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犬天下-第8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了一些时间,华不石仍在不紧不慢地运针施术,这位皇帝爷坐在椅上不能动弹,却开始觉得无聊起来。他的目光瞟向面前的桌上,随手翻看起了那几本书册。

这些书中有“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还有“千金方”,皆是一些医书药典。崇祯虽也算是有学问的皇帝,对于医术却是一窍不通,这些书全看不懂。忽然之间,他瞧见其中有一本簿簿的书册封皮上写着“平贼安国论”几个楷字,当即拿到手中,翻开瞧看。

这本书册并非医书,却是一篇纵谈时事,探究如何平定匪患安定国邦的论文。崇祯自一登上了皇位,各境便有多路农民军揭竿而起,夺城陷地杀官造反,这十来年这位皇帝天子被匪寇弄得焦头烂额,在大明朝的两大危机之中,匪患实是更甚于北境的满清鞑虏外患。

如何平定匪患,是崇祯多年来朝思夜想的事情,只可惜却难寻良策,朝廷里的官员虽多,也同样想不出有效的办法,以至如今各地的农民军逾发壮大,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此文所写的正是崇祯最感兴趣的内容,他当下便凝神细阅了起来。

在这篇“平贼安国论”中,先将各境的匪患详加描述,尤其对于现今十八家义军的特点,兵力强弱俱作了细致的分析,同时亦对大明朝的各州府的兵马优劣有所评断。

朝廷中的不少官员亦曾上书论及平贼之道,崇祯也曾看过不少相关的奏章,但大多是空泛而谈,所提的方略看似漂亮,当真实施起来却全没有效果。其中原因是这些官员大多久居京师,对于农民军的实情所知十分有限,其实不仅京官,就是驻守在各省的巡抚提督,也鑫是仅只了解一两路义军的情况而已,并不能真正掌控大局。

农民军的行动极是灵活,几路甚至十几路齐聚在一起攻打州县也时有发生,而朝廷一旦集中兵力征剿,立刻就分散逃遁,正如当日在豫境三十六营义军围攻怀庆城的情形一般。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在“平贼安国论”中,对于农民军和朝廷兵马的分析,就绝非崇祯以往所见的那些朝臣的奏章可比,写此论之人,必须细加调查过各境义军的现状,又对朝中各州府兵马极为了解言能做到。

而在这些分析之后,此论提出的平贼之道,名为“四正六隅,十方之网”。不过关于此道的述说却甚是简单,论中只提到其名,具体的施行方法却无提及,而文章也就此嘎然而止。

这是一篇尚未终结的文章,正是写到了关键之处便没了,就好象是一桌酒席,开胃小菜和前面的几道辅菜极是可口,待到要上主菜时却忽然撤了席,令人心中期待却又说不出的难受。

崇祯把那薄册的最后两页来回翻了好几遍,又在桌上的几本书里搜找,才确信这篇“平贼安国论”真的没有下文了。

却在此时,只听得华不石道:“圣上,小民的‘凝心针’已施完,圣上可自行活动,令气血畅通。”

原来崇祯刚才一直在用心阅读书册,不知不觉之间就已过了一个时辰之久。

眼见着华不石将银针收入玉盒,又把桌上的诸物一一装入医箱,崇祯一把抓过那本“平贼安国论”,道:“这文章可是华卿所写么?”

华不石道:“回禀陛下,华不石才疏学浅,写不出这等文章,此论乃是我的一位同乡好友所写。”

崇祯道:“那人是谁,现在何处?”

这位大明天子一直举止雍荣,此时面上却露出了急切的神色。

华不石道:“撰写此文的人姓杨,名嗣昌,现在就在京师之内。”

“杨嗣昌?”崇祯念道,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大明朝的官吏成百上千,尽管杨家父子的职位原都不低,但如今却已罢官了数年之久,皇帝自是难以再记得起来。

他转头对曹暮云道:“云儿,你可知道此人么?”

第842章 死水

曹暮云道:“回父皇,杨嗣昌乃是万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使,主执豫冀两境军务,后因其父杨鹤获罪被株连免官,此人擅军事,在朝野内外颇有名望。”

只有曾经担任过要职者方能知晓各州府的军备人马,也才能写得出这等文章。崇祯心下恍然,道:“原来如此,父罪本不应及子,你将他找到,考察一下此人的才学能力,看看是否可堪大用。”

曹暮云道:“云儿遵命。”

他略一停顿,又道:“父皇觉得华先生的‘凝心针’法可有效用?”

