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也许叫人难以置信,海外生活实际上是很容易培养一个人的爱国情操的,一些即使在国内时不那么“爱国”的人,在国外呆长了,都会慢慢爱起国来。 

                海峡两岸 

  由于几十年的敌对状态和政治隔阂,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相互间只能遥遥相望,而无法往来。尽管属于同一民族,使用同一语言,70年代以前,生活在两岸的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相遇机会。 
  1978年,中国政府恢复向海外派遣留学生,使得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终于有了接触的可能。 
  一个在纽约读书的三十八岁的台湾学生说,80年代初,第一次听说校园里来了中国大陆留学生时,她的同屋,另一个台湾女学生,赶紧跑出去看了一趟。一会儿回来了,兴奋地告诉她:“看到了!跟我们长得一个样子。” 
  尽管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政治宣传,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很快便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许多作为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特征,相互之间不难有一种认同感;而且,虽然生活的政治环境不同,双方却有着许多相近的经验感受,颇可以相互借鉴。 
  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留学生一直相处友好融洽,几乎从未听说发生过什么大的冲突。不但个人之间可以交朋友,双方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也可相互参加。要说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美国社会中有什么摩擦的话,那主要是在中国餐馆里——打工的大陆学生和餐馆的台湾老板之间的矛盾。 
  不过,长期生活在不同政治文化里,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留学生毕竟形成了不同的气质。一些台湾留学生常说大陆留学生身上有一股“霸气”;一些大陆留学生则反唇相讥,说台湾留学生身上有一种“岛气”。这“霸气”和“岛气”,其内涵虽不好界定,却是极为传神的形容。 

                同是中国人 

  也许是几经磨练的结果,大陆留学生的口才普遍较好,能言好辩,即使信口开河起来也头头是道,总是气势就先把人家压倒。一位三十三岁的访问学者给我讲过他如何“舌战群儒”的故事。他说,他在美国几个大学约见美国教授,一上来就跟人家说,你只给我30分钟,那就听我先说。然后,他一人一口气不喘地讲了半个小时。“他们一个个地全被我侃倒了。”他后来得意地说。而台湾留学生,大概锻炼的机会不够多,在和人争辩或讨论问题时,有时会显得有些笨嘴拙舌的。不过,一个美国研究生说,她发现有些大陆留学生太爱说了,总是执着于自己的想法,不大听别人讲话。 
  大陆留学生到了美国之后大都喜欢独往独来。刚来的时候,不止一个人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千万不要一出来就扎进中国人的堆里,那里是非多,将来想出来都出不来。台湾留学生似乎没有那么多顾忌,而更需要同胞的照顾似的,在校园里总是学弟学妹地一大群相互拉扯着。有一次,我和一个美国学生约好一起吃饭,她也请上了她的室友,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女孩子。这位室友说,她的表兄从台湾来,也约上一起去。不想,到时来的可不是她表兄一个人,而是一下子来了七八个台湾学生。一问,他们都是台湾台南市同一所大学一个系的毕业生,只是年级不同。先后出来留学后,又凑到了一起,如今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同吃同睡同行动。 
  大陆留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多了敢想敢于的精神,上至美国国会,下至大学校园,没有地方不敢去折腾一下的。相比之下,台湾留学生要“乖”得多,一派老实天真,不管实际如何,表面上大都有几分温良恭俭让。 
  大陆留学生身上的“闯劲”固然令人敬佩,但有时往往缺乏起码的教养和礼貌,台湾留学生则不能不说要好一些。最显教养和礼貌的,应该说是香港留学生会。比如他们每次组织电影晚会时,门口总有香港学生服务,彬彬有礼地向来宾们致意,并为大家准备好电影简介——当然,放映的大多是功夫片。 

              第八章 仅留之间 

               不仅仅是悲剧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向留学生展示出归国发展的前景。 
  不过,那将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留学本来的意义来说,留学生的使命是为中国的建设做点事,而不是等待。不然,他们的青春、才华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在海外以另一种方式浪费掉。 
  让我们看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他回国后的经历或许能给人一些启示。 
  1854年11月13日,从美国耶鲁大学刚刚毕业的二十六岁的容闳,带着一个梦想从纽约乘船回到了阔别近八年的祖国。他的梦想是让下一代中国青年能有机会受到他所受到过的西方教育,因为他感到那将是中国再次能有机会强大起来的希望所在。 
  但是,那时中国社会的现实残酷得可以让所有梦想破灭。 
  1855年夏天,容闳在广东登岸,其后在那里居住了六个月。就在这期间,他目睹了一场血淋淋的大屠杀。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广东亦有人起而响应,但立即遭到两广总督叶名深的血腥镇压。仅在那一年夏天,就有七万多人惨遭屠杀,其中包括许多无辜之人。容闳的住所离刑场不远,他后来在回忆录里记述了自己在那里亲眼看到的惨象:“场内血流成河。路两旁到处都是无头之尸,高高堆积,等着被运走去掩埋……因一时无处掩埋那么多的尸体,尸体就一直暴露在烈日曝晒之下。盛夏温度高达华氏90度,有时更高。半径有两千英尺之长的刑场内,充满了有毒的气味……” 
  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景象,容闳内心深受刺激。清政府暴行使他感到革命所具有的合理性。他的同情之心完全转向了太平天国,并说自己几乎想立即起而响应,投身于起义。 
  1859年秋天,容闳利用机会进入了江南一带太平天国控制区。他想亲自接触一下太平军,看看他们是否代表着中国的新希望。 
  在南京,容闳见到了洪秀全的胞弟洪仁环——当时太平天国阵营中最具现代知识和对外部世界最有了解的人物。容闳向他献上了有关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的七条建议,并表示如果太平天国对这些建议有兴趣的话,他愿为太平天国效力。几天后,在被告知他的建议一时还无法实行的同时,容闳收到了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刻有他名字和一个“义”字的长方形木印。原来他已被封了一个四品爵位。这一切使容闳有些哭笑不得,也使得他怀疑起太平天国最终能否成功。 
  南京之行后,容闳开始经营茶叶生意。他的想法是先积累下财富,然后凭着个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教育计划。1863年,就在他的茶叶生意开始有起色之时,容闳突然受到了当时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而权倾一时的曾国藩的召见。 
  在和曾国藩谈话时,曾国藩问容闳,什么是现在所能做的而又对中国未来最有益的事情?容闳知道曾国藩当时正在考虑筹建工厂之事,便利用那机会建议设立一个机器制造厂。曾国藩于是便授予容闳全权,去国外购买机器。这就是后来中国最早工厂之——江南制造局的由来。 
  容闳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那留学教育的梦想。他知道,对中国来说,那才是当时所能做的而又对中国未来最有益的事情。 
  从国外购买回机器之后,容闳便开始不断向曾国藩提出自己的留学生派遣计划。但是,事情几经周折,一拖就是几年。 
  1870年,以曾国藩领衔签署的奏请派遣子弟出洋学习的奏折终于呈递到朝廷。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容闳兴奋异常,以致夜不能寐。不久,这个留学生派遣计划得到了清廷的批准。 
  多年的梦想就这样变成了现实。 
  自1872年起,共有四批120名中国幼童陆续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但是,一场政治风暴又使容闳毕生的努力在一夜之间都付之东流。1881年,清廷一声令下,召回所有留美幼童。幼童们被迫中断学业,全部被“遣送回国”。 
  在留学事业完全失败之后,容闳又先后有过银行计划和铁路计划,却都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容闳后来感慨地说:“我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告无效……而我的救助中国之心也就此而止了。” 
  那时已是1898年了,变法维新运动正方兴未艾。处于失望中的容闳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