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8地心世界猎奇记 [苏] b·a·奥勃鲁契夫-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只要你们愿意,今天晚上我们就来详细谈谈吧。” 
  这天晚上,一次有趣的科学性谈话在餐厅里开始了。特鲁哈诺夫先扼要地介绍了古人对地球的看法,他们认为大地是一块平板,漂浮在原始海洋之上。又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认为大地是一个球体。随后便详细地论述了现代人的观点。 
  “十八世纪末,一位名叫列斯利的学者认为地球里充满气体,由于受到上面的压力而发光。大气层的地下有两个星体——普洛泽尔和普洛托……” 
  “普洛托?”鲍罗沃依忍不住说。“这么说,我们给它取的并不是一个新名称啰!” 
  “是啊,前人已经给它取了这个名称。”特鲁哈诺夫继续说。 
  “有些学者甚至连这两个星体的运行路线都给算出来了,当它们最接近地壳时,地球外部的地表就会发生磁爆和地震。按列斯利的说法,地球内部的地表受到一个弱电发光体照耀着;四季常春,植物茂盛,珍禽异兽繁殖,另是一番天地。” 
  “他的想法完全正确啊!”帕波奇金惊叹道。 
  “列斯利设想,通向地球空腔的出入口,在北纬八十二度某个地方……” 
  “真了不起!”马克舍耶夫拍手叫绝说,“他说的真准!我们正是在北纬八十一度多一点儿的地方找到南边的出入口的。” 
  “列斯利是根据北极光最强点的位置计算出来的,他认为这种极光来自地球内部,是由照亮地心的电光形成的。列斯利的学说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因此,派一个考察队到地表内部去的问题是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的。” 
  “噢,原来如此,”格罗麦科笑着说,“这么说来,我们在这方面也算不上是先驱者了!” 
  “不过,考察队并没有组织起来,因为列斯利的假说,遭到当时一些著名的专家权威——布丰、莱布尼茨、祁尔赫等人的嘲笑,认为他的设想荒诞无稽。他们坚持地核呈熔融液态,是由一个整的或由许多个次中心组成的高热体系。到十八世纪末,康德-拉普拉斯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假说,他们认为我们这个行星,最初是一个火热的气团,或称一团星云。这个假说得到公认,从而摈弃了其他假说。” 
  “不过,科尔穆利斯于一八一六年证实地球的内部是空的,地壳的厚度不超过三百英里。” 
  “哈利、富兰克林、里奇顿伯格和科尔穆利斯又竭力以地球内部可能存在一个星体这一观点来阐明地磁现象及其变化。德国施泰因加泽尔教授于一八一七年认为这个星体的存在是几乎没有疑问的,并把这个星体命名为密乃尔瓦①星。 
  “人们再次提出到地球内部去进行考察的新方案。密苏里州圣路易的一位退役步兵大尉西姆斯于一八一八年四月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致全世界》,并把它分别寄到美洲和欧洲的许多研究部门,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宇宙光芒降临,世界开拓永无止境”   
  【① 密乃尔瓦——古罗马神话中的科学艺术女神。——译注】   
  信的内容如下:地球的内部不仅是个空腔,而且还有生命存在。这个空腔包含有几个同一中心的圆圈,两极有洞口,位于纬度十二度至十六度之间。我敢以生命担保,这假说是正确的。如果全世界支持我的事业,我愿进入这个空腔,去进行调查。我已经就这个问题写了篇论文,并且就要发表了。在这篇论文里,我将对上述假说提供证据,解释各种现象,并对达尔文博士的“金色的秘密”提出解答。我唯一的要求是成为这个世界和新世界的保护者。 
  我已给我妻子和她的十个孩子立下遗嘱。我把米特哈尔博士、德维爵士和亚力山大·冯·古穆博里达男爵作为我的保护人。我需要一百个勇敢的伙伴,于夏末从西伯利亚出发,带着可以在北冰洋上拉雪橇的北方鹿。 
  我保证,只要一过北纬八十二度,就能找到一片温暖而又富裕的陆地,那里繁殖着有价值的动植物,甚至还可能有人类生存。第二年春天我们返回。 
  “那么,探险队组成了吗?”卡什坦诺夫问道。 
