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3)-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将风声传到长平行辕时,老廉颇终是震怒了!    
    半年以来,军营流言不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老廉颇大是头疼。他坚信这些流言都是秦国那个鸟黑冰台恶意散布的。甚个山东五国都不理睬赵国了,赵国府库缺粮了,赵国无兵可调了,匈奴要趁机南下大掠赵地了,林胡要东山再起了等等等等,兵士每日都有新传言,军营每日都是一惊一乍。对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风传,老廉颇实在找不出破解之法,除了大骂秦人卑劣,便只有严厉申饬全军:传播流言者立斩不赦!饶是如此,流言竟还是鬼魅般游荡在军营。更令人气恼的是,有些传闻竟迅速得到了正统途径的证实,譬如白起将死,譬如合纵未成。老廉颇军令再严,也不能每日杀人,时间一长,老廉颇对这鬼魅般无孔不入的流言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两三个月前军营流传出秦军不惧老廉颇而独惧马服子的消息时,老廉颇竟破天荒地哈哈大笑起来:“滑稽滑稽!秦人造谣术太得拙劣也!竟说自己怕一个翩翩书生,当老赵人磁棰愣种么?鬼才信了!”于是,老廉颇非但没有禁止这则流言,反倒是走到哪座军营说到那座军营,总是大笑一通,以这则最是荒唐的流言讥讽秦人造谣术的拙劣。在廉颇看来,秦人制造的这则流言荒诞过甚,便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使所有流言在赵国朝野变成一阵烟雾飘散。谁知便在他兀自哈哈大笑的时候,一则惊人的消息竟在军营迅速流传:赵王决意换将,拜赵括做上将军,老将军要去职了!    
    廉颇脸色铁青,当即升帐聚将,严厉追查流言来源。谁知四十多员大将竟是一片沉默,没有一个人出声。廉颇大怒,雪白的须发骤然戟张,拍案便是一声大吼:“司过将军!立即查核!无论兵将,传谣皆杀!”正在这满帐肃杀之时,突闻行辕外马蹄如雨,便有中军司马飞步而来,低声在廉颇耳边说了一句什么。老廉颇脸色骤然一变,对司过将军吩咐一句:“你便查核,老夫片刻即回。”便转身大步出了行辕。    
    朦胧月色下,一个熟悉的身影大步走了过来。    
    “相如!你如何来了?”廉颇惊讶得声音都颤抖了。    
    “患难刎颈,我不来谁来?”蔺相如却是淡淡一笑。    
    “老兄弟后帐稍等,处置完军务你我痛饮!”    
    “将士何罪之有也!老哥哥,不要再错杀了,听我说。”蔺相如拉起廉颇便到了行辕战车的角落处。随着初秋的凉风,蔺相如的偶偶低语竟不啻一声惊雷,廉颇顿时木桩般呆滞了!蔺相如的声音却依然清晰地说着说着,一直将三年来的种种大事说了个巨细无遗,反复拆解条分缕明不休不止地说着,说着。    
    “明白也!老兄弟不说了。”终于,老廉颇粗重地喘息了一声。    
    “老哥哥若不愿留赵守边,便选个立脚之地,相如送你!”    
    “老夫之心,凉透也!赵国之外,老兄弟说个地方便了。”    
    “那便楚国。我已与春申君说好了,或隐居或为将,皆由你便。”    
    “明日交接完毕,老夫即刻便走。”    
    “也好。邯郸家人,相如一力护送入楚,那时与老哥哥终日盘桓了。”    
    “如何如何?你老兄弟也要挂冠?”    
    蔺相如哈哈大笑:“赵国连长城都不要了,蔺相如何足挂齿也!”    
    “天亡赵也!夫复何言?”廉颇喟然一声叹息,却觉得身后有异,猛然回身端详,骤然间竟是老泪纵横——四十多员大将整齐肃立在辕门庭院,无声地围着他,却没有一个人说话!对着朝夕相处的将军们,老廉颇不禁深深一躬,直起腰挥挥手,拉起蔺相如便大步去了。    
    次日傍晚,赵括与平原君的马队开到了长平。廉颇一身老粗布衣平静地迎接了先头入关的平原君,只淡淡一句:“平原君不须说了,老夫今夜便行交接。”平原君原本尚有疑虑,着意做了渐进安排,劝说赵括先在长平关外驻扎一夜,由他先期抚慰老将军并通报众将后再行定夺军令交接日期,目下廉颇如此行头如此说法,竟让平原君心头猛然一跳!老廉坦诚执拗颇勇冠天下,部下大将更是浴血患难,但有不服便是事端,此话是真心还是示威?    
