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a?isandhim upàdàya tathà r?pa§ pavattati。
  如是有情死,再生於後有;
  從結生開始,色法又轉起。
  R?paloke pana ghàna…jivhà…kàya…bhàva…dasakàni ca àhàraja…kalàpàni ca na labbhanti。 Tasmà tesa§ pa?isandhikàle cakkhu…sota…vatthuvasena t??i dasakàni j?vitanavaka¤ cà ti cattàro kammasamu??hànakalàpà; pavattiya§ cittotusamu??hànà ca labbhanti。
  在色世間裡並洠в斜恰⑸唷⑸砼c性十法聚及食生色聚。因此,對於那些(色界天的)有情,在結生時有四種業生色聚生起,即:眼、耳與心所依處三種十法聚及命根九法聚。在生命期裡,也有心生色及時節生色。
節廿七之助讀說明
  由於色界天的有情是無性的,所以洠в袃煞N性十法聚。雖然他們也有鼻子、舌頭與身體,但這些身體部份並洠в懈髯缘臏Q色。
節廿八:於無想有情
  Asa¤¤asattàna§ pana cakkhu…sota…vatthu…saddàni pi na labbhanti。 Tathà sabbàni pi cittajar?pàni。 Tasmà tesa§ pa?isandhikàle j?vitanavakam eva pavattiya¤ ca saddavajjita§ utusamu??hànar?pa§ atiricchati。
  於無想有情,眼、耳、心所依處與聲音也都洠в小M瑯拥兀纳捕紱'有。因此,在他們結生的那一剎那,只有命根九法聚生起。在生命期裡,除了聲音之外,也有其餘的時節生色。
節廿九:總結
  Icc'eva§ kàma…r?p'asa¤¤isa?khàtesu t?su ?hànesu pa?isandhi…pavattivasena duvidhà r?pappavatti veditabbà。
  如是當知在欲界、色界及無想有情三處的色法在結生時與在生命期裡這兩方面的轉起。
  A??hav?sati kàmesu honti tev?sa r?pisu
  Sattaras'ev'asa¤¤?na§ ar?pe natthi ki¤ci pi。
  Saddo vikàro jaratà mara?a¤ c'opapattiya§
  Na labbhanti pavatte tu na ki¤ci pi na labbhati。
  在欲界裡有二十八種色法;在色界裡有二十三種;於無想有情則有十七種;在無色界裡則完全洠в猩ā
  在結生時洠в新曇簟⒆兓⑸闲约八溃矗荷珶o常性)。在生命期裡,則洠в腥魏紊ㄊ遣豢傻玫摹
Ayam ettha r?pappavattikkamo。
於此,這是色法轉起的次第。
涅槃
(Nibbàna)
節三十:定義
  Nibbàna§ pana lokuttarasa?khàta§ catumagga¤à?ena sacchikàtabba§ magga…phalànam àlambanabh?ta§ vàna… sa?khàtàya ta?hàya nikkhantattà nibbànan ti pavuccati。
  涅槃被稱為出世間,以及是由四道智所證得。它是道與果的所緣,被稱為涅槃是因為它離去渴愛這一個糾纏物。
節三十之助讀說明
  涅槃被稱為出世間:作為此章結尾的這一篇簡要地解釋第四種究竟法:涅槃(Nibbàna)。在詞源學方面,巴利文Nibbàna(涅槃,梵文Nirvà?a)是源自動詞nibbàti,意為「被吹滅」或「被熄滅」。因此它是表示熄滅了世間的貪、瞋、痴之火。但諸巴利論師較喜歡解釋它為渴愛的糾纏(vàna)的不存在或離去(nikkhantatta)。只要人們還受到渴愛的糾纏,他們還被綁在生死輪迴裡(sa§sàra);但在滅盡一切渴愛時,人們即會證悟涅槃,解脫生死輪迴。
節卅一:分析
  Tad eta§ sabhàvato ekavidham pi sa…upàdisesa… nibbànadhàtu anupàdisesa…nibbànadhàtu cà ti duvidha§ hoti kàra?apariyàyena。 Tathà su¤¤ata§ animitta§ appa?ihita¤ cà ti tividha§ hoti àkàrabhedena。 
  雖然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種,但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即:有餘涅槃界與無餘涅槃界。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種,即:空、無相與無願。
節卅一之助讀說明
  雖然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種等等:涅槃是一個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間的,而只有一個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為世間的無為不死界。然而,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該分別的根據是(體驗它的)五蘊是否還存在。阿羅漢所體驗的涅槃界名為「有餘涅槃界」(sa…upàdisesa… nibbànadhàtu),因為雖然一切煩惱已滅盡,但由於過去執取所產生的諸蘊還存在。在阿羅漢死時所證得的涅槃界名為「無餘涅槃界」(anupàdisesa…nibbànadhàtu),因為五蘊已完全被捨棄,不再後有。在裕柩e這兩個涅槃界也個別被稱為「煩惱之滅盡」(kilesa…parinibbàna)及「諸蘊之滅盡」(khandha…parinibbàna)。
  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種:涅槃被稱為空(su¤¤ata)是因為它毫無貪瞋痴,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為法;被稱為無相(animitta)是因為它毫無貪瞋痴之相,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為法之相;被稱為無願(appa?ihita)是因為它毫無貪瞋痴的渴望,也因為它毫無渴愛之欲。
節卅二:總結
  Padam accutam accantam asa?khatam anuttara§
  Nibbànam iti bhàsanti vànamuttà mahesayo。
  Iti citta§ cetasika§ r?pa§ nibbànam icc'api
  Paramattha§ pakàsenti catudhà va tathàgatà。
  解脫渴愛的大知見者說涅槃是不死、無盡、無為及無上。
  如是,如來開顯四種究竟法:心、心所、色及涅槃。
  
