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笑星的爱-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友情第21节 马季(4)

    在包头为马季捧哏(1977)    
    在桃源县呆了一个月,他又采取了在兵团时写《三战校门》的那种杜撰的方式。说到《三战校门》,在当年曾经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我不妨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那还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事儿。《黑龙江日报》整版地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围绕着的一场阶级斗争》,对《三战校门》的内容及其在省内的影响作了深刻的批判,而那个作品的炮制者就是他——姜昆·。    
    《三战校门》参加了1976年黑龙江省文艺汇演。它是姜昆在火车上,根据“两报一刊”发表的《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的社论,用杜撰的方式改写的。里边写了一个贫农的儿子,在文革前被轰出了学校,文革中又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进入了大学;在1975年的整顿中,又和学校的领导展开了斗争。    
    节目演出之后,成为当时舆论的焦点,有批评、有赞扬;有说好、有说坏,弄得姜昆不知所措,头昏脑胀。那一段时间,他一直惶惶不可终日。粉碎“四人帮”之后,他才认识到《三战校门》的错误所在。从那时候开始,他渐渐悟出了像《三战校门》那样的创作方法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它不是个正路子。    
    后来,经过一段学习、采访,在马季老师的启发诱导以及手把手的帮教下,他写出了《迎春花开》。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写出了《红色园丁》、《喜事》、《科学院的春天》、《爱的挫折》,到《如此照相》。他已经把那个时期的相声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清楚地知道,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奇葩,没有马季老师的心血浇灌,是不会那么鲜艳那么亮丽的,他由衷地感谢他敬爱的马老师。后来,他和李文华合写的《相声集》出版了,第一本签名送给的人就是他的老师——马季。    
    他到任何时候都承认,马季是他心目中最为钦佩、最为敬重的老师,他永远是马季忠诚的弟子。他无论对谁,只要一谈起他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他首先要说:“我写相声段子是马老师手把手教的。”马季确实不愧为艺术大师,他之所以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因为马季在创作上是他的导师,而且连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使他受益匪浅。    
    他从小爱好文艺,但对相声还是陌生的,去了北大荒之后,听了郝爱民和李文华的相声,才对相声这个艺术门类亲近起来。幢时虽然试着写了几段,那也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而已。来到中国广播艺术团,从事相声专业,想干好,但总势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他当时认为,说相声的长相很主要。.有人说:“样子不怪观众不爱。”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你看,侯宝林老师,他的脸,占个“帅”字,长得既幽默、滑稽,又不失大家风度;马季老师呢?胖嘟嘟,圆乎乎,眯着笑眼,占个“坏”字,坏得可爱。而他本人哪,既不占“帅”,又不占“坏”,平庸无奇。    
    马季从他的言谈中,体味到了他的悲观,当时点了他一句:“相声演员的艺术生命是靠创作保持的,只要有好的相声段子,你就能在舞台上赢得观众;反之,连台都登不上。”“点石成金”的几句话,使他顿开茅塞,从此他牢牢记住老师的教导,认认真真地学起写柑声来。    
    相声就是要引人发笑,可是要写个好的笑料,非常之难。这些年来他追随在马季的身边,亲眼看到他老师那机敏的反应。说空前绝后是夸大,总之,他活了三十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至于他本人那点小聪明和他老师比起来,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也可以说是望尘莫及。他记得,有一次在老师家闲聊,一个非常好动的青年去厨房烧开水,他刚一进厨房,就听“哐当”一声,像是踢翻了什么东西。那儿声音刚落,这儿马季老师随即问道:逮着了没有?在座的几位一听全乐了。绝了!一声响,一声问,一笔便勾画出了那愣小子的性格。当时他问老师:“你怎么想到问他逮着了没有?”    
    马季笑着说:“这是思维的跳跃,大幅度的跳跃。”这个跳跃好像在事物的情理之外,但又在这个人物行为的逻辑之中。侯老师的《关公战秦琼》中,老寿星问:“你知道他是谁的人?他是阎锡山的队伍!”这就是由历史人物是山西人,想到现代的山西军阀。这种思维上的跳跃,似在情理之外,却在逻辑之中,所以人们要笑。