经过一番银针刺穴,崇祯确是感觉神清气爽,倦意全无,当下点头道:“不错,确是有用。”

曹暮云道:“既如此,孩儿明日再带华先生进宫为父皇施术解乏,顺便把杨嗣昌也带来,由父皇亲自考较他的才学可好?”

崇祯读了那篇“平贼安国论”本就意犹未尽,当下便道:“好罢,明日午时,你带他到御书房去,朕见他一面。”

半个时辰之后,曹暮云和华不石已回到了东华宫的门口,此番进宫面圣目的达成,可谓十分顺利,二人的脸上皆带着笑意。

所谓“凝心针”,只不过是华不石随口起的名字,以这位大少爷的银针刺穴之技,想要让人清脑提神,消除倦意,只须用三五针便能轻易做到,之所以耽搁这许久的时间,皆是为了要让崇祯去读那篇“平贼安国论”。

摆在桌上的医书没有一本皇帝能看得懂,唯有这本书才能引起他的兴趣,而所有一切皆是曹暮云早就计划好的,结果也全在意料之中。

“暮云已经尽力而为,剩下的就只看嗣昌先生的口才如何,能否打动得了圣上了。”曹暮云道。

华不石微微一笑,道:“对于此节,小弟倒不担心。”

当日杨嗣昌一说起平定各境义军就滔滔不绝,且讲得头头是道,令华不石颇是佩服,也知晓他的方略确是有可行之处。而且杨嗣昌本是官宦出身,头脑灵活,只要为他创造出面圣的机会,取信皇帝定是能够做到,华不石对此甚为肯定。

说话之间,二人走出了东华门,华不石忽然一愕,道:“厉虎呢?”

先前进宫时,华不石交待厉虎在门口等他,可如今东华门前就只有几名站岗的大内待卫,全没有厉虎的影子。

“怎么蓝师弟也不见了?”曹暮云亦是眉头蹙起。

他唤过一名待卫,问道:“你可知道蓝统领到哪去了么?”

那待卫道:“回禀曹公子,哪才您走之后,蓝统领与那个小兄弟先是去了那边的空地上比试了几招,后来就一起进宫去了。”

“比试了几招就进宫去了?”曹暮云的眉头皱得更深。

华不石想了想,神色却是一松,道:“没关系,他们想来是探望一位朋友去了,我们在这里稍等一会儿便是。”

“探望朋友?”曹暮云更加疑惑,此地可是大内皇宫,厉虎在这里能有甚么朋友?

待要再问时,却忽听得那名待卫道:“曹公子您瞧,他们回来了!”

曹暮云转头看去,果见厉虎和蓝浩辰肩并着肩走了过来,二人有说有笑,神色居然甚是亲密,而厉虎已经换过了一身侍卫的装束。

来了近前,厉虎忙给华不石行礼,蓝浩辰也对曹暮云躬身说道:“师兄,厉老弟想要进宫瞧瞧,我就带他进去转了一圈。”

皇宫重地,岂能随便带人进入?曹暮云本想要训斥这位师弟几句,但想到华不石和厉虎就站在一旁,把话收回来,道:“师弟你好生看守宫门,我们回府去了。”

※※※

这位蓝统领不但剑法甚高,为人也甚是不错,是一个可交之人,这是厉虎在比剑之后得出的结论。

万两银子的赌注蓝浩辰自是输不起,于是厉虎说出了另一个条件,那就是带他进宫去见公主朱徽婵一面。

蓝浩辰思虑了半晌,终于答应了下来。他的剑法来自于名家传授,经过十余年的苦修,火候精深,甚有自信不致于输给对方。然而二人一交上手,蓝浩辰立刻就知道自己全想错了。

厉虎原先的剑法或许与蓝浩辰不相上下,但经过与葛力的一战,他对于修剑之道的领悟已今非昔比,剑法也陡然大进,二十余招就迫得蓝浩辰弃剑败落。

蓝浩辰认赌服输,并无二话,当下找来了一身侍卫的服装叫厉虎换上,又让他把软剑缠在腰间藏好,便领着他进东华门,去了公主所住的澄瑞园。他虽然刚被降了级,却仍是锦衣卫中的头目人物,带上一名侍卫在宫内巡视也无人阻拦。

而经此一战,蓝浩辰对厉虎的剑法甚为钦佩,他虽然是官府中人,却自幼拜师习武,颇有几分江湖武者的豪爽之气,而厉虎更是大大咧咧,二人性格相投,可谓是不打不相识,竟自生出了一些交情。

这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