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24-孙氏兄弟谈鲁迅-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翻阅鲁迅先生记载华南景物的文字,竟有如同隔世之感了。只是鲁迅先生从广州北返上海时,和我将要从上海动身赴欧洲时,这中间我们有许多次谈话的印象至今还是深刻的。我从欧洲回国,以后便长期住在华北的农村里,曾有三四次经过上海,总是匆促的很。周乔峰先生[18]在商务图书馆,访问比较方便,有时也正值鲁迅先生的住址不能公开,我于是只求乔峰先生代为问好,屈指一算违教已经八年了。    
    十月廿日下午三点钟的消息,勾起我廿五年来的回忆。这回忆,用了廿五年的时间,清清楚楚地写在我的生活上,我无论如何没有法子再用笔墨翻译成文字的了。能翻译的也许只是最不精彩的一部分。    
    廿一日我到北平,廿二日往谒周老太太。鲁迅先生的客厅里原来挂着陶元庆先生所作的木炭画像,似乎略移到了居中一点;即在这画像前供了一张书案,上有清茶烟卷文具;等我和三弟春苔[19]都凄然的致了敬礼,周太太陪我们到上房见老太太,先看见鲁迅先生的工作室。“老虎尾巴”依旧,只是从此不会再有它的主人骑在上面,作鞭策全民族往前猛进的伟业了。    
    周老太太自然不免悲戚,但是鲁迅先生的伟大,很看得出大部分是秉承老太太的遗传的,只是老太太比鲁迅先生更温和、慈祥、旷达些。“论寿,五十六岁也不算短了;只是我的寿太长了些;譬如我去年死了,今年不是甚么也不知道了么?”听老太太这话,很像是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内含的哲理和外形的笔法都是相像的。老太太今年才八十,这样的谈风实在是期颐的寿征。只是周太太的凄楚神情,不禁也令我们感动。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对于鲁迅先生躯体的生存,我们是已经绝望的了;但我们诵鲁迅先生的这句遗教,知道绝望也是虚妄的,那么我们还是转到希望一面,也许希望比绝望少虚妄一些,我们希望鲁迅先生的思想精神永远领导着我们勇猛奋进罢。    
    注释    
    本文写于1936年,曾收入《鲁迅先生二三事》一书。    
    [2]定县,即今河北省定州市。当时孙伏园先生正在定县搞平民教育。    
    [3]堵述初,1905年生,湖南常德人。解放前他与孙伏园长期共事。历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民文学部编辑干事、士兵月刊社编辑、重庆《中央时报》副刊助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文林》主编等。解放后,在南京任中学教师。    
    [4]即“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    
    [5]1911年11月,绍兴军政分府都督王金发任命鲁迅为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时孙伏园正在该校读书。    
    [6]绍兴府学堂的前身是“绍郡中西学堂”。绍郡中西学堂建立于1897年,1899年7月,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才改名为绍兴府学堂。1906年1月又改名为“绍兴府中学堂”。鲁迅于1910年9月到该校任教,并担任监学(即今教导主任)职务。    
    [7]即周作人,当时刚从日本留学回来。    
    [8]即以王金发为都督的绍兴军政分府,这个地方政府成立于1911年11月,1912年8月被撤销。    
    [9]指傅励臣。傅励臣(1866—1918),名励臣,又名励亚,字以潜,鲁迅在《范爱农》一文中又作“傅力臣”。浙江绍兴人。清末举人。1912年2月鲁迅辞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以后,由傅接任,其时,他又在绍兴任教会会长。[10]《百喻经》,原名《百句譬喻经》,为天竺(古印度)僧伽斯那所著,内容由九十八则寓言组成,合卷首之引,卷末之偈,合成百数。鲁迅于1914年捐款请金陵刻经处刻印,以广流传。    
    [11]辛亥革命前后鲁迅录成绍兴古代史传地志八种,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书,1915年2月又请绍兴许广记刻字铺雕版印刷,线装一册,共八十五页,以周作人名义刊行,扉页有鲁迅好友陈衡恪(师曾)的题署。一部分赠送友人,另一部分由绍兴墨润堂等书店出售。    
    [12]易俗社,西安的一个秦腔戏曲团体,成立于1912年8月,它以“编写新戏曲,改造旧社会”为宗旨。直至解放以后,仍然活跃于西北。    
