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园青坊老宅作者:杨黎光-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匠说一口齐社鼎听不懂的歙县话,画得一手好壁画。徽式建筑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朝外的门楣屋檐窗框包括封火墙的沿口,都描有黑色的装饰花纹。画装饰纹也有讲究,官家画祥云,也叫云头纹,商家画花鸟。画花纹用的是黑墨,工匠们会用桐籽油来调墨,这样才不怕雨淋。一九三六年的齐府早就不是官家了,但齐府里的装饰花纹还是以云纹为多,几乎都是这位歙县小伙子画的。他喜欢一边画画,一边细着嗓子唱徽剧。他说,徽剧是京剧的祖宗,没有徽班进京,哪有后来的京剧。他还说,他就要结婚了,把老宅修好后就回家成亲,所以整天乐呵呵的。
  他还教小社鼎唱徽州小调,那种细着小嗓子像女人一样唱的小调。至今,齐社鼎还记得:
  送郎送到枕头边,
  拍拍枕头叫我郎哥睡旁边,
  今日枕头两边热,
  明天枕头热半边来凉半边。
  送郎送到窗槛前,
  推开窗槛看青天,
  但愿明天落大雨,
  留我郎哥再住一日多一天。
  送郎送到墙角头,
  抬头望见一树好石榴,
  有心摘个给郎哥尝啊,
  又怕郎哥尝了一去不回头。
  郎哥啊,
  真怕你尝了一去不回头。
  快要结婚的徽州小伙是在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姑娘,七岁的小社鼎哪懂,学会了后就唱给母亲听。太太一听,先是哭笑不得,后来想想还是打了一阵小社鼎的屁股,齐府里的少爷怎么能唱淫调?没想到这一打,竟让一个孩子把这首徽州小调记了一辈子。齐社鼎一辈子不会唱歌,只会唱这首徽州小调。
  在“文革”中,全民都要唱毛主席语录歌,其中最着名的一首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一首铿锵有力,充满战斗激情的歌,从齐社鼎嘴里唱出来,怎么听都像徽州小调。学校工宣队队长是个复员军人,指挥同学们唱这首语录歌,唱着唱着,他觉得不满意,就挥手叫大家停下来。后排的齐社鼎没看到工宣队长的手势,继续大声唱着,却是一股徽州小调的味道,同学们轰然大笑。工宣队长走到齐社鼎面前,看了他半天,问:“你唱的这是什么歌?”齐社鼎回答:“语录歌呀。”工宣队长不信:“语录歌?你再唱一遍我听听。”齐社鼎又唱了一遍,由于紧张,唱得更像徽州小调了。“嗯?语录歌也可以这么唱?”工宣队长不明白,但听得清清楚楚的是,歌词是语录,调子也是那个调子,怎么听起来是这种味道呢?再看齐社鼎一脸紧张,不像是恶作剧呀。想不明白的工宣队长转身走了,齐社鼎吓得一身冷汗,他再也不敢唱歌了,集体唱歌,他就只动嘴,不出声。
  工程快要结束的时候,齐社鼎跟着父亲来验收。工匠们正在做着扫尾工作。
  这次修缮的重点是第三进,因为第三进是要给老太爷住的。按照规矩,长者要住在最后一进。爷爷后来告诉齐社鼎,齐府只有这第三进才真正是明代的建筑,其他两进经过数百年的风雨,都已经改建过了。
  如今工程已经快完工了。只见新修好的三进一楼厅堂,檐下斗拱粲然,轩廊月梁上用驼峰托起花瓶样的童柱,弧形轩椽和小枋加工成讹角,堂前用斗拱挑起藻井,全部木结构饰以粉青,华丽悦目。在上临天井通间置飞来椅,也叫“美人靠”,高窗,椅脚雕成绣球状流云。每根柱子的基石上,都刻着一个寿字。为让老太爷高兴,专门请高明的木雕艺人,在三进厅堂前对面天井上的梁坊间,刻了一幅“郭子仪上寿”图。画的是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大将郭子仪,被肃宗皇帝封为汾阳王。在他寿诞之日,七子八婿上门拜寿的喜庆情景。
  只见齐老爷东看看西瞧瞧,横挑鼻子竖挑眼,最后对封火墙不满意,说新修缮的封火墙要比以前更威严。徽式建筑不讲究外墙,房子的精细和豪华主要表现在砖雕、木雕和石雕这“三雕”上面,而这些基本上都在宅子里面,外人看不到。外人看得到的一是门楼,再就是屋顶上的封火墙。齐老爷对封火墙不满意,要求返工,封火墙头要用朝笏形。封火墙的主要功能是防火,所以它高于屋顶,用以阻止邻家的火越过来。要让封火墙看起来像昂首向上的马,就要在墙上用小瓦叠到墙头上翘,墙边再描上黑色的云纹,这样远远看上去,从上而下层层跌落的封火墙就像奔跑的群马。
