁的六朝古都建康,在唐以后还能再度兴起,甚至还做过一阵子全国首都,而邺城却从此一蹶不振呢?这是因为,历史上一个政权选择它的都城,是从经济、军事、地理几个条件来考虑的。邺城背靠山西高原,面临黄淮海大平原,又经曹操的经营,成为黄河下游地区水运的枢纽。故其军事条件虽不如长安、洛阳有险可持,但它经济、地理条件却在两者之上。所以历史上凡能控制山东地区而不能占有黄河流域的政权,一般都要定都于此。隋唐为统一帝国,当然要选择更为有利的长安、洛阳。北宋时代因东南经济发展,为漕运计,继承五代传统,定都开封,不可能考虑河北的邺。更何况唐代以后魏洲、大名府兴起,替代了邺的地位,以至到宋代中叶邺连作为一个县的地位也不存在了。元明清三代,大运河兴修,无论从经济、军事、地理条件来考虑,均以北京为上选。所以邺于宋后,不存在复兴的条件了。而建康(南京,下同)则不然,隋后虽与邺同样是个小县,但五代杨吴时,因偏居东南一隅,其境内惟有建康和扬州为长江下游沿岸的两个重要城市。故在扬州建江都府为首都,在建康旧址建金陵为西都(后改江宁府)。以后镇守江宁府的徐温篡夺了杨吴政权,建立南唐,即以江宁府为都城。以后在此建都的朱元璋、太平天国、国民党政府均与其势力发韧于长江中下游有关。故邺与建康虽同毁于杨坚,而其以后命运竟如此悬殊,实为历史条件使然。 

第84节:安阳:童年中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