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猛士之黄昏-小记困守大阪的武士们-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家康本阵被真田、毛利两军突入,德川方在冈山口布阵的各路人马纷纷前来救援。
  最先赶到的是本多忠纯的部队,但被毛利军一击即溃。随后,藤堂高虎从侧面攻击毛利军,也被击退。紧接着,井伊直孝的赤备也突入毛利军阵,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仍然被毛利胜永和随后赶来支援的七手组之一的真野赖包共同击退。
  与此同时,冈山口方面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原来在开战前,德川家康因为不放心德川秀忠的指挥能力,因而虽然任命其为冈山口方面的总大将,但却下令说:
  “开战之后,不得轻举妄动……”
  但秀忠自从关原之战迟到之后,一直想找机会洗刷自己的耻辱,当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当他发现毛利、真田两军战开攻势后,立即下令前军的前田利常队立即进攻丰臣方的大野治房军。双方很快展开了激战。就在此时,秀忠身边的藤堂、井伊两军为了营救家康而离开了冈山口,前田军被大野军的气势压倒开始后退。秀忠的本阵不得不加入战斗。在混战中,大野军的一支小规模别动队突然出现在秀忠旗本近侧,竟然造成了极大混乱,秀忠身边的近臣安藤重信、酒井忠世、土井利胜等人虽然是江户重臣,但却不懂用兵之道,战斗经验全无,只得仓惶逃跑,以至于秀忠不得不亲自持枪准备应战,此事后来在德川军中传为笑柄。
  大野治房本来想一举击毙德川秀忠,但无奈德川军兵力太多,只得下令撤退,进入了大阪城。
  而在天王寺方面,战事也发生了逆转——真田队由于连续作战伤亡较大,将士疲惫,战斗力渐渐下降。而先前被真田队突破的松平忠直军卷土重来,一举击溃了真田军,真田幸村也战死于安居神社……
  真田幸村战死的消息在战场上传开,对毛利胜永不啻于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丰臣军其他各路将领也士气低落,无心再战。失去了真田军支持的毛利军孤军奋战,身陷重围,又遭到了松平忠直、藤堂高虎、井伊直孝等军的围攻,先前被击败的德川方各路诸侯也纷纷重新集结兵力,反攻而来。在此情况下,毛利胜永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在以命相博的混战中,撤退实在是一件比进攻难得多的事——进攻尚可以凭一腔勇气无畏向前,撤退却难免军心涣散慌不择路。而毛利胜永虽然抱有了必死的念头,但并没有就此放弃战斗的努力,他冷静的指挥全军突围,命令士兵将土制火药点燃造成爆炸和烟雾,以阻挡追兵。在成功突围后,毛利军又与后援接应的七手组残兵合流,果断反击,打退了追击而来的藤堂高虎军。胜永本欲立足结阵再战,却只见漫漫的战场上,德川家的士兵如浪涛一般涌来,一时万念俱灰,只得率余部退入大阪城内。
  六
  随着天王寺决战的落败,丰臣军大势已去。大阪城根本不能阻挡德川军的进攻,很快便被攻落。丰臣秀赖、淀姬、大野治长等人在城内放火自杀,大阪丰臣家灭亡。
  关于毛利胜永的结局,流传着多种说法——一说是他在城内坚持巷战,力尽之时切腹自尽;另有一说,他最后一直陪伴在秀赖身边,在秀赖自杀时担任介错(武士剖腹是负责砍下其头颅的人),之后也一起自尽。而胜永的长子胜家也在大阪城中自尽,次子太郎兵卫被德川家逮捕,于伏见城被斩首,丰前毛利家至此断绝。
  但毛利胜永在大阪奋勇作战的英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世之人称其为“大阪第一勇士”,而一位当时曾亲历大阪之战的外国传教士也在书信中这样写道:
  “丰臣军最前线的司令官是真田幸村和毛利胜永,他们的勇气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竟然可以在众多的敌军中来回突击三、四次以上!而德川家康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几乎要像日本人的习俗那样切腹自杀……”
  关于毛利胜永的结局还有一种传说,据说他在为秀赖介错之后,与长子胜家一起逃出大阪城,乘坐停泊在大阪湾的船只逃到四国,在土佐的须崎港上陆,在摆脱了当地领主山内家的追捕之后,在波介一带过着隐居的日子,直到1618年9月9日去世。他的子孙后来改用森姓,一直流传了三十余代。