  描云纹的活是歙县小伙儿的,也许是急着想早点完工好赶回家乡结婚,他马上就爬上脚手架上了屋顶。在屋顶上边画,还边回头冲齐社鼎做鬼脸。那笑嘻嘻的脸上,一对眼睛像两个对称的单引号。
  少爷齐社鼎站在天井里,抬头看着他在屋顶上描画。突然,刚才还和他做鬼脸的歙县小伙儿,在脚手架上扭动起身体,样子十分滑稽。齐社鼎以为他又在逗自己玩,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可是他的笑容很快就凝固了。原来,由于工程收尾,用竹子搭的脚手架已经拆除了一部分,所以整个架子都松动了。小伙儿一上去,松动了的脚手架便晃动起来,他在上面扭动着身子,是极力想保持身体的平衡。可来不及了,只听见一片竹子断裂的声音和他的一声惨叫,脚手架倒了下来。他一手端着装颜料的碗,一手拿着毛笔,双手在空中乱舞着,碗里的黑色颜料也飞舞了起来,像雨点一样撒在少爷的脸上。随着轰然倒下的脚手架,年轻的工匠也落在天井里,差点砸到齐社鼎。
  小伙子落地的时候,几乎没有声音,肉体撞击在青石板上,只是往上弹了弹,齐社鼎感到脚下一震。也许他是被吓坏了,落地的声音他没有听见,但那震动却让他清楚地感觉到了。他还记得,小伙子摔下来时脸朝上,一双眼睛圆睁着,就像两个句号。他看着少爷,嘴角往外冒血。他抬起一只手,朝少爷伸过来,不知道是不是想让少爷拉他起来。另一只手仍然握着毛笔,手臂弯曲着,这只手断了。
  人们一拥而上,问少爷磕着哪儿没有。老爷还在他浑身上下摸着,急切地问:“痛吗?这儿痛吗?”以证实他确实没有受伤。然后,老爷冲着赶来的工匠头大发脾气,说发生这样的事,冲了齐家贺寿的喜气。
  少爷齐社鼎失魂落魄地看着就要回家成婚的歙县小伙子死在自己的脚边。这个画面永远烙进了他的记忆里。
  后来,老爷给了歙县小伙子一笔抚恤金,齐社鼎也把自己积的压岁钱连同储钱罐,一道送给了小伙子的家人。
  至今,齐社鼎还清楚地记得,那也是这么一个太阳懒洋洋的下午。小伙子的尸体从后花园的小门抬走了。
  齐社鼎的意识从那封火墙上回到现实中。他想,几百年来,齐府里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自己没有病倒前,从来没有想过会死在哪里,现在,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死在齐府里。
  齐社鼎的目光落在窗边一个花盆上,花盆里面的腊梅已经枯死了。
  齐社鼎又想到了梅香。
  那天,望着梅香从自己房里跑出去的背影,齐社鼎的心里再也放不下她了。可梅香总是躲着他,就是遇上,她也头一低,脸一红,匆匆地走过。太太让梅香来给齐社鼎送吃的或洗换衣,她也是放下东西,就匆匆地走了,弄得齐社鼎吃不香睡不好,在学校里也不能安心学习。想到自己生病的时候,梅香抱着自己的温暖情景,他渴望着生病。天天这样想着,齐社鼎就感到周身不舒服。
  那天,下着小雨。齐社鼎躺在集体宿舍的床上不愿起来。教会学校宿舍楼的窗户上,都支着铁皮的遮阳篷,雨水在瓦上集聚着,慢慢地积成了水滴,一滴一滴地落在遮阳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雨滴声。齐社鼎睡不着,穿着单薄的睡衣走到窗前。楼下是一排巨大的梧桐树,雨水湿润着树叶,却没有声音。远处的操场上,烟雨朦胧,这种气候和景致特别容易引人相思,想念梅香的思绪在齐社鼎的心里发酵,梅香胸前的那两个“水蜜桃”总在眼前晃荡,使他周身发烫。他不由自主地走到了阳台上,淋着细细的小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
  这一淋雨,齐社鼎果然就病了,又开始发烧。学校就派校工把齐社鼎送回家。
  回到家里,齐社鼎躺在床上不想起来,也不愿意吃药。太太急坏了,就让张妈来照顾少爷。太太哪里知道儿子得的是心病,满心期望的是梅香能来陪他,美美地在梅香的腿上睡一觉。可推门进来的却是张妈。失望之极心情更坏的齐社鼎翻来覆去睡不好,还故意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