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37-驼峰航线-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鹤英,“回归”这么多年了,还有那个“劲”儿。    
    张义声,外貌酷似饱经“风霜”,但一谈到“中美混合团”,一串串英文像水中的气泡一样,“咕嘟咕嘟”地往外冒。    
    ……不仅仅是这些“当兵”的人,“两航”中的每一位老人,都过了这么多年了,可眉宇之间,你还能感觉到那种气宇轩昂……还有他们的夫人。    
    任西纯的夫人、黄元亮的太太、吴子丹的妻子……都是八旬老人了,照样是装扮漂亮、光彩宜人,很容易就能感觉到,少女时代,她们一定是如此之美丽。    
    其实,所谓的“气质”也不都是生来具有的。    
    中国空军赴美受训,美国人开讲的第一课,是吃饭的方法。    
    原“中美混合团”、曾在美受训过的很多老人都说,听到吃饭还需要他们“教授”、还需要“礼仪”,大伙都非常气愤,甚至觉得这美国人是不是犯病了,我们都“吃”了五千年,把“吃”已经发挥到极至的中国人难道连吃饭都不会“吃”,还要他们教?    
    不仅教吃饭的“规矩”,还教基本日常“行为”,要求会“跳舞”,中国空军没有一个不会跳舞的,什么“伦巴”、“探戈”的,跳舞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教你在交际场合中怎样对待女性,迎送、安排座位、说话……老人说,几天下来,整个人,言谈举止,全变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文明、素养,不仅仅是“言行”,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    
    抗战胜利后,原“中美混合团”成建制并入国民党的中国空军,党国命令他们打内战。    
    “看见下面都是中国人,下不去手啊!”原中美混合团B…25飞行员杨训伟老人说,大家都对打内战毫无兴趣,往往在出任务时,不愿意对地开炮扫射,很多人投弹时,故意把炸弹扔到远离人群的地方……如果说这些从台湾回来的老兵是到了大陆才这样讲,“回避”难以启齿的自相残杀,那么这个却是事实——飞行员是离地三尺后就无法控制,于是每次出任务之前,飞机上机关炮上都被报纸糊住炮口,回航后要检查报纸是否被“洞穿”,以证明你开火了,不只是现在把这段“考证”说出来,就是在内战时期,在空军,谁都知道这事儿。    
    其实“发明”报纸堵枪口那位老兄也是白痴,或也是“书生气十足”,也不好好想想——我向天开炮、朝没人的地方打枪,不也是一样嘛!    
    杨训伟老人说,内战开始不久,他坚决要求调离战斗部队,开运输机去了。


第四部分“沙漠之花”(1)

