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37-驼峰航线-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说,刚到印度,那个乱啊,由于货轮散乱卸货,物资器材,堆积如山,人找不到货、货见不到人,而国内催运货物、告急电文,每天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眼前要做的,也是最十万火急的,就是接收、整理、处置——把分散到各地的物资都尽快归拢到加尔各答,然后再一点点运回国内。    
    每一件事情,都不可避免地要牵扯中、美、英三方,一方协调不好就影响整个行动。于是两人商量,第一件事情,拜会当地的最高“军事当局”。    
    年轻就是好,活力四射,没多想,就去了新德里,此时的印度还是英国人的殖民地,通过中华民国驻印度使馆介绍,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直接拜会英国皇家空军驻印度少将。    
    皇家空军少将绝对没有轻视这两个来自中国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年轻人,他答应全力支持云铎他们的工作,为表示诚意,当着两个中国小伙子的面,他亲自给驻达姆达姆机场的皇家空军221联队下令:帮助中国人。    
    拜会完英国少将,马不停蹄,云铎又和赖逊岩赶回加尔各答,这一次,他们见到    
    134驼峰航线 战争流水线是美军驻加尔各答补给司令,苏瑟兰德少校(ColSouTherland)。    
    从有空中力量那天起,在美国军队中就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陆军航空兵军衔普遍比陆军高两级,一支由少校担任“司令”带领的部队在海外到处都是。一切照搬美军的中国空军也不例外,但就是不知为什么,同样也是“少校”,赖逊岩在国内,却只是个空军大队长,英文书写的联络函上也就是这样介绍的。    
    好在盟军没有“狗眼看人低”,和皇家空军少将的回答相同,为人爽直的苏瑟兰德少校当即表示,一定紧密合作。    
    接下来拜会的,就都是自己人了,有中华民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保志宁、中国银行驻加尔各答总经理陈长桐、中央信托局驻加尔各答代表沈祖同……逐个拜访完毕后,赴印工作,说白了,就是航委会在达姆达姆机场全面协调工作就算正式展开。在中、美、英几方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多久,散落印度几处港口的军需物资一点点开始往加尔各答集中。    
    剩下的,就是该怎样快速运回国内。    
    中、美、英,三方共同使用一个机场,中国航空公司维修基地也设在这里,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印度人、尼泊尔人、马来人混在一块儿……繁琐、杂乱的事情还相当多。    
    中国航空公司最大的维修、维护基地就在达姆达姆。


第三部分繁忙的空港——达姆达姆(2)

    问梁鹤英老人,“中航”怎么把基地放在印度啊,干吗不设在国内,比如昆明、重庆什么的?    
    老人笑了,要是设在国内,飞“驼峰”不用运别的,全得运飞机零件、燃油什么的,哪还有吨位再运其他物资,看来你连一点“统筹学”都没学过。    
    中国不仅在加尔各答有基地,卡拉奇也是中国空军一个重要场站。    
    比同期稍后一些时间,就是张义声驾驶着B…25一路风尘仆仆从美国踏上返途的时候,在卡拉奇,他接到国内命令,令他择日飞越“驼峰”。就在张义声等待命令之时,中美混合团正式成立,张义声直接带着他的B…25并入混合团第一大队(轰炸大队)。    
    中美混合团成建制后,半年多时间,都是在卡拉奇训练,然后归国参加对日作战。    
    问每一位老人,都是缄默不语,只有几个从台湾回来的老兵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孩子,一支部队从成军到作战,不是喊声集合就可以的,尤其是空军,需要长时间合成编队、反复磨合、演练,才能作战。如果我们回国做这一切,无疑给本就物资匮乏的部队增加额外负担,飞“驼峰”运物资,不容易啊!在卡拉奇训练,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也是当时惟一可行的。    
    向几位在加尔各答工作过的老人打听,达姆达姆机场到底“繁忙”到什么样子?    
    云铎:达姆达姆机场,二十四小时,不分白天和黑夜,飞机不间断地起降。飞机来自各处,有从美国起飞绕一大圈经欧洲过来的;有从拉合尔过来补给的;还有不少日夜不停地把物资运送到汀江、准备再经“驼峰”回国的;有训练的;有不时出击和日本人作战的;有中途“路过”的、经停、中转、从国内来的……多了去,巨大的轰鸣声震人心扉。    
    梁鹤英:那个机场大,停机坪上密密麻麻的,没别的,全是飞机。    
    黄元亮:“中航”维修基地在机场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也是在跑道边上,从那里望去,飞机根本看不到边……张义声:加尔各答机场没降过,但我可以告诉你卡拉奇机场。    
    于是我又问卡拉奇机场有多大?    
    老人说,拉合尔机场是美国人建的,但兵营是英国人的,都是成排、一模一样的红砖房子,编有门牌号,初去,没人带着,出去后再回来,不记住门牌号,很难找到。    
    中国空军去美国或是从美国培训回来,在那里中转的多,空军接收新机也基本上以那里为经停地。中美混合团成立不久,国内有不少人调来集结训练。一天晚上,一个新来的战友出去和另外一支也从国内来的部队里的老乡吃饭,回来晚了,在兵营前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自己的营房,门牌号又没记住,语言又不过关,最后只好在空地上坐了一夜。好在那里一年四季都热,否则还真麻烦。第二天,那个兄弟被教官狠狠剋了一顿。