  这种说法基本上没有依据,但寄托了后人们对勇士和忠臣的思慕之情。丰前毛利家,在太阁时代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光耀的武名,其地位、功勋以及封赏都远不如加藤、福岛、黑田、细川、池田等丰臣家的谱代重臣。但毛利一家三代却始终心怀感激,对丰臣家忠心不二,即使身在远郡、屡遭挫折,仍然以谱代自居,矢志为丰臣家效力,抛却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不知上述其他深受太阁大恩的诸侯们,此时又作何感想。
  
  
雄鹿的昂扬:长宗我部宫内少辅盛亲'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6…10…275:15:42)
  一
  在进入大阪城的众多浪人武士中,所谓的“大阪五人众”最负盛名。真田幸村、毛利胜永、后藤基次、长宗我部盛亲、明石全登这五个人,在战前不是一国一城的领主就是封地万石以上的大名,因而在大阪军中的地位与其他的浪人大不相同。在这五人中,长宗我部盛亲可谓是家世最为显赫,因此处处显露出高傲的气质如同华丽的雄鹿,在大阪军的武将中显得卓而不群。
  长宗我部盛亲,生于1575年,幼名千熊丸,乃是四国的霸主、长宗我部元亲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明智光秀重臣斋藤利三的女儿。盛亲十岁的时候,他那被称作“土佐之能人”的父亲元亲已经统一了四国,独霸了近百万石的领土,成为了一方的豪雄。盛亲作为幼子得到了父亲的偏爱,因此既没有出家,也没有像两位兄长(亲和、亲忠)一样过继给别家。
  在元亲投降丰臣家之后,长宗我部家的领地虽然只剩下了土佐一国,但仍非常受秀吉的重视,元亲被授予宫内少辅一职,后又升任侍从,赐姓羽柴,在丰臣家的外样大名(指并非原有家臣而是后来投靠的大名)中地位很高。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的盛亲,据说身高达到一米八,在平均身高为一米六的战国时代可谓堂堂伟丈夫了,而性格上也与元亲颇为相近,因此受到元亲格外的喜爱,并养成了显贵家族的自负与霸气。
  1586年,元亲的嗣子信亲随乃父一同参加了太阁秀吉的九州讨伐战,不幸在户次川合战中战死。悲痛之余,一心要将家业传给盛亲的元亲,并没有召回当初过继出去的次子香川亲和与三子津野亲忠。于是,盛亲正式确立了在家中嗣子的地位。
  此后,年轻的盛亲继续随父亲一起东征西讨,作为丰臣军的一员,在小田原之阵中率领水军参与了下田城的攻略,并作为第六军参加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多次参加大规模战斗的经历,使得盛亲积累了相当的战斗经验,并从其父身上学到了许多高明的用兵之道。
  二
  1599年5月19日,也就是太阁秀吉死后的第二年,一代枭雄长宗我部元亲病死在伏见城,享年61岁,谥号“雪蹊恕山”。当时,元亲的次子亲和已经病死,三子亲忠也被放逐,盛亲理所当然的继承了土佐22万石的领地。
  第二年,关原之战爆发了,天下的大名无不面临重大的选择。其实从一开始,盛亲就提出“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实力的差别一目了然”,因而决定加入东军。然而极具戏剧性的是,他所派遣去联络东军的使者,由于西军的封锁而未能通过京都的关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盛亲只得做出加入西军的决定。
  1600年七月,盛亲率领6600名士兵进入大阪城,并参加了对伏見城、安濃津城的攻城戦。之后,他随西军主力东进,九月初到达了美浓的关原。九月十五日,关原之战爆发,盛亲的土佐兵团被安排在吉川广家军旁边。然而吉川广家和毛利秀元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德川家康的笼络而成为了东军的内应,因此毛利家这两万大军在整个战斗中一直按兵不动,直到西军的完全溃败,长宗我部军也不得不随之狼狈撤离了战场……
  关原之战,真的可以说是命运对年仅25岁的盛亲的极大捉弄——战前明知东军必胜却加入了西军,战时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成了败军之将。这样的事实使得心高气傲的盛亲羞愤交加,一面整饬兵马,慌慌张张的退回土佐,一面派遣使者到东军的大将井伊直政处送信,想通过与长宗我部家关系亲密的直政向家康求情以获得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