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投资王道-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MBM)      (RMBM)     (RMBM)         (HKM)         (USM)     
    1995    283                        141              339     
    1996       440                        165              275               99     
    1997    561                      (336)            437              158     
    1998    593            462       (497)            627              171     
    1999    628            340          10              819              195     
    2000     (688)          280         179             1;056             210     
    2001    (1;491)       (136)       247             1;134             213     
    2002     84             57          99               864             223     
    2003    191            178         102             1;170             308               
第三部分汽车和钢铁业的挑战重重(1)   
    汽车和钢铁工业,实际上也是过度竞争的行业(modity Business),它受到大小两种循环所影响。大循环要看世界的趋势,以钢铁业为例:十八、十九世纪时,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驱者,最先建立钢铁王国。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中,美国成为最大钢铁生产商。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日本曾经是最大的钢铁生产商。现在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则是中国。此之为大循环,由一个已发展地区转移至发展中经济,下一步会否转移至印度呢?我们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汽车的工业也有其大循环。最早期的汽车生产始于欧洲。二十世纪初,真正大规模的生产在美国出现。当时被视为新兴行业,有超过100家汽车生产商,同时在美国出现。到1929年美国每年汽车生产量达到500万辆。今天,在美国只剩下3家大生产商,全年产量千多万辆。随后而至的是日本,她的汽车工业曾一度横扫全球市场。今天,中国的汽车生产商也有100多家,2004年全年产量,估计可以升达240万辆。平均每个生产商出产2。4万辆一年,是一个低效率的运作。汽车业在中国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就像美国在二十世纪初期一样。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有不少汽车生产商,终会被淘汰或被收购合并,走向更有规模、更有效率的发展。现时中国比较大规模的汽车生产商,都是与外国大的汽车生产商合作,骏威与本田在广州生产,由2000年的数万辆增产至现时的十多万辆;上海自行车则分别与大众(Volkeswagon)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合作;华晨则与宝马(BMW)合作;第一汽车则与大众、丰田(Toyota)及奥迪(Audi)合作;庆铃汽车与日本五十铃合作;东风与日产(Nissan)及法国标致(Peugeot)合作;长安汽车与福特(Ford)及铃木(Suzuki)合作。现时中国的汽车市场每年销量接近500万辆,理论上,本地生产可以由现时的240万辆继续提升,取代进口汽车。不过,进口车辆代表高档商品,不是每位消费者都愿意接受本地生产的汽车。国内生产的汽车仍要面对重重挑战:     
    (一)本地生产的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不断减价,保持竞争力;因为世贸规定中国在2006大幅度开放市场,届时汽车进口关税便会减至25%,大批外国生产商正准备进占中国市场。这是困难之一。     
    (二)中国汽车生产商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生产需要大量钢铁、铝及塑料材料。石油、铝及轧钢价格的上升会带来直接冲击。     
    (三)第三个挑战是中国生产商的规模未够大,所以效率未达至最高水平。     
    (四)第四个挑战是设备更新(Re…Tooling)费用。引进任何新款式的车型,或任何外观上的改变,其外壳压缩模具(Stamping Mould)都要更新,内部配件的改进,亦需要新的装配工具,而费用是相当昂贵的。科技方面,在环保及节省能源的大前提下,需要不断改良设计,因此需要不断投入更多资金去更新设备。科技的进步就像彩电发展那样急促,而困难亦步亦趋。     
    (五)第五个挑战是品质的保证,每一辆车有超过一万件配件,来自不同的供货商,只要某一组配件的品质出现参差,有机会构成危险时,车厂都要负责回收,更换有问题的配件。     
    (六)第六个挑战与宏观调控息息相关。汽车始终是奢侈品,很多时需要分期付款的。在宏观调控下,政府收紧信贷,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汽车销量立时放慢。现时大小中国车厂都一致倾向减价促销,虽然市场需求大,减价可以促销,但如果效率无法提高,最终将有无数车厂,进入无利可图的困局,这是小循环。大循环则是在购并及淘汰下,最终只会剩下数家大型的汽车生产商。     
    表10:汽车股的纯利一览     
    年份     骏威           华晨                 庆铃     
         (HKM)         (RMBM)          (RMBM)     
    1993            263                             482     
    1994          (149)                         522     
    1995           (233)                             178     
    1996           (570)                         426     
    1997              32                     525     
    1998              24           308          444      
    1999            38          645          452     
    2000             453          959          513     
    2001             724           900          263     
    2002            1;092       651          147     
    2003            1;687       936          158               
第三部分汽车和钢铁业的挑战重重(2)   
    过去10年汽车公司的业绩,与宏观调控息息相关。在这3家公司中,较成功的是骏威,它与本田汽车厂合作。过去数年的策略是通过不断增加产量,作为减低成本的方法。2004年9月中骏威宣布中期业绩后,虽然纯利大幅度增长至9。24亿港元,较2003年上升37。1%,但股价却不升反跌,说明了中国汽车生产行业面临价格竞争的困难。笔者是不会沾手这个行业的。     
    钢铁业除前文所述的大循环外,本身的小循环,亦受经济气候影响。如果汽车销售、基建及房屋建筑工程放慢,钢铁的需求便会下降。中国现时钢铁的消耗量,达到全世界总产量的30%。美国现时亦是钢铁的进口国,所以美国汽车销情,对世界的钢铁价格亦影响深远。中东伊拉克对厚钢板需求殷切,因为恐怖分子伺机袭击美军的运输补给线,美军只有放弃普通运输军车,被迫采用重型装甲车作一般运输用途,一时重型装甲车供不应求,生产商之一Armour Holdings应美国政府要求,将每月生产量由30辆大幅提升至450辆,额外的生产每年要多用1;500万吨厚钢板。海上运输紧张,船租急升刺激船公司一窝蜂订购新船,船厂亦需大量钢板来造船。单靠中国的调控,一时无法改变钢铁的短缺,可能要等到2006年,供求才达到平衡,届时钢铁价格才会回落。     
    钢铁行业受经济循环影响特别明显,其下降周期比其他行业来得长,上升期来得急促而短暂。例如表11所显示,1993年的马钢,纯利达到人民币17。5亿元后,连续五年下跌,至1998年出现人民币1。68亿元的亏损。其后4年逐步回升,至2003年溢利才超过1993年的水平,达到人民币26。6亿元。2005-2006年可能是这循环的顶点。从1993年至2004年,马纲的循环经历12年。鞍钢及重钢的溢利,都是离不开循环的轨迹,所以是很反复的。     
    表11:钢铁企业纯利一览     
    年份           马钢               重钢         鞍钢     
                 (RMBM)            (RMBM)           (RMBM)     
    1993           1;758     
    1994               749     
    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