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大秦之秦简-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清望着许寒芳,美目波光一闪,又转脸目光望向了王宫高耸的宫墙,陷入沉思。
  许寒芳又莞尔一笑,乐观地说:“姐姐也不必为我担心,开开心心也是过,闷闷不乐也是过,我很想得开,会让自己开开心心过每一天。”她拉着巴清的手,微笑着说:“大王的脾气我还能摸得住。而且也能有意无意救些人,也挺有意义的。”不知道她是在开导巴清还是开导自己。
  巴清轻笑道:“我就是喜欢妹妹的这种性格。”又不无担心地叮嘱:“早听说大王喜怒无常,妹妹还是要多加小心。”
  飞雪中,许寒芳淡淡一笑,笑得从容、淡然。让巴清想起了她立在巫山山边笑看风云的神情,钦佩的眼神里闪烁着泪光:。
  踏着两寸多深的积雪,回到蕲年宫。
  嬴政也刚刚给蒙恬讲完兵法,看见二人满身是雪地回来,笑问:“又去赏雪景了?”
  “嗯!”许寒芳笑着回答。脱去斗篷问道:“大王讲完兵法了?——小恬子好好学,也不枉大王一片苦心。”
  “是!”蒙恬躬身回答,却又无意间看了看巴清。
  巴清望着满面带笑,谈笑风生的许寒芳,暗自摇头叹息。
  嬴政抬头望望殿外,说道:“此时雪下的还大,你们二人就留在这里和寡人一起用膳吧。也顺便为巴清洗尘。”
  “谢大王!”巴清和蒙恬忙跪下谢恩。
  蒙恬似乎又悄悄瞅了瞅身边的巴清,似乎嘴角还带着笑意。
  送走了巴清和蒙恬,许寒芳回到殿内。
  嬴政一把把许寒芳抱起来笑着问道:“今天开心吗?”
  “嗯!”许寒芳用力点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然高兴!”托巴清去找浩然的下落,以巴清的家族势力在咸阳城找个人应该不成问题。觉得自己又有了寄托和希望。
  嬴政看到她笑面如花,也觉十分快活。
  许寒芳请示说:“清姐来,我也没有准备什么礼物,你送给我的马车有一辆一直闲置,我送给她好不好?就当给她发了个通行证,这样她也可以随时进宫来找我。这不是一举两得?”
  这个傻丫头为何连我送给她马车的深意都不明白?嬴政微微皱了皱眉头。这种马车岂是常人能坐的?但是又不想直接说明,点头道:“只要你喜欢,怎样都好。”
  “谢谢蚊子!”许寒芳在目的得逞时总是笑得能把人甜死。
  嬴政看着她甜甜的笑容,已经沉醉,很想吻一吻她红扑扑的脸蛋,却没有这样做。柔声道:“今天下雪路不好,哪儿也不许乱跑,老实呆在这里陪着我看奏简。”总希望她陪在身边,能随时看到她。
  “是!大王!”许寒芳笑嘻嘻地从嬴政身上跳下来做了个鬼脸,呵呵笑着跑开:“我去给你煮茶……”话音落,人已没了影子。
  望着她兔子一样消失的背影,嬴政苦笑着连连摇头。


  还原历史

  御花园的梅花傲雪绽放。晶莹剔透的花瓣上已经覆盖了厚厚的积雪。空气中一阵阵暗香袭来,为漫天飞雪的冬日更是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趣。
  来到御花园内,许寒芳想效仿古书上的人也收集些梅花上的雪煮茶,这样多有诗意呀!可是当手冻得通红,鼻涕直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浪漫、诗意是要付出代价的。一点也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惬意。
  把一捧雪放进随行的内侍捧着的铜罐里。哈着冻僵的手,许寒芳看到一个人匆匆赶奔蕲年宫,觉得身影挺熟悉,问身后的嬴义:“那个人是谁?”
  嬴义回头看了看,躬身答道:“回您的话,是蒙骑射,蒙大人。”
  哦!是蒙恬的老爸蒙武。当日在朝堂上见过,难怪觉得眼熟。许寒芳点点头继续收集梅花上的积雪。
  捧着装满积雪的铜罐回到殿内。
  嬴政面色阴沉地坐在几案后,若有所思。
  蒙武恭立在一边,面色焦急。
  “怎么了?”许寒芳忍不住好奇地问。
  蒙武听到许寒芳说话猛地一愣。大王和大臣议事,她一个女人怎能随便插口?不由望向大王。
  嬴政却没有在意,只是在说话时还拿着大王的架势:“李斯确实是个人才!可惜了!”
  大王不但没有动怒还回答了问题?蒙武不禁诧异地望了一眼许寒芳——这个冠冕大典给大王佩剑的女人。她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
  许寒芳放下铜罐,看到几案上放着一卷竹简,走过拿起一翻,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
  许寒芳知道,李斯在嬴政下了逐客令后写了这个奏简,名曰《谏逐客书》。她捧在手里仔细看着。大致内容如下: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一方面列举游士对于秦国的历史功绩,打动嬴政,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确实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令人叹服。
  许寒芳看得频频点头,忍不住赞道:“李斯确实才气逼人、文思如涌!他引经据典,举事实摆道理说明他国之材也可为秦国所用,倒是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蒙武低着头听到许寒芳的话,微微一怔,偷眼瞅向大王。
  嬴政眯着眼睛,似在沉思。
  许寒芳把竹简放下,顿了一下又道:“更难得李斯一手好看的字。——只是这篇为游士一辩的谏文,并非惜才之论,而是功利之言。”
  嬴政深邃的眼睛波光一闪:“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他站起身来,踱到窗边推开窗户,说道:“韩国派了一个名叫郑国的人来修渠,表面上说是来富秦,其实是妄图利用这种浩大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削弱秦国国力。寡人岂能容他?哼!他还辩解说什么修此工程只能让韩国苟延残喘几年,但却能为秦国带来巨大而长久的利益。”
  嬴政用力吸了一口气,想让窗外凛冽的空气扑灭胸中的余火:“这些别国的人一个也不能相信,寡人一怒之下,把所有的别国人赶出了秦境。”想起这些还是有些生气。
  许寒芳想了想道:“凡事大王也应该一分为二去想。我觉得郑国这样说没什么错。”
  蒙武的眼睛一亮,不由望向许寒芳,目光一闪又低下了头。
  “哦?”嬴政转回身望着她。
  “其实大王好好想想。渠修成之后的好处!”许寒芳知道要想让嬴政收回命令,总要有个台阶下,启发道:“如果渠修成了,沿渠两边用肥沃的泾河水灌溉,会有多少良田?”
  许寒芳清楚地记得史书记载:十余年后,渠成。关中地区一跃而为沃野,秦国由此走向强盛,最终兼并了各路诸侯,一统了中国。因而,该渠以郑国之名命名为郑国渠。据《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改变了连年旱灾的局面。
  换个角度讲,郑国渠的修建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嬴政在屋内背着手来回踱着步子,仰着脸想了一阵,对恭立在一边的蒙武说:“寡人命你立刻把李斯追回来。——还有,即刻解除逐客令!”
  “尊令!”蒙武喜形于色躬身领命,匆匆告退。他来求见大王就是想大王留用李斯。没想到许寒芳几句话,大王不仅留用了李斯,还撤销了逐客令。真是意外地惊喜!
  蒙武走了,也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