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我慢礼:指没有恭敬心,内怀我慢,礼拜如翘翘板一上一下。憨山大师费闲歌中云:“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甚至有的人礼拜时松松垮垮,歪歪扭扭,东张西望。或头不点地,或起立时弯腰曲背,或顶礼的环节作得不圆满,这些都有很大的过失,所以应该如理如法符合规矩而顶礼,否则为了求福却反而种下恶因,很不值得。《坛经》中有段公案讲:法达法师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累计达三千余遍,功德确实很大。当他拜见六祖时,怀着贡高我慢心,因此在顶礼祖师时头不着地。大师教训他,礼拜头不碰地,不如不礼。并说偈曰:“礼为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礼拜本为折伏我慢的高幢,但若怀有我慢之心,无有恭敬,头不点地,则依此我慢反成罪过,若能不执著功德之相,才能获得无量福报。由此可见我慢礼应该舍弃,我们应省察自己的礼拜是否如法,若是我慢礼,则应痛改前非,并剋责忏悔。
  二、唱和礼:指礼拜时高声喧哗,为求名闻利养故意显露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惊扰同参的观想修行。词句混乱不清,口中闲言杂话滔滔不绝,同时身体也不停地礼拜,这些都有很大的弊端,应该认清这些过患,谨慎行持。
  三、恭敬礼:即经中所说的以断除身口意十种恶业的清净三门而礼敬佛、菩萨、声闻、缘觉、善知识、正法等。恭敬礼的仪式虽说都是五体投地接足而礼,但藏地、汉地、南传、日本、朝鲜等因地域、宗派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对这种情况无须自是非他,只要是佛法清净宗派中的礼敬,都应该认同。而且礼拜时口中所念、心中所观更是传承各异,但只要内心虔诚观想、发愿,愿词念诵清晰明朗,身体威仪如法,则无论何种都能调制身心。(此处对不同地域诸多宗派的礼法、观法、念法不作一一宣说。)《离垢慧经》中的礼佛方法,大家都可共同行持。经中说:「我今五体对佛礼拜,为断五道,远离五盖,令诸众生常得具五种神通,具足五眼。愿我右膝著地时,令诸众生常得正觉道;左膝著地时,令诸众生虽入外道法中不起邪见;右手著地如世尊坐金刚座以右手指地时,大地震动,现诸瑞相,证大菩提;左手著地愿以四摄法摄受外道进入正法;愿我头著地时,令诸众生远离骄慢心,悉得佛的无见顶相。」
  四、无相起用礼:即安住般若本性之中,泯灭能礼所礼,一切悉皆空寂。虽然诸法微尘许的本性不可得,但缘起显现不灭,所以遍运身心,如水月般,普遍礼敬。如汉地古德造的礼敬颂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恭敬礼。”
  有人刚听闻般若、中观经论中“诸法空性离戏绝非、远离能所”之理,就舍弃一切礼拜、诵经、绕塔、经行、布施、持戒等事相修行,堕入断见坑中不觉不知。见他人修行积福反而妄加指责、横加干扰。经常以“不执著、不分别”为借口而放弃修行善法,这种人对般若空性连影子尚未梦见,犹不知惭愧,还高谈“顿悟成佛”,其心早已堕入魔界,办好了直入地狱的快速通行证。《华严经》中说:「断除希求善法的心,是菩萨的魔障。」佛在《像法决疑经》中早就揭露出这一类人的丑恶嘴脸,并授记了他们的下场。「佛说:如果有人看到他人修积福报,施济贫穷之人。就讥毁说∶“出家人何用布施,你肯定是邪命之人,为求得名闻利养。只用修禅定智慧就可以了,何用那些纷扰无益之事呢?”只是如此作意,命终之后,堕大地狱,经久受苦。从地狱中出来又生于饿鬼,舍饿鬼身,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狗。舍狗身,五百世中常生贫贱之家。」经云:“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乐著无为功德亦为魔业。”
