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24-孙氏兄弟谈鲁迅-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以上所说是一般青年界的状况,那么鲁迅先生或者可以减少一点悲哀罢。    
    注释    
    本文写于1925年11月18日,原刊于《京报副刊》第332号。


《孙氏兄弟谈鲁迅》 第四部分《腊叶》

    孙伏园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当中包含散文诗二十三篇,第二十一篇是《腊叶》。    
    讽诵、欣赏、研究一篇文艺作品,只注意它的外形与内涵本来也就够了。就《腊叶》论“腊叶”,不是一篇简洁、明快、犀利、深刻的散文诗了吗?至于作者当时的动机等等,置之不论也没有什么不可的。    
    不过《腊叶》写成以后,先生曾给我看原稿,仿佛作为闲谈似的。我曾发过一次傻问:何以这篇题材取了“腊叶”。先生给我的答案,当初便使我如获至宝,但一直没有向人说过,至今印象还是深刻,觉得说说也无妨了。    
    “许公很鼓励我,希望我努力工作,不要松懈,不要怠忽;但又很爱护我,希望我多加保养,不要过劳,不要发很。这是不能两全的,这里面有着矛盾。《腊叶》的感兴就从这儿得来,《雁门集》[2]等等却是无关宏旨的。”这便是当时先生谈话的大意。    
    “许公”是谁,从谈话的上下文听来,我是极其明白的。鲁迅先生的熟朋友当中,姓许的共有五位。第一位自然是许季茀先生寿裳[3],那是先生幼年的朋友,友谊的深挚,数十年如一日的。第二位是许季上先生丹[4],一位留学印度,研究佛经的学者,先生壮年的研究学术的朋友,可以说是先生的道义之交。还有三位都是较晚一辈的少年朋友:一位是少年作家许钦文先生[5],一位是钦文的妹妹许羡苏女士[6],还有一位则是许广平女士景宋[7]。我常常私议:鲁迅先生的好友当中,姓许的占着多数,“许”字给予先生的印象是最好的。    
    但是那时先生口头的“许公”,决不是其他四位,确指的是景宋先生。景宋先生初在报上发表文字,钱玄同先生便来打听我:“景宋的文字像是一个熟人所写,景宋到底是谁呢?”    
    我的答复便说,“是许公。”    
    “阿,我知道了,当然是她。她要景仰宋广平,所以自号‘景宋’喽。”    
    我把这话告诉鲁迅先生,先生却说:“玄同完全错了,你对他说,他的推理是完全靠不住的。我告诉你:许公的母亲姓宋,她为景仰母亲,所以自号‘景宋’;至于她名‘广平’,也和宋广平全不相干,只是广东的风气,常常喜欢把地名放在名字当中,例如她名‘广平’,她的妹妹名‘东平’,何尝有宋广平的影子呢?”    
    关于这一段话,我以后没有机会再问景宋先生,但鲁迅先生既如此说,我想一定是不错的。    
    鲁迅先生知道景宋先生如此之深,景宋先生又鼓励和爱护鲁迅先生如此之切,我那时便感觉他们两位的情感已经超出友谊以上了。    
    鲁迅先生自己在《野草》英译本序言中,曾经提示了几篇的创作用意,关于《腊叶》只有一句话,原文不在手边无法引用,但我记得与先生当年和我所谈完全相合,仿佛有“对于爱我者的感激”等字样[8]。“爱我者”当然是许景宋先生。    
    《腊叶》的原文不过四五百字,而含蓄的意义是很深长的。以“灯下看《雁门集》,忽然翻出一片压干的枫叶来”一句话开始,作为全篇三节中的第一节。“一片压干的枫叶”便是“腊叶”的字义解释。    
    第二节记“去年的深秋”怎样把这片枫叶“夹在刚才买到的《雁门集》”里。    
    “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枫树也变成红色了。我曾绕树徘徊,细看叶片的颜色,当他青葱的时候是从没有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这三句描写“腊叶”在未被摘下,未被夹入以前,它在枫树上所处的是怎么一个环境。    
    以下便要描写“腊叶”的本身了:“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    
    以下则是作者的心情:“我自念:这是病叶呵!便将他摘了下来,夹在刚才买到的《雁门集》里。大概是愿使这将坠的被蚀而斑斓的颜色,暂得保存,不即与群叶一同飘散罢。”    
    以上是第二节的全文。从最后的两句话里,我们看出作者又用了一个“病叶”的新词。题目里的“腊叶”,第一节里的“压干的枫叶”,第二节里的“病叶”,和第三节里的“将坠的病叶”,四个不同名词指的是同一东西。但是到了“病叶”这名词提出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显然已经由鉴赏而至于怜惜,由怜惜而至于自况了。说“自况”还是不够的,这时候的作者,已经与“病叶”合而为一。    
