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月16日 新建高校校长论坛.新建高校创新模式的探索 张妙弟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设在沿海开放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那么,能不能走过去这些民族院校的老路呢,不能。所以过去的民族院校主要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适应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的需要,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人才为主。那么我们现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所以大连民族学院选择了以理工学科为主,多学科全面发展这么一条道路。这在全国13所民族院校当中,是惟一以理工为主的。另外选择在大连,这样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地区来的学生的这种开放的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只是从一个侧面来说明,就是说从一开始按照新校新办,从办学指导思想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那么我们这种新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它们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在现在不创新,或者我不改革,还走原来的老路,就是说哪怕我改革的步子好像小一点,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就不能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现在主要是我们新建高校包括地方院校在内,都是要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好,发展特色经济也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必须向这个方面来努力,那会不会连学生都招不到?也有可能。

    比如说我举一些,我不是说这些专业不需要。比如说中央民族大学,它有民族学专业;有音乐;有舞蹈;有艺术,像这一类的人才,我个人认为,像这样的人才,国家是需要的。因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那么这样的人才是不是大量需要呢?我认为不是,在少数院校,培养这一类的人才,国家是需要的。但是,民族地区所大量急需的是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人才;应用型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

    我觉得新建高校里边,有一批是办学历史比较长的。那么它们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当中,重新合并的,这样一批高校。比如说像我们江汉大学的话,那么有的合并学校里边它办学历史大概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成立了。那么这样一些高校合并以后,它又是属于地方高校,所以它有很多专业,那么合在一起以后,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专业学科把它放在一起做一个拼盘。就是说从这些合并的新建本科高校来说它自身的发展也需要调整它的学科专业,那么这一个迫切性也是很显而易见的,所以改革创新来说,对于自身的发展来就是很有必要;第二个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地处于中心城市,乃至于特大中心城市。在这些城市里边,有很多的高校可以形容成高校林立,那么其中甚至重点大学也比较多,像武汉的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那么这样一批大学在我们中心城市里边,作为我们地方高校来说,我们的改革主要在于要从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一个迫切性,它历史的包袱也很重。

    我们四位嘉宾这么一说,那么我们非常明确,新建高校它的改革和创新可能从它一诞生开始,就注定它要一直走这条路,那么新建高校如何来寻求改革创新?

    现在咱们这些新建高校,应该说在走应用型道路。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并且大家都在努力地实践,采取了很多的举措,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效。我想也可以这么认为,就是这些学校改革创新的主要的成果,更多的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但是,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引起我们非常地关注。也就是说,跟咱们这些学校相对的,你比如说资深的大学,甚至是名牌的高校。这些年也开始关注或者努力在向应用型方向的发展,教育部已经明确地提出对于我们国家的多数的高校来说,我这里指的是以本科为主的高校,对我们国家的大多数的这类学校来说,如何使普通本科走向应用性本科,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一种转移。在这个形势下,咱们怎么办?咱们这批学校的出路在哪里,那么这里头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这里谈一点我的个人的看法。我认为技术应用型本科,朝这个方向去发展是我们这批学校应该取的一个方向,那么大家现在比较熟悉的有一个词,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那么这个层次,在我们国家目前这个情况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认为就是技术应用型或者叫技术型教育里面的一个专科层次。而这个类型的本科层次就应该是技术应用型本科,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们这一批学校的出路所在。

    我再举一个例子,北京市最近有一个重大举措,在经济发展的这方面工作里面,有一个重大的举措,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这么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北京最近很多年,近些年来始终没有强调过的,现在根据新的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这个任务,在这个任务里面,举措里面有一项,跟韩国的现代企业合作。在北京郊区顺义,建一个汽车城,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就有同志提出置疑,北京市你为什么这么决策,问题在哪儿?你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国际上档次更高的一个生产汽车的企业来进行合作,而选择了属于中档水平的韩国的这个企业。那么北京市分析这个原因,明确告诉大家这个原因在哪里,北京市缺乏足够的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那么这些人员的培养,我认为就是咱们这一批学校的培养的目标。

    关于技术型人才概念我想应该外延扩大一点。一个就是说,我们只能说这种新建高校可能现在留给你的,从教育的原有结构上,留给你一个比较巨大的发展空间。恐怕就是这样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或者我们说是实践层面,操作层面的这种知识。那么如果我们新建高校选择这样的一个定位的话,我们可能会发展好一些,发展相对来说,在这样一个比较大的空间里,我们发展得可能会容易一些。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就是说应该以这个为主,但是你真正做到技术方面要有比较好的发展的话,你还得相应地有一部分基本理论或者说基本知识方面的支持才能使你的技术,这个技术本身也是要不断地提高,要纯搞成操作性的东西很细致,很具体化的东西。这个学科,包括你学校的发展,可能相对来说,发展后劲就有问题了,所以我觉得要把它相应扩大一下,就是说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但是和我技术层面有关的这些东西,我以它为主。但是和它有关的,能够支持它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都是应该纳入到我的这样一个特点中来考虑。还有就是说关于我们国家分类的,说专业技术教育这样一个概念,可能原来也太窄了,只是把属于那种比如说属于加工业需要的操作知识,算作专业技术知识。其实要按照现在这样一个劳动分工这样一个大的概念来看,只要你是某一个专门领域的跟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相关的,它都是属于那种实践性的操作性的知识。这样呢,外延就要大得多,管理它也可以是操作性的,你这个面可能要扩宽一点,就关于操作性的这个知识的问题。

    在这些新建高校当中,它们在走这个改革创新的道路当中,有哪些共性问题是值得大家拿出来一起来探讨的,我们现在应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请四位嘉宾畅所欲言一下。

    现在新建高校所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实际上主要是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也就是说,你新建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适合社会的需求。那么这就是我们要改革,要创新的目的所在。那么从改革的内容来看,还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新建高校的学科结构的调整问题,要增强适应性,就必然涉及到学科结构的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因为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加入世贸组织也好,无论是对国家也好,对地方也好,这个我们都需要这方面的适用性。刚才张教授说的技术应用层次这些人才,我们不用先来界定它技术层面到底包含哪些?它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我们主要增强这个社会的适应性,要调整学科的专业结构。比如说,根据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发展的要求,比如说根据地方支柱产业。刚才提到汽车,比如说长春,比如说上海,我们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们在某些:比如说电子,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这个专业,要上哪些专业。还比如说,要改造环境,环境工程,比如说我刚才举的民族院校,它也有,要上旅游管理专业,这个旅游呢!民族地区呢!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旅游资源非常地丰富。上旅游专业,发挥民族地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旅游景点众多,名胜古迹和少数民族风情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