    “赵胜食言,也是万般无奈也。老将军记恨,赵胜请罪了。”平原君便是深深一躬。    
    老廉颇却是笑了:“此乃天意,老夫何敢罪人也?平原君不信,随老夫入军便了。”    
    进得长平幕府,却见聚将厅灯烛煌煌,众将肃然列座,帅案上赫然便是兵符印信令旗王剑等一应军权公器。老廉颇微微一笑:“如何?全军大将四十六员,一个不差。”平原君毕竟通得军旅,知道这大将齐聚便是军中无事之征兆,顿时放下心来笑道:“老将军忠诚与国,赵胜先行谢过了。”转身便对随身司马一声吩咐,“请上将军入关接防!”


第十三部分:长平大决长平换将 赵军骤然沸腾起来(2)

    片刻之后,千骑马队隆隆进入长平关,赵括便带领着一班军吏与四名护卫武士气昂昂进了幕府聚将厅。四十多员大将依旧是肃然无声,连平原君也是默默站着只是看。老廉颇对着赵括只是淡淡一笑,便朝着赵括一伸手。赵括激情勃发而来,一路上不知想象了多少种交接情形谋划了多少种应对之策,却偏偏没有料到目下这种毫无生趣地交接。赵括本想将诏书慷慨宣读,谁知廉颇一伸手自己竟将诏书递了过去。廉颇看也不看,便将诏书丢在了帅案,然后便是一挥手,一名中军司马便一宗一宗的将兵符印信等诸般将权公器打开陈列,两名司马又抬来了一大案卷扎得整整齐齐的竹简,便肃然退了下去。    
    “这是将权。这是军务。这是四十六员大将。这是全班司马军吏。”老廉颇伸手一番指点,一转身便径自嗵嗵砸了出去。    
    赵括嘴角一阵抽搐,便是脸色铁青,待要发作,平原君却低声笑道:“老将军心下不快,随他去了。上将军,还是接得大军要紧了。”赵括长吁一声,脸色顿时舒展,立即下令:“随来军吏司马,立即清点将权军务!”转身又对满厅大将下令,“诸将回营!安抚将士毋得喧哗!明晨卯时聚将,本上将军部署大战!”    
    “遵命!”大将们一声答应,便鱼贯出厅去了。赵括原本想留下几个自己熟悉的将领以及父亲的老部将谋划一番,眼见将军们脚步匆匆没有一个人迟滞,竟终是没有开口。    
    秋雾蒙蒙,太阳还没有出山,长平关外的几条山道上便响起了急骤的马蹄声。各营大将纷纷提前赶到了幕府辕门外等候。寅时末刻,辕门口内第一通聚将鼓隆隆响过,大将们便纷纷整肃自己衣甲,按照职爵高低迅速排成了两行。廉颇在时,原是无人在意如此细行,但踏着鼓点不误点卯便了。然则军中早已传闻:这新上将军马服子最是讲究军容整肃,且处罚部属极为严厉。今日第一次聚将号令,谁敢不小心翼翼?及至第二通鼓声响过,大将们便衣甲整肃地鱼贯进了聚将厅,依照各自座次,挺胸在各自将墩前站成了左右两厢六大排。此时三通鼓响,中军司马便是一声高呼:“上将军升帐——!”    
    一阵清晰有力的脚步声,赵括从那只威风辚辚的猛虎大屏后走了出来,肃然对着帅案正中的印剑令旗一躬,便退后一步肃立不动了。中军司马接着一声高呼:“卯时点将——!”便有肃立帅案侧后的一个军吏展开手中竹简,高声念着一个个名字点了起来,被点到之将是便赳赳挺胸响亮的一嗓子“嗨!”此所谓应卯也,须得精神抖擞,高亢洪亮,绝不许有畏缩窝囊之态。此谓“军容“,也就是军中礼仪。    
    对军营训练最有讲究的《司马法》云:“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军弱。在国言文而语温……在军抗而立,行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式,城上不趋,危事不齿!”这番道理被古人说得很透彻,军营的言行风貌与寻常国人是完全不同的。此中根本,便是军士的一言一行都要张扬胆气,坚决果敢,而渐渐浸化出慷慨赴死的勇士精神。你看:昂首挺立(抗而立),步伐果敢(行而果),着甲胄不跪拜(介者不拜),兵车甲士不拱手(兵车不式),城头不能恐慌急走(城上不趋),骤然遇险不能张口乱喊(危者不齿)。一宗宗明确具体,长年做去,不由你不生出一种豪情一种胆气!    
    片刻间嗨海连声,点卯便告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