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汉相争-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大早,韩信起身,上马赶路,一路无话。今离巢潮不远,有个地方叫关山镇,韩信在关山镇订了一门亲,这位姑娘姓苏叫金莲,岳父名苏方。韩信定亲之后,苏员外把家中传家之宝、一根银战戟,送给女婿韩信,韩信心中大喜。兵刃暂保存在此,等请了范增回头时再来拿。
  次日,韩信离岳父家上路,走至傍晚时到了巢湖。在城里找客栈住下。第二天,到范公馆门前,大门关着,纸条还帖着:“请走后门。”到了后门口,问了家人,还是那两句:“朝山进香,归期不定。”韩信走到街上,找一家大茶坊坐下,泡了壶茶,跟老百姓闲聊,谈到范增,有的说他已做了和尚,有的说他朝山进香去了。一连打探数日,得知范增乃卧牛山有名高僧杨真人的大弟子。范增之后,杨真人又找了小徒弟,师兄弟没会过。韩信又打听:附近有什么深山、大庙?都说没有,只有南门外离城五里有座旗鼓山。韩信已心中有数,他不慌不忙,进售衣铺买了一身道服,又买了渔鼓简板,干粮袋子,回转客寓,命店小二准备干粮。还带干粮?嗯。旗鼓山大啦,一天两天,作兴爬不到山顶,所以随身要带干粮。
  次日大早起身,韩信头上戴玄布道巾,身上穿蓝布道袍,足下白袜云鞋,背了干粮袋子。把请范增的一封聘函,在渔鼓里放了。拿起渔鼓简板,对小二说:“我的牲口要好好喂养,东西寄存在此,我去访友,两三天才得回来,房金照付,多赏小账。”小二答应
  韩信出了南门,老远见黑沉沉一座高山,到山脚下一问,不错,这山叫旗鼓山。他顺着山路弯弯曲曲上山,走至中午,韩信席地而坐,吃干粮。诸位想,韩信为霸王的江山,吃了这许多辛苦,后来项羽不用韩信,也叫自作自受。吃过干粮,又朝前走,一直走到傍晚,没有找到范增的住处,连个采药草的都没有看见。
  韩信心中不免焦急,看看辰光已不早,先找个地方避避露水,明日早起再说。韩信找了个树林,准备晚上在树林子里头休息。忽听得前面有个人作歌而来,韩信顺着声音朝前面一看,见来了一头扳角青牛,牛背上坐了个孩子,约十二、三岁样子,大约是小孩放牛回家。韩信捧了渔鼓简板到这孩子面前,双手一躬:“牧童兄请了!”
  “嗯,玄真请了!”
  韩信一听,这孩子出言吐语不俗,我称他牧童兄,他没有喊我道士,而称玄真。“请问牧童兄,可知一个人?”
  ‘有名便知,无名不晓,请问哪一个?”
  “范增先生住在哪里?”
  “噢,你问范老大夫范增?”“正是。”“他的住处离此不远,适才间我从他家后门口过来的,你顺了我手指,从前面过去,转个弯就到。”
  韩信顺着小孩所指方向,转了几个弯,走了不多一会,见一道流水,上有一座小桥,旁边有几间茅屋。喔!这里是范增的住处了。过了小桥,见有一丛竹林,几堆白石,真是:翠竹林中景最优,人生得此更何求。几堆白石堆云砌,一道清泉接涧流。有趣猿猴甚供乐.雉鸡麋鹿可同游。红尘一雾满天去,高卧先生百不愁。这个地方,真是幽雅极了,谁住在这里,就把功名富贵,都会忘到九霄云外。
  韩信走到门口,用右手两个指头,在门上“的笃、的笃”敲了两下,里面有小孩子喉音答应:“来了!”“豁洛托!昨嘎!”门一开,把韩信一望:“道士你找谁?”“请问范增范老先生可在家?”“你是哪块来的?”“卧牛山至此。”“噢,是二先生。”“嗯,正是。”小孩子怎么称韩信为二先生?这小孩聪明。他想,我们家老先生是卧牛山杨真人的学生,这一位从卧牛山来,一定是我们老先生的师兄弟,所以就二先生称之。韩信怎么承认是二先生?哎!他就想冒充二先生嘛。
  “我们家老先生在家呢。”
  “请到里面去通报,说我来了。”
  “噢,二先生里面请坐。”
  韩信进了人门,小孩把门关闩,直奔里面,范增在房间里盘膝坐在床上,二目闭着。
  “老先生!”‘何事?”“二先生来了!”“哪个二先生?”‘由卧牛山来的。”“噢,尔去讲某来了。““就是了。”
  范增腿一挥下了床,拖若鞋儿“踢塌!踢塌!”到前头来了。他怎么也把韩信当师弟?因范增下山之后,听说老师杨真人又收了学生,他跟师弟没会过,所以把韩信误当师弟来了。韩信听得后面脚步声,回头一望,见范老身高八尺光景,阔面红颜,颔下雪白胡须,年在古稀开外,头上头发用别发针绕了握在头上,身穿蓝布道袍,白袜云鞋。一望就觉此人气概非凡。这真叫腹有诗书气自华。韩信忙上前:“噢,师兄!小弟见师兄!”直接冒充师兄弟。
  范增笑嘻嘻:“哈哈哈!贤弟少礼,请坐。”
  “师兄请。”
  范增坐下,韩信毕恭毕敬坐在旁边。坐就坐了,还毕恭毕敬?唼,请的这位是大元帅,韩信不敢随便。范增把韩信望望,这师弟象有学问的样子,亏他能找到我这地方。“贤弟尊姓大名?”