  请看悟彻心源、证等诸佛的祖师是如何做的呢?禅宗百丈怀海禅师云:“行道礼拜,慈悲喜舍,是沙门本事,宛然依佛教敕,只是不许执著。”《金刚经》中也说不著相行布施等,所得福德量等虚空。唐朝代宗皇帝当沙弥时,一天看到黄檗禅师在大雄宝殿中礼佛,他就跑过去卖弄口舌说:“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长老如此辛苦礼拜求什么?”禅师回答:“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礼如是事。”谁知他不解禅师的深刻开示,还不知高低地问:“那礼拜什么?”禅师“啪”就给了他一个耳光,当巴掌落在脸上时,他们这类人痛苦万分,早把平时不执著、不分别、大空性等口头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五、内观礼:即内观自己身内法身真佛,离言绝相,离念平等,犹如虚空。心不攀缘外境,舍迷妄垢心,契合本觉妙心,即可称为皈依礼敬。
  六、大悲礼:安住实相自然会发起无缘大慈悲心,观三恶趣众生无法礼拜,三善趣众生虽能礼拜,但信敬三宝者少之又少。彼等恒被无明业惑所缠,极为可怜,我应观想带领他们,或代替他们礼拜诸佛菩萨,以此善根令诸众生离苦得乐。
  七、无尽礼:如天帝宝殿因陀罗网上所悬宝珠颗颗圆明,一颗周围有无量珠,无量宝珠的影像都可明清地呈现在一颗之中而不混杂错乱,这样相互映摄,则每一珠中都有无量珠影。同样,法界中的诸佛与我都是一颗宝珠,不用费力观想,我身自然如影般现于佛前,诸佛也一定影现在我这颗宝珠里。所以若有这样的信解智力,一礼拜则礼尽法界所有一切佛,这样一个身体一时普遍显现在每尊佛前广行礼拜,犹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个修法极其轻松自如,但其功德却是无法衡量的。本经中云:“一毛孔中悉明见,不思议数无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礼一切世间灯。”又云:“于一微尘中,见一切诸佛,菩萨众围绕。法界尘亦然,一一如来所,一切刹尘礼。”
  如上所说只是讲了一个端倪,打开一点思路。真正圆顿华严的不共修法必须依赖普贤神力的加被与自己深心信解的智慧力的真实摄持,令所观境如对目前,虽然历历明现,但不分别执著生灭、一多等相状。能见心依智不依分别心识,这样心境一如,佛与自己无二圆融,方能入其不思议解脱境界。如本经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复云:“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自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最后让我们以广大心发宏誓愿:“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十大行愿每一个都应如是而发。
  丁二、称赞如来
  赞叹佛可消除口业的四种障碍,得到四无碍辩的功德。
  颂曰: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佛菩萨证得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所以具足小中现大、大融于小的无碍境界。在一微尘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土微尘数的诸佛,每一尊佛都处在无量菩萨海会围绕之中广转法轮。一个微尘中是这样的,法界中微尘,每一粒也都被诸佛海会大众所充满。这种境界不是凡夫狭隘的心量所能接受,只有以法性不可思议力、诸佛如来加持力以及自己闻思修的智慧才能深深胜解,朗然明观。面对如此殊胜的对境,我遍以如大海般无量音声,一一音声中又出生无边美妙悦耳动听的言辞,尽于未来漫无边际的一切时劫,不停地赞叹诸佛如来浩瀚无涯的功德海。
  《法华经》中说娑婆世界以音声而作佛事,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提到修行,大多都是借助念、诵、读、唱等,如念佛、持咒、读诵、唱梵呗、唱赞文、讲经说法等。《法华经》中云:“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赞叹如来功德也是音声佛事中的主要内容。
  佛的功德无量,所以诠释佛功德的佛名也无量,如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无量寿、……超日月光等等。因众生心力狭劣无法忆持,世尊才为众生宣说《万佛名号经》及《佛十号经》等,如来即是佛的十种德号之一,《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又云:“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