    作者既与“病叶”合而为一,既已取得“病叶”的地位,那么谁又取得作者的地位呢?取得作者的地位的自然只有“爱我者”。    
    我们把“病叶”看成作者,把作者的口气转给“爱我者”,这样,好些关节自然解通了。例如第二节中说:“大概是愿使这将坠的被蚀而斑斓的颜色,暂得保存,不即与群叶一同飘散罢。”这原是作者自己推测去年怜惜“病叶”的心情,一转过来,却变成作者推测“爱我者”爱护作者的心情了。因为是“对于爱我者的感激”,所以有些自谦自抑的语调。又如第三节中说:“假使再过几年,旧时的颜色在我记忆中消去,怕连我也不知道何以夹在书里面的原因了,将坠的病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中相对,更何况是葱郁的呢。”这又似从谦抑转入伤感了。    
    《腊叶》文后写着“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鲁迅先生逝世是在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我们记住这短短的十年岁月,再回过头来读《腊叶》第三节中的“将坠的病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中相对”,在这对“爱我者”深自谦抑与伤感的口吻中,不觉令人大有所悟,仿佛鲁迅先生真是预言家,预言家不但透达人情物理,连他自身的将来也早已看得清清楚楚的了。    
    注释    
    鲁迅的散文诗《腊叶》写于1925年12月,发表于1926年1月,刊于《语丝》周刊第60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此文写于1941—1942年间,曾收入《鲁迅先生二三事》一书。    
    [2]《雁门集》:诗集,系元朝萨都剌(天锡)所著。    
    [3]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号上遂。浙江绍兴人。1902年9月被杭州求是书院派往日本留学,遂与鲁迅成为挚友,并与鲁迅一起参加了光复会。他与鲁迅“晨夕相见者近二十年,相知之深有如兄弟”(许寿裳《怀亡友鲁迅》)。    
    [4]许季上(1892—1950),名丹,字季上,浙江杭州人。他是佛教徒,攻梵文,历任教育部主事、视学、通俗教育研究会编审员等。    
    [5]许钦文(1897—1984),名绳尧,笔名钦文,浙江绍兴东浦镇人,我国现代作家。许钦文于1923年初由孙伏园介绍与鲁迅结识后,在创作等方面得到鲁迅很多帮助,如他的短篇小说集《故乡》由鲁迅编选收入《乌合丛书》。    
    [6]许羡苏(1901—1986),浙江绍兴东浦人,许钦文的妹妹,当时在北京读书,常去鲁迅家,与鲁迅母亲极熟。解放后写有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    
    [7]许广平(1898—1968),号景宋,广东番禺人。鲁迅的夫人。1922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5年与鲁迅结识,1926年毕业后同离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返广州在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职。翌年1月,鲁迅应聘到广州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时,许广平做他的助教,同年9月同赴上海,结成夫妻。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    
    [8]原文为“《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


《孙氏兄弟谈鲁迅》 第四部分《杨贵妃》

    孙伏园    
    关于鲁迅先生的未完成的作品,似乎已经有人提到,手边没有书籍,不能确切征引。[2]其中以剧本《杨贵妃》为最令人可惜。    
    鲁迅先生对于唐代的文化,也和他对于汉魏六朝的文化一样,具有深切的认识与独到的见解。有许多望古遥集的学者或收藏家,不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