  “不幸得很,也可以说我们幸运得很,探险队没组成。西姆斯的信引起广泛的注意,感兴趣的读者不仅纷纷向报刊杂志编辑部,还向许多学者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关于这位大胆的尉官,不惜牺牲自己生命,情愿留下一个寡妇和十个孤儿,提出自愿探险的建议,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但一百名勇士也好,经费也好,都根本没有着落。想必,他所找的保护人及挑选出来的学者,只不过把贫穷的西姆斯看作是一个幻想家,或者干脆把他当成一个疯子,问题在于:有许多人虽然相信地球内部存在空腔,而且还有一个小星体。但对手是否存在深入地球内部的洞口就表示怀疑了。 
  “比方说,物理学家赫拉德尼在看到西姆斯的信后,在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记地球之内部的文章,文章说洞口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如果说这种洞口在某个时期存在过,那么它已不可避免地被水灌满了。 
  至于谈到施泰因加德泽尔所发现的那个星体,它在被空气挤压得十分稠密的空间运动缓慢这点时,赫拉德尼解释说,这种运动可能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引起的。他还提出某些有趣的假说,当然啰,他也并不认为那些假说是无可争辩的:因为空气在十分强大的压力下,会释放出热来,而炽热的物体就会发光,既然地球内部空腔的中心,四面的压力极为巨大,那么在这极大的压力下,空气就有可能变成一种类似太阳中心那样的炽热而发光的物质。 
  “如果地内表面有人居住,那么他们就能看到这永远挂在天顶上的太阳,而太阳照亮着地内表面,形成一幅非常美丽壮观的景象。 
  “地内星体这一假说曾维持了一段时间,贝尔特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也认为地球内部是空的,空腔内有一个磁核,并在彗星的影响下,从地球的一极向另一极移动。 
  “十九世纪,极大多数康德——拉普拉斯学说的拥护者,赞同高温液态地核的假说。该假说的拥护者只是对固态的地壳有多厚这个问题进行着争论;有些人认为地壳只有四五十公里厚,另外一些人则计算出有一百公里厚,还有一些人甚至算到了一千二百七十五公里至二千二百公里厚,也就是说是地球半径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不过,这么厚的地壳与地球的火山现象和地热现象是相矛盾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地球是一个完全冷却的固体,这一说法同样与地球的火山现象和地热现象也是相矛盾的。因此,作为补救,厚地壳的拥护者采纳了这样一种说法,即在地壳中的个别地方保留着一定量的岩浆盆地,形成了火山的发源地。 
  “因此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大多数追随者接受了第四种假说,他们声称,地球具有固态的并不太厚的地壳和固态地核,在这两者之间有着厚薄不一的熔融层,称之为‘橄榄岩带’。 
  “固态地核说只有在那样的条件下才是可能的:那就是,在靠近地心处由于那里存在着巨大的压力,一切物体,尽管处于超出熔点(指在正常的压力下)无数倍的高温之下,仍可能保持固态。” 
  “地壳由较轻的岩石组成,而橄榄岩带集中着较重的岩石,有大量的橄榄石和铁矿石;而在地核里较多的应是较重的物质,如金属。他们认为,铁陨石主要由镍铁组成,是星球核的残骸,而陨石是由橄榄岩和其他含量丰富的铁矿,掺杂着镍铁组成,使人们获得了橄榄岩带物质成份的概念。 
  这一假说直到目前还拥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然而同这一假说一样,为争取领先地位而进行奋斗的还有另一假说,也就是采普里茨的假说。他以新的形式复活了列斯利的学说,并吸收了十八世纪末叶和十九世纪初叶其他学者的观点。 
  “这个假说是建立在这样的物理定律之上的:即地核的温度极高,在这样的高温下,一切物体,尽管压力巨大,必然处于气体状态。 
  “你们知道,存在一种气体的所谓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时,不管压力多大,气体既不压缩,也不转化为液体。毫无疑问,在地心,这样的临界温度要高出无数倍。因此地核本身甚至可能是由所谓单原子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它们已丧失原有的化学特性,因为气体的分子在高温影响下,已分解为原子。地核受过热超临界温度气体层的包围,而这种气体层又被一般气体层所包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