第三部分中转站、物资集散地——汀江(1)

    作为乘客的一段航程,汀江只是个中转站,但作为驼峰航线一个起点,汀江简直就是一个物资集散地。    
    一条连接加尔各答的铁路和并行的公路使它在抗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些飘洋跨海的货物在加尔各答港口卸货后,由铁路或公路运抵这里,再装上C…47、C…46越过“驼峰”送至国民政府、送至前线官兵手中。    
    邦德第一次试飞的是阿萨姆,在后来计划中的“新航线”里,也都没有提到“汀江”这个地方,我的脑子拐不过这个弯,于是白痴的问题依旧不时提出。    
    既然不使用阿萨姆机场,为什么不把物资在加尔各答那个“达姆达姆”机场直接装机回国,何必还要运到汀江再上飞机,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如果不是看我表情透着真诚,我估计老人肯定会认为我是在无理取闹,保不准会使劲抽我一个耳光!    
    老人们依次地耐心给我讲解。    
    华人杰:汀江也是在阿萨姆邦,从航图上看,这里也是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个点。    
    邦德第一次考察新航线,从缅甸出去后,去的是萨地亚,那时汀江还没有机场,这个机场是战争爆发后修建的。“中航”和印中联队都把这里设为驼峰航线的起点和终点,所有的军需物资也是从这里装机启运。把物资从加尔各答运到这里,是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增加运输机有效载荷,如果C…47从加尔各答起飞,就要多装燃油,这样,无形中就得减少单机运量,那可不是千八百斤的事儿,加在一起,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    
    陆元斌:那时,为最大限度减轻昆明巫家坝机场补给负担,真是把一切办法都想尽了。从汀江起飞时,大家一般都把回程的油带够。辛烷值100的航空汽油要加满箱    
    的话,大概是804加仑,同时还要带20加仑润滑油,如果是在昆明起飞,就不同了,只加半箱,500…550加仑。但这是冒险——前提是,飞行过程中不能出任何意外,比如长时间偏航、迷航,真要是遇到恶劣气候飞七八个小时,就是死路一条。“中航”还不错,500…550,比一半还多那么一点,还讲科学。    
    任锡纯是“中航”公司副驾驶,在驼峰航线上飞越过二百多次,老人说,从昆明返汀江,回程只带单程燃油、连一点余额都不备,那纯粹是用生命做赌注。严格来讲,是不能这么做的,公司好像也明文规定过,可大家还是心照不宣地照旧。那时的人啊,单纯,没多的想法,就是一心抗战,把日本人早一天赶出去,能怎么做就怎么做。高标汽油,每一滴都是飘洋越海从一万多公里之外运来的,节约一点是一点,在昆明这边少用一点,空军那边就能多出动一次,前线抗战胜利就多一分希望,谁都明白这个道理。老人说,“中航”还讲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