  
  
Iti Abhidhammatthasa?gahe
R?pasa?gahavibhàgo nàma
cha??ho paricchedo。
《阿毗達摩概要》裡
名為「色之概要」的
第六章至此完畢。

第七章:類別之概要
(Samuccayasa?gahavibhàga)

節一:序文
  Dvàsattatividhà vuttà vatthudhammà salakkha?à
  Tesa§ dàni yathàyoga§ pavakkhàmi samuccaya§。
  已說七十二種各別法及其特相。如今我當依它們適合之處說示其類別。
節一之助讀說明
  七十二種各別法:首六章所解釋的四種究竟法可以分別為七十二種各別法(vatthudhammà),即有自性之法(sabhàva──見第一章、節二):
  一、心:雖然心可以分別為八十九種,但它們都被視 為同一種各別法,因為一切心都擁有同一個自 性,即識知目標或所緣。
  二、五十二心所:每一個心所都被視為一個各別究竟 法,因為每一個心所都擁有自己的自性。
  三、十八種完成色:基於相同的原因,每一種完成色 被視為一個各別法。
  四、涅槃只有一個,所以是一個各別法。
  
  雖然在解釋究竟法時也有說到十種不完成色,但它們並不被視為完成的各別法,因為它們洠в凶孕裕虼瞬皇怯^智的目標。
  我當依它們適合之處說示其類別:在解釋四究竟法的七十二分之後,如今作者再依《阿毗達摩論》裡所採用的門類把它們組成各種類別。
節二:列舉類別
  Akusalasa?gaho; missakasa?gaho; bodhipakkhiyasa?gaho; sabbasa?gaho cà ti samuccayasa?gaho catubbidho veditabbo。
  當知類別之概要有四個部份:
  一、不善之概要;
  二、混合類別之概要;
  三、菩提分之概要;
  四、一切之概要。
不善之概要
(akusalasa?gaha)
節三:漏
  Katha§? Akusalasa?gahe tàva cattàro àsavà: kàmàsavo; bhavàsavo; di??hàsavo; avijjàsavo。
  如何?首先,在不善之概要裡有四種漏:一、欲漏;二、有漏;三、邪見漏;四、無明漏。
節三之助讀說明
  直譯巴利文àsava(漏)的意義是「流出之物」。該巴利文代表從膿瘡流出來的膿,也代表已發酵許久的酒。列為漏的煩惱被稱為流出之物是因為它們就像流出來的膿及已發酵許久的酒。諸裕枵f它們稱為漏是因為它們流到最高的生存地或因為它們流到更換種姓(gotrabh?──見第九章、節卅四)。
  在四漏當中,欲漏與有漏都是屬於貪心所,前者是對欲樂之貪,後者是對有(存在或生命)之貪。邪見漏是邪見心所;無明漏則是痴心所。
節四:暴流
  Cattàro oghà: kàmogho; bhavogho; di??hogho; avijjogho。
  四種暴流:一、欲暴流;二、有暴流;三、邪見暴流;四、無明暴流。
節五:軛
  Cattàro yo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