  “小弟姓…”韩信一想,我到他山下公馆里去时已报过名姓了,假如有人告诉了他,有个某人来找你的,我这刻如把真名实姓一报,就露了马脚。改个名姓,一时诌不起来。“小弟姓韦,单名言字。”他把偷西瓜时玩的名字推销给范增了。
  “贤弟,**精神可好?”
  “很好。”韩信想,不能再跟他谈家常,要谈正文,便道:“师兄!小弟在山上,常听先生谈论,说师兄胸怀饱学,小弟看来,在这深山与草木为友,未免可惜。尔今赢秦无道,天下惶惶,兄长何不下山,保一位英雄,***暴秦,为民除害。到那时,兄长若不愿为官,再隐居深山,也不为迟。未知兄长意下如何?”
  “贤弟言之有理,东楚王项梁曾命九江王英布、大梁王彭越来聘愚兄,愚兄未曾下山。近日闻得项梁又命一人来请愚兄,此人若能会到愚兄,愚兄就下山一走。否则愚兄不下旗鼓山。”
  韩信听了,好,只要东楚王派的人能见到你,你就下山,我现在见到你了,让我把聘书拿出来吧。嗯,不能。要把话扣牢了,使他不能反悔。“兄长!倘若此人会见兄长,兄长可有不下山之理?”
  “哎!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焉能反悔。”
  “噢,是。”韩信起身,把渔鼓拿起,掏空鼓筒,“得儿——”一封信落地,哈腰伸手把聘信一拿,恭恭敬敬向范增呈上,“老先生!在下奉东楚王之命,聘请先生下山,书信在此,老先生请看!”
  “噢,这个?”范增呆住了,不知你究竟是什么人?刚才谈了一阵师兄弟,哪晓不是,是东楚王派来的。范增接过书信,展开一望,信上写什么?他虽没有念,我把它念出来:
  东楚王项梁致书范增范老先生驾前:梁江东起首,已有一载。现有精兵百万,勇将千员,敝军虽有勇悍之将,而无调谴之帅。前命九江、大粱二王聘请老先生出山,未曾相遇。夸三命韩信,聘先生出山,大展宏略,望祈垂察不宣。
  范增看了,望望韩信,这信上写你叫韩信,你刚才告诉我叫韦言,究竟叫什么?看他年纪很轻,学问倒不错啊,竟能摸到门上把我找到,把老夫蒙住,套住,这倒奇怪了。范增把信收起,对韩信:“先生请坐!”
  “老人家在此,哪有在下座位。”
  “哪有不坐之理,但坐无妨。”
  “老先生命坐,在下告坐。”韩信坐虽坐,屁股尖搭了点椅子边,规规矩矩坐了。刚才坐着谈着,跷腿晃脚,这刻反而规规矩矩,为什么?刚才嘛,冒充师兄弟哎,这刻已说明了,而且是请的大元帅,我是什么人啊?烧火的。烧火的在大元帅面前还坐哪?跪也没地方跪呢所以坐虽坐了,屁股尖搭了点椅子边。
  范增命小孩子准备酒肴,邀请入席,跟韩信谈谈,韩信在这位未来的大元帅面前,将肚里的货色尽量朝外抛,两人谈得很合适,一个是老才子,一个也学问渊博。范增心中大喜,九江军中有这般人才,老夫这次下山不会错。“请问先生在九江官居何职?”
  韩信望着他,暗中有话,官居何职?“烧………”不能说。说出来范增要蹦起来,瞎闹了,叫烧火的来请我!如不说吧,又恐范增生气。说也不能,不说也不能。韩信只得含糊其词的说:“老先生,在下前程微末,不能上达。”
  范增一听,晓得他官小,就不问了。不过,他梦想不到是烧火的。心想,待我到九江,再提拔于他。看看天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