友情第22节 马季(5)

    1977年在内蒙为马季捧哏    
    听了老师的一番道理,引起了他的思索。他认识到,写相声光凭搜集与编造笑料不行,必须要有理论,要摸规律,勤钻,多思,常练……所以老师对“包袱”的组织和运用能够得心应手。于是他立即找来了《传统相声选》和老师们的作品,一字一句地开始咀嚼。    
    写作的功夫,建立在对生活理解的基础之上。三十年的演员生活,马季养成了经常下去深入生活的好习惯。1977年姜昆随马季到湖南深入生活。那时候,他写出一稿便念给马季听,提意见后,他再去修改,改好了再念,直到他们互相满意为止。    
    写出几个段子之后,老师对他说:“咱们下去不要扎堆,这样生活面会宽些,能提高质量。”开始他不理解,还以为老师不爱带他哪!后来经过一段实践,他明白了,这正是煅炼他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能力呀!    
    1980年,他先后到哈尔滨、青岛、江苏、河南等地深人生活。每到一处,他都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座谈会,广交朋友,汇报演出,征求意见,写了改,改了再写,反复推敲,去粗取精,直至比较满意为止。    
    回来后,他把一路的收获,送到老师面前,听他的意见。马季通篇看过之后,非常高兴,对他说:“行!你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老师给他的评语,使他心里很不平静,他想:“我写的那一行行字里,都充满了老师的劳动和汗水。”为教他往前走,老师真正做到了呕心沥血。


友情第23节 马季(6)

    我和赵炎是马季老师徒弟中的老大、老二。我们当时大概谁也没想到,这一张照片会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照片,那时我和赵炎都不到三十岁。    
    他经常熬夜搞创作,这也是从他老师那儿学来的。记得他刚来团不久,每次外出,早晨吃饭的时候,总看见他的老师。他以为他在睡懒觉,可是值班的人说:“他刚睡。”呵!他整整写了一宿。    
    以后,他也练着夜里写。夜里一个人写,他正感到寂寞的时候,听隔壁老师的屋里有人说话,他悄悄地趴窗户一看,原来老师屋里就老师一个人,他见老师正面对着镜子,嘟嘟嚷嚷。一会儿眉飞色舞地叙说,一会“扑哧”一声乐了,然后抄起笔来,奋笔疾书……不了解内情的,冷不丁看到,一定会认为他是神经不正常。为了不惊动他,他回屋,学着老师的样子,在神经不正常的老师隔壁,又出了个神经不正常的徒弟。    
    第二天两个人一见面,马季问他:“昨夜我以为谁说话呢,一看是你,对着窗户龇牙咧嘴,神经病似的!”    
    他听了忍不住想笑,心里说:“患神经病的何止我一个,我是跟你学的。”    
    相声演员们凑在一起,聊聊天,是最开心不过的。每逢这个时候,马季总愿意把他写的东西拿出来念念,然后跟大家说:“来,给我点火花!”他说的火花,就是要大家帮助他启发启发灵感。于是,大伙便七言八语,各抒已见。无论大家怎么争论,他从不插言,也不知哪句话被他逮着了,经过一夜劳动,第二天他又把改稿念给大家听。    
    这一招,他也学来了。他逢人便讲相声,一开始只讲想法,聊着聊着,聊出了结构,慢慢又凑出了笑料。他一边说,一边看大家的反应,把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记住,然后闭门发挥。记得他的老师常说:“要让大家笑,咱们得哭!”是呀!写到卡住的时候,说什么也憋不出来,真有哭的念头。    
    他想起在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灵感——这是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在他的印象中,他的老师是最好动的,手中的笔总在动,脑袋里的思维也总在动。他想:“如果他在写相声方面要干出一番成绩来,就必须像他的老师那样,不停的运动,就像他在1990年6月10在苏州的谢师会上所说的:    
    “做为马季的弟子,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