    [13]鲁迅1912年到中央教育部任部员,后又升任科长,佥事,直至1926年离开北京去厦门大学任教,才脱离教育部,为时长达14年之久。其中后半期,他又兼任北京大学等校教师。    
    [14]周太太(1878—1947),即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    
    [15]李老先生指李懿修,字慎斋,河北清苑人。原为教育部会计,后(1922—1924年)为该部社会教育司办事员。    
    [16]英语:特务、暗探。    
    [17]英语:叛徒、内奸。    
    [18]周乔峰(1888—1984),名建人,字松寿,号乔峰,鲁迅三弟,笔名有“克士”等。    
    [19]即孙福熙。曾替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作封面画。


《孙氏兄弟谈鲁迅》 第一部分关于鲁迅(1)

    ——于昆明文协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大会席上    
    孙伏园    
    刚才主席讲我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的,那已是三十一二年前的事了。当时鲁迅先生在绍兴中学堂[2]教英文,我在那里念书。后来先生去北平作官[3],我也去北平求学,又同先生聚在一块。说到我,在鲁迅先生跟前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我的文章从来不曾得到先生的好评。鲁迅先生在早年时,对于学生的文章批评很严格,总爱说“太嫩”(不成熟),而在晚年时,鲁迅先生则非常偏爱青年。青年学生的文章送到先生那儿的,先生总是给看,给改。改得非常快,而且给宽的批评,很好的批评。而我却从不曾得到过这样好幸运,得过这样好评。    
    在写作上,鲁迅先生主张翻译与创造并重。有些时候他甚至说翻译更重于创造。他常常如此鼓励青年人:“不会写作时先翻翻看。”[4]这还是民初的时候。他希望青年人拿外国的作品当模范,看一看人家是怎样写作的。到后来,有许多人提倡《水浒》、《红楼梦》、《儒林外史》是中国三大名作,《三国》、《西游》、《老残游记》等也是珍品,颇以为本国的白话名贵小说也不贫乏,何必求之于外国?然而鲁迅先生却对这种提倡拒不发表意见。因为鲁迅先生是主张在现代写作,要采现代的语言,现代的背景的。《水浒》、《红楼梦》固是上好白话小说,但去民国则年代已很久远了。至于外国作家,在科学训练上,在逻辑基础上,都比中国的高明很多,所以他主张应翻译他们的东西作榜样,鲁迅先生是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人,是中国学科学最早的人。当他在日本仙台学医的时候,学校中中国学生仅有鲁迅先生一个。那时他的成绩很不错,他的生物解剖图是经过一个很好的先生一笔笔的替他改好的。正是因为他是受过科学洗礼的人,所以他的为人不文饰,也不夸张。    
    当他还不曾念仙台医校的时候,家中忽然发生了问题。鲁迅先生最初是学医的。他受的是很严格的科学训练,因而他不相信许多精神生活。他常对人说:“我不知什么叫爱?”但是家中屡次要他回国去结婚,他不愿放弃学业不肯回去。后来家中打电报来了,说母病危,先生回国了,到家一瞧,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停当,只等他回来作新郎了。鲁迅先生一生对事奋斗勇猛,待人则非常厚道。他始终不忍对自己最亲切的人予以残酷的待遇,所以他屈服了[5]。他当新郎,穿靴,穿袍,戴红缨帽子,一切都照办。那时他心中已打好主意:“结婚前一切我听你作主,结婚后一切我自己作主,那时你们可得听我。”结婚后刚刚过了三天,他便走了,但这件事使他受到很大的影响,等他回到日本后,对于医学的兴趣,便大不如前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在著作中曾经说过的,仙台医校是用幻灯影片来显示生物形状的,有时一个段落讲完,常加演风景片及时事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那时正在日俄战争后,在时事电影片中多取日俄战争的材料。有一次先生在电影片中看到许多中国人,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说那个绑着的,是替俄国作间谍,正要被日军砍下头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盛举的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