    李杏杉老人当年是欧亚航空公司兰州地面站公认的“沙漠之花”。    
    战争前期,欧亚航空公司执飞迪化(今乌鲁木齐)航线时,兰州是一处较大的地面中转站,萨本道执飞这条航线时,把妻子李杏杉和孩子接到这里。李杏杉的到来立时在这个小场站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缘自于李杏杉的美丽。    
    认识萨本道和李杏杉的老人说,那时,每遇萨本道执飞,李杏杉总是带着刚会走路的孩子一直把丈夫送到飞机旁,飞机起飞了,都看不见影子了,她还是向空中眺望着。    
    跑道旁,一个漂亮女人,看着渐渐远去的飞机,心里默默企盼着它能早点儿平安归来。    
    一阵微风掠过,轻轻掠起她的裙摆……有时,萨本道驻站外场回不来,李杏杉就带着孩子在机场旁走走,当时兰州机场附近有沙丘,更远处就是沙漠,场站都是年轻人,又以单身汉居多,每当李杏杉在他们面前经过的时候,大家不免多看几眼。久而久之,只要看到一个美丽动人身姿和一缕淡淡的清香,大家就知道,他们的嫂子过来了。于是,那些调皮的年轻人给李杏杉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沙漠之花”。    
    大家都喜欢这枝有着一双美丽大眼睛的“沙漠之花”。    
    1942年底,萨本道被航委会抽调,执行“特殊任务”,以重庆为基地,在中国——印度之间进进出出,在驼峰航线上来来往往,李杏杉又跟随丈夫来到重庆。机组在“驼峰”上空失踪后,萨本道留下的是一个女人和四个幼小的孩子。    
    四个孩子年龄相近,都在嗷嗷待哺之中,李杏杉整日以泪洗面。    
    郭永凡老人回忆,机组出事后,他一连走了这三个家庭,每家都是幼小的孩子依偎在眼睛红肿的女主人怀里,大人小孩一齐泪水涟涟。孩子太小,还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只是看见大人哭,也跟着哭。    
    老人说,有相当一段时间,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总能看见一个女人孤零零地站在机场跑道旁,一看轮廓,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李杏杉。    
    她在等待,等待着冥冥世界中,一个“奇迹”的出现——丈夫从天边的彩云中走出来,站在她面前,把她揽在怀中,轻轻地对她耳语:“我回来了……”长长的跑道,只有飞机一架接一架地不停起降,那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足以把一个女人的心震碎!    
    三个男人走了,三个家庭立刻陷入饥寒交迫的窘境之中,还是经过公司机航主任林擎岱跑前跑后地张罗和安排,总算把三个女人都集中安排到公司后院,并负责解决吃住,这才解决一点儿权宜之计。    
    但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罗蔓莎毕业于暨南大学,于是找了一份工作,继续从事教育,房荫枢太太携子投靠亲友,仿佛命中注定,房夫人搭乘的飞机途中失事坠毁,房夫人殉难,仅存怀中两子,靠亲戚抚养成人,只有李杏杉带着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无法出去工作。    
    劈柴、担水的重担全都落在了一个孱弱的女人身上。    
    2004年5月9日,北京和平里,几乎是走上十几步,我就要摸出手机给老人打过去,在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引导”下,当我跌跌撞撞、反反复复地找到吕和声老人所住的单元楼时,老人已经站在楼下等待我多时了。在吕和声老人家,我意外地见到了李杏杉老人。同样也是八旬老人,岁月已过去这么久了,但老人“气质”中,依旧残留着当年“沙漠之花”的印痕。    
    丈夫“失踪”后,在机航主任林擎岱的努力下,李杏杉带着四个孤儿住进“欧亚”公司后院的一幢小楼上,楼下恰好就是“中航”地面通讯站,吕和声当时是“中航”一名地面报务员。    
    几次,值班间隙,吕和声出来在小院中散步,都能看到李杏杉吃力地拎水担柴在楼上、楼下间往返,男人的职责使吕和声义不容辞地上前,帮助眼前这个娇弱的女人。    
    那时,吕和声还不知道在这个自己挑水、担柴的女人身上发生的一切,他只知道后院住着个拖累着四个孩子的年轻女子。几次帮忙后,吕和声渐渐知道了这个苦命女人的丈夫失踪在驼峰航线上,让他更平添了几分照顾她的勇气。    
    她比他大两岁。    
    他称她为姐姐。    
    于是,每每不当班的时候,通讯站的人们经常能看到,和煦的阳光下,姐弟俩带着四个孩子在草地上快乐地嬉戏着,失去父爱的孩子已经很久没有露出这样欢快的笑声了。见到孩子们这样高兴,坐在一边的年轻姐姐苍白的面庞也流露出几分不易察觉的笑容,但马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丝淡淡的哀愁不经意间跃上眉梢,因为她知道,弟弟,很快,也要飞“驼峰”了。    
    果然,没多长时间,吕和声被递补上机,开始了在驼峰航线飞行。    
    几乎向所有认识林大纲和萨本道的老人们都问了一遍:林大纲机组到底执行的是什么“特殊任务”?    
    回答也都差不多,都说不清楚。    
    现在意外见到李杏杉,自然也不放过。    
    作为妻子,李杏杉说她也不知道丈夫究竟执行什么“特殊”任务,萨本道从来没说过,她也从来没问。她只是非常清楚地记得,1943年10月27日晚上,萨本道和孩子们在房间里耍闹,她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一辆车子出现在家门前。见到车子,知道有飞行任务的丈夫抓起飞行图囊就往外走,她和孩子们追出去“送行”,丈夫临上车前,逐一贴贴孩子们的小脸,然后看着美丽的妻子,只说了一句话:“三天后,我就回来……”四个孩子依偎在妈妈身边看着绝尘而去的吉普车……


第四部分“沙漠之花”(2)

    李杏杉:和他每次出任务时的感觉不一样,那